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優秀縣委書記風采丨帶領侗鄉脫貧的“三敢書記”——記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委書記鄺驅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2019年2月11日,鄺驅(左)在八江鎮三團村優(you) 質油茶種植基地挖坑種植油茶。

  三江在哪?

  “山旮旯。”

  “廣西柳州最窮的一個(ge) 縣。”

  過去,提起三江,人們(men) 這樣介紹。

  三江縣地處湘桂黔三省(區)交界處,石漠化片區,也是廣西唯一的侗族自治縣。這裏風景秀麗(li) 卻發展相對滯後,貧困發生率曾高達25.22%,是全國脫貧攻堅戰中52個(ge) 掛牌督戰縣之一。

  2018年以來,在縣委書(shu) 記鄺驅的帶領下,三江縣打了一場翻身仗——曆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百年的絕對貧困,扶貧產(chan) 業(ye) 遍地開花,農(nong) 村民生顯著改善,鄉(xiang) 村麵貌煥然一新,旅遊成為(wei) 富民增收新引擎,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這場翻身仗,怎麽(me) 打贏的?

敢於(yu) 擔當的好班長

  三江幹部群眾(zhong) 都說,鄺驅是“救火隊長”。

  2018年9月18日,鄺驅由柳州市經濟強縣鹿寨縣調任最偏遠、經濟最弱的三江縣擔任縣委書(shu) 記。那時,正是三江縣最困難的時期: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程度深、覆蓋麵廣,連續3年在廣西扶貧開發成效考核結果中列為(wei) 三等,因扶貧資金閑置問題被國務院扶貧辦約談,幹部幹勁受挫、信心不足……

  “沒有任何退路,必須如期交卷!”鄺驅堅決(jue) 服從(cong) 組織安排,迎難而上、擔起重任。

  滿打滿算,此時距脫貧摘帽僅(jin) 剩2年時間。“看著問題一點點積累”,當地幹部感到困難重重,迷茫甚至畏難。該從(cong) 何處破題?

  “關(guan) 鍵在人,從(cong) 抓作風入手!”鄺驅燃起新官上任“三把火”,充分調動起幹部幹事創業(ye) 積極性。

  第一把是“擔當作為(wei) 之火”。“我不幹誰幹,我不上誰上,我不擔當誰擔當”,鄺驅以此為(wei) 主題,組織全縣各級幹部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找思想根源、明發展思路,堅決(jue) 克服“不敢幹、不敢上、不敢擔當”心理,營造擔當作為(wei) 的濃厚氛圍。

  “脫貧攻堅是‘戰’,要有戰時狀態!”全縣15個(ge) 鄉(xiang) 鎮被劃分為(wei) “五大戰區”,縣領導分別擔任各“戰區”指揮長,他自己則主動包聯貧困戶最多的同樂(le) 鄉(xiang) ,衝(chong) 在最前麵。全縣每周一發布工作令,各單位和鄉(xiang) 鎮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

  “不能要求別人幹,自己不幹。”鄺驅深知作為(wei) 一名“班長”應有的擔當。“帶上衣服,下鄉(xiang) !”上任第二天,他就叫上扶貧辦主任、縣委辦主任,一起住進了貧困戶家裏。

  打那之後,每個(ge) 周末,他不跟鄉(xiang) 鎮打招呼,直接到一戶貧困戶家住下,跟老鄉(xiang) 喝著油茶拉家常、問急難愁盼,第二天就地在村裏開會(hui) 商討脫貧辦法。持續一年時間,他走遍全縣98個(ge) 貧困村,也給全縣幹部作出了示範。

  “書(shu) 記都這樣幹,我們(men) 還能在家裏坐著嗎?”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郭善習(xi) 彼時擔任鄉(xiang) 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她說,在書(shu) 記率先垂範之下,幹部入戶夜訪成為(wei) 常態,跟老百姓走得越來越近,工作局麵逐漸打開。村幹部開周例會(hui) 成為(wei) 習(xi) 慣,群眾(zhong) 也深受鼓舞:“真像一場戰役,脫貧是動真格的。”

  “清廉實幹”是鄺驅的第二把火。嚴(yan) 紀律講規矩,是鄺驅一直以來的工作作風,到任三江縣後,他深入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給全縣幹部上緊“螺絲(si) ”:“脫貧攻堅期間,項目多、資金大,決(jue) 不能項目做完了,幹部‘倒下了’。”

