烏(wu) 蒙山區曾是我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群山莽莽,阻隔著幾代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0年3月,六盤水市貧困縣全部出列。2020年11月,畢節全市脫貧摘帽。烏(wu) 蒙腹地翻開嶄新一頁。
“現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指引前進方向。
脫貧摘帽山區如今是啥模樣,又以怎樣的狀態邁向新的趕考之路?新華社記者近日深入位於(yu) 烏(wu) 蒙腹地的畢節、六盤水探訪,從(cong) 一個(ge) 個(ge) 細節中走讀新征程上的山鄉(xiang) 畫卷。
順口溜裏話真情
出畢節火車站,沿著盤山過嶺的柏油馬路向南,經過約兩(liang) 小時車程,才能到達位於(yu) 群山深處的大方縣貓場鎮箐口村。
村民們(men) 介紹,村廣場新景觀牆上雕刻的兩(liang) 句順口溜道出了箐口村人的心聲——
過去:茅草房巴掌大,一天三頓無變化。
現在:房屋漂亮馬路寬,金果飄香樂(le) 心間。
在村裏走走,就會(hui) 發現這順口溜並不誇張。在這個(ge) 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幾千畝(mu) 獼猴桃樹布滿山野。村民說,2017年開始,村裏引導發展獼猴桃種植,實行群眾(zhong) 自主管理經營,村兩(liang) 委統一包裝和品牌商標注冊(ce) ,由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實行統一銷售,產(chan) 量可達兩(liang) 三百萬(wan) 斤,產(chan) 值超千萬(wan) 元。富裕起來的農(nong) 民築起花園民居,財力充裕的村集體(ti) 修起文化廣場、柏油路,還蓋起漂亮的新學校。
采訪中,像這樣反映生活之變的山區順口溜還有很多。在畢節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以前“麻布衣裳破草鞋、苞穀洋芋度春秋”的威寧人曾向湖要糧,圍湖造田;如今,記者看到,依托精準扶貧措施發展多元產(chan) 業(ye) ,“威寧哥哥下山來,汽車開起進城來”,威寧不僅(jin) 徹底撕掉了貧困標簽,還在修複草海,力求生態逆襲。
在六盤水市水城區新街彝族苗族布依族鄉(xiang) ,流傳(chuan) 著這樣一句話,“龍頭山山風吹來新風文明,北盤江江水流走陳規陋習(xi) ”。當地群眾(zhong) 告訴記者,脫貧後當地繼續發展特色種植,如今“四季有花、四季有果”。2020年,全鄉(xiang) 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達9152元,每個(ge) 村集體(ti) 經濟經營性收入均在20萬(wan) 元以上。記者走訪看到,走向富裕路的新街鄉(xiang) 正著力改善農(nong) 村環境麵貌,著力移風易俗,鄉(xiang) 風鄉(xiang) 俗文明向好。
山區順口溜裏有深山巨變,有田園牧歌、難忘鄉(xiang) 愁,有發展企盼、振興(xing) 熱情,更有對黨(dang) 的感恩和落實總書(shu) 記指示的豪情、幹勁……脫離絕對貧困,“下一程”仍需堅持努力。烏(wu) 蒙深處,新的希望在萌發,更明媚動人的生活在召喚。
山鄉(xiang) 熱詞大文章
記者走訪烏(wu) 蒙山區,翻過高山、入鄉(xiang) 進村時總能聽到基層幹部群眾(zhong) 總結的“熱詞、新詞”轉化為(wei) 發展實踐,令人耳目一新。
“室內(nei) 產(chan) 業(ye) ”——在黔西市綠化鄉(xiang) 灣箐村,不少村民家前屋後,整整齊齊擺著一大批黑塑料筐。原來,當地投資400萬(wan) 元發展起了紅托竹蓀產(chan) 業(ye) 。除傳(chuan) 統的林下和大棚種植,村裏發動農(nong) 戶利用閑置房屋進行室內(nei) 居家種植。既可以種在閑置的房屋裏,還能種在院壩裏、陽台上,紅托竹蓀成為(wei) 灣箐村村民增收的“陽台經濟”“室內(nei) 產(chan) 業(ye) ”,一些產(chan) 品“借網出山”,村裏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周末經濟”——在畢節金海湖新區響水鄉(xiang) 青山村,村兩(liang) 委近兩(liang) 年大規模推廣種植食用玫瑰,一畝(mu) 地收益5000元左右,收益是種玉米的10倍。當青山村裏種植玫瑰已超過1800畝(mu) ,當地又琢磨圍繞農(nong) 旅融合做活“周末經濟”,結合特有的少數民族風情建設起“青山·玫瑰莊園”。村民告訴記者,每到周末,當地民宿、農(nong) 家樂(le) 紅紅火火、一席難求。青山與(yu) 玫瑰牽手,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為(wei) 當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堅強支撐。