  “作風建設是脫貧攻堅隊伍建設的主線。”縣紀委副書(shu) 記、監察委副主任吳雄利介紹,該縣出台加強脫貧攻堅戰中作風建設的實施意見,給幹部列出“正麵清單”;同時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不作為(wei) 、慢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問題集中整治,監督執紀問責貫穿始終,全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措施一出台,幹部對脫貧攻堅的認識和精氣神有了質的改變。”吳雄利說。

  第三把是“提振士氣之火”。“大膽起用擔當實幹者,擔當實幹就會(hui) 蔚然成風。”鄺驅旗幟鮮明樹起選人用人導向,在幹部提拔使用中注重脫貧攻堅工作表現,開展“幹事創業(ye) 好班子”“擔當作為(wei) 好幹部”表彰,促進能者上、庸者下。2018年以來,全縣共提拔244人,其中在脫貧攻堅一線提拔136人、疫情防控一線提拔3人,66名鄉(xiang) 鎮領導班子成員和19名駐村第一書(shu) 記、工作隊員晉升職級。

  為(wei) 提振士氣,他一邊給幹部打氣,一邊分析思路方法:“三江幹部一定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是我們(men) 的現狀,但我們(men) 交通區位優(you) 勢明顯,發展潛力大,戰略機遇好,發展空間廣、後勁足……”

  這“三把火”,一掃幹部低迷狀態,大家思路清、方法明,上下齊心戰貧困,大力發展生態特色產(chan) 業(ye) 、堅持旅遊富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強化扶貧協作……2020年11月,三江縣如期脫貧摘帽,98個(ge) 貧困村全部出列,22926戶98375名貧困人口脫貧退出,在國家脫貧攻堅普查中有12項考核指標高於(yu) 自治區平均水平,高質量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敢於(yu) 負責的排頭兵

  “敢負責、敢簽字,說到做到、幹就幹好。”

  三江縣委大院外一側(ce) 牆上,這行標語格外醒目。這是鄺驅對幹部隊伍的要求,也是他工作的寫(xie) 照。

  敢於(yu) 負責,就要不折不扣地抓落實。

  “國家的政策很好,但落實的‘最後一公裏’會(hui) 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必須到基層一線搞明白,打通‘最後一公裏’。”大大小小的工作,鄺驅從(cong) 不含糊,堅決(jue) 落實到位、負責到底。

  脫貧致富靠產(chan) 業(ye) ,然而,鄺驅住村走訪時卻聽到群眾(zhong) 反映,“驗收慢,扶貧產(chan) 業(ye) 獎補資金難到手”,大家搞種植養(yang) 殖的積極性不高。

  他馬上開會(hui) 研究原因和對策。三江“九山半水半分田”,農(nong) 田分散在山間,核實一家農(nong) 戶的田地,有時就要走上半天時間。過去僅(jin) 靠縣上扶貧股來核實驗收,工作力量不足,進度十分緩慢。

  經研究,驗收簽字權下放到鄉(xiang) 鎮和村裏,鄉(xiang) 長、鄉(xiang) 扶貧辦負責人、村支書(shu) 、駐村第一書(shu) 記等共同簽字後即可發放。“包幹包片,誰簽字誰負責。我負責5戶,1周搞掂!”同樂(le) 鄉(xiang) 歸東(dong)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龍秀昌熟悉村裏情況,核實起來速度快多了。

  獎補資金及時下發,點燃了村民發展產(chan) 業(ye) 的“燎原之火”。鄺驅常常沉到村裏跟大家一起研究,一手抓品質提升,一手抓銷路。地少,那就套種,上麵搭架子拉葡萄藤,地上種茶樹,林間散養(yang) 土雞;老油茶樹產(chan) 量低,他帶頭下地砍老樹種新樹,品改後每畝(mu) 產(chan) 油量可從(cong) 10—15斤提高到80斤;村民擔心銷路,他就多方聯係企業(ye) 上門收購,並在村裏建設冷庫和加工廠,延長產(chan) 業(ye) 鏈。