“能人效應”——在納雍縣寨樂(le) 鎮紅托竹蓀種植基地裏,村民個(ge) 個(ge) 手腳麻利,幾分鍾就能組裝好一個(ge) 栽培筐。納雍縣引進“能人”建起貴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統籌全縣食用菌產(chan) 業(ye) 發展,賦能周邊多個(ge) 鄉(xiang) 鎮山村,2020年產(chan) 值1.45億(yi) 元,解決(jue) 就業(ye) 超過700人。引進技術能人、經營高手、管理人才,納雍山村逐步把路徑產(chan) 業(ye) 選準,闖出發展新路。
“旅遊家底”——六盤水旅遊資源一度“藏在深閨人未識”。近年來,當地緊緊抓住氣候優(you) 勢,在炎炎夏日以一個(ge) “涼”字破題,念好生態資源利用“山字經”,唱好旅遊文化發掘“融合戲”,把“中國涼都”這張名片越擦越亮。“中國涼都”“康養(yang) 勝地”……六盤水旅遊家底逐漸摸清、攢厚,烏(wu) 蒙山川中正在醞釀一股“文旅力量”。
比起國內(nei) 經濟發達地區,烏(wu) 蒙山區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仍有許多困難會(hui) 撲麵而來,但山區人民始終奮力向前。“林下經濟”“森林碳匯”“農(nong) 旅融合”……隨著越來越多的“熱詞、新詞”闖入烏(wu) 蒙山鄉(xiang) ,大山深處也將有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地標變遷看未來
地標是一個(ge) 地方的代表符號。攤開畢節、六盤水地圖,一些地標悄然嬗變,新地標崛起詮釋著新發展的方向。
“荒丘窪地”——“奢香古鎮”。奢香古鎮位於(yu) 畢節市大方縣,如今是集觀光旅遊、餐飲購物為(wei) 一體(ti) 的特色小鎮,成為(wei) 國家4A級旅遊景區。人們(men) 很難想到,在2015年以前,古鎮所在地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山丘,正中位置原來是一個(ge) 巨大的積水窪地。經過精心設計建設,“花海梯田”和古色古香的文旅商業(ye) 街“落戶”於(yu) 此,同時“入住”的還有來自大方縣27個(ge) 鄉(xiang) 鎮的1.2萬(wan) 多名易地扶貧搬遷居民。搬遷群眾(zhong) 不僅(jin) 住進交通便利、環境良好的縣城新居,當地還通過就業(ye) 培訓、創業(ye) 扶持等措施讓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業(ye) 創業(ye) 。如今,打好“文化環境牌”的奢香古鎮已經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休閑旅遊目的地,搬遷群眾(zhong) 老窮根拔得出,新生活穩得住。
“廢棄礦山”——“城市公園”。鳳凰山公園位於(yu) 黔西市城區南部,豔陽午後,市民聚集到這裏觀飛瀑、賞綠植,暢遊美景。鳳凰山曾是一座廢棄礦山。2017年,黔西市決(jue) 定拆除周邊棚戶區,修複受損山體(ti) ,完善城市公園功能。經過石漠化治理、山體(ti) 植被修複等一係列措施,鳳凰山變成了一個(ge) 集市民休閑娛樂(le) 、人文曆史展示等多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性城市公園。當地群眾(zhong) 切實享受到生態建設的“綠色紅利”,新的城市建設理念、發展觀念也在鞏固、茁壯。
“苞穀薄地”——“花果園地”。“去年全區獼猴桃產(chan) 量2.25萬(wan) 噸,產(chan) 值約6億(yi) 元,今年產(chan) 值預計可達8億(yi) 元。”六盤水市水城區東(dong) 部園區管委會(hui) 主任陳穎說,當地原本“石多山高”、村民多種苞穀,引入規模化、標準化特色農(nong) 業(ye) 種植後,獼猴桃、刺梨等一批新的經濟作物逐漸布滿山崗,成為(wei) 一方百姓致富“金果”,為(wei) 山鄉(xiang) 帶來新的希望。緊鄰六盤水的納雍縣厙東(dong) 關(guan) 鄉(xiang) 陶營村,青山巍巍、暖陽鍍色,幾千畝(mu) 櫻桃園已成為(wei) 旅遊點,以前土氣的“磚瓦村”、貧瘠的“苞穀地”已被悄然取代。村民們(men) 經濟收入成倍增長,振興(xing) 發展勢頭昂揚。
必須正視,剛剛脫貧的山區還麵臨(lin) 著很多發展短板,發展後勁不足、民生保障不充分不平衡、生態環保壓力較大等問題仍然存在。但新資源在“激活”、新家底在“攢厚”、新產(chan) 業(ye) 在“生根”……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多彩多姿的新發展實踐,正在烏(wu) 蒙腹地生長。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