  行駛在山路盤繞的歸東(dong) 村,滿目青蔥。這個(ge) 曾經的深度貧困村,如今一派生機勃勃。“這些地以前都荒著,現在山頭都種滿了。”歸東(dong) 村種植大戶龍中合種了17畝(mu) 油茶,其中有10多畝(mu) 是租的集體(ti) 荒地,“看書(shu) 記這麽(me) 幹,我也敢發展、敢租地了!”現如今,三江縣“兩(liang) 茶一木,種稻養(yang) 魚”特色生態產(chan) 業(ye) 遍地開花,紅紅火火。

  敢於(yu) 負責,就要事不避難、敢啃硬骨。

  易地扶貧搬遷就是一塊“硬骨頭”。三江南站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廣西第三大規模的安置點,任務艱巨,“6千餘(yu) 戶2萬(wan) 多人,相當於(yu) 再造一個(ge) 鄉(xiang) 鎮”。“搬得出,更要穩得住。”穩定就業(ye) 是脫貧不返貧的關(guan) 鍵,鄺驅最為(wei) 關(guan) 心。

  問需求、找對策,他帶著幹部積極探索,易地搬遷後續產(chan) 業(ye) 發展多管齊下。通過“1+3+3+1”,即“轉移就業(ye) +萬(wan) 畝(mu) 茶葉扶貧產(chan) 業(ye) 園、扶貧生態工業(ye) 園、旅遊開發項目+微車間、微田園、微市場+公益崗位開發”,解決(jue) 了不同年齡、不同需求、不同技能的搬遷戶勞動力就業(ye) 難題。目前,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戶已有6048戶14594人實現穩定就業(ye) 創業(ye) ,戶均2人以上。安置點周圍,銀行、超市、醫院門診、公安執勤點、小學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有敢於(yu) 負責的膽量和氣魄,還需要有善於(yu) 負責的本領。鄺驅時常“一竿子插到底”,上門耐心地給老鄉(xiang) 做工作,給全縣幹部帶了好頭。

  三江農(nong) 村木質老房多,危房改造工作量很大。在同樂(le) 鄉(xiang) 八吉村,貧困戶楊甫興(xing) 家一直不肯進行危房改造,一家8口人擠在一間木樓裏,生活十分不便。鄺驅摸清情況後,來到他家召開了一次家庭會(hui) 議。

  先跟兩(liang) 位老人聊,又做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家的思想工作,整整兩(liang) 個(ge) 小時,鄺驅打消了他們(men) 心中的顧慮,他們(men) 答應選個(ge) 好日子動工建新房。截至去年12月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均住房安全有保障,圓了“安居夢”。

  三江縣控輟保學任務很重。去年9月1日,獨峒鎮第二中學的一名學生又沒有到校注冊(ce) 報名。得知這名學生因厭學而輟學,經多次勸導仍然沒有重返校園、聯係不上的情況後,9月5日,鄺驅率縣、鄉(xiang) 、村工作隊來到學生家中勸導。

  三次撥打電話,始終無人接聽。鄺驅沒有放棄,第四次撥打,十幾秒過後,手機裏傳(chuan) 來稚嫩的聲音:“哪個(ge) 啊,不要打電話來了,我不去讀書(shu) 了,我在廣東(dong) 掙錢。”鄺驅抓緊勸導:“我是縣委書(shu) 記鄺驅,今天到你家裏來看望你,跟你好好聊聊,談談將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手機那頭說了實話:“我在同樂(le) 鄉(xiang) 和朋友玩,這就回去上課。”隨著縣裏建立起控輟保學機製,教育局、扶貧辦等部門摸清特困生底數,一對一聯係關(guan) 懷,解決(jue) 學生上學的後顧之憂,確保了義(yi) 務教育“一個(ge) 都不能少”。

  書(shu) 記帶頭,上行下效。以脫貧攻堅戰為(wei) 統領,三江縣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方麵的短板被逐一攻克,各領域事業(ye) 全麵進步。縣鄉(xiang) 村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全麵加強,緊密型醫聯體(ti) 、醫共體(ti) 覆蓋縣鄉(xiang) ,努力實現“小病不出鄉(xiang) 鎮、大病不出縣城”;文體(ti) 設施日趨完善,社會(hui) 保障覆蓋麵不斷擴大,多項就業(ye) 政策惠及於(yu) 民;民族團結全麵進步,社會(hui) 治安平穩有序……一項項好政策、好資金和好項目,轉化成一件件讓老百姓真正得實惠的民生實事。

敢爭(zheng) 上遊的開路者

  由於(yu) 過去常處於(yu) “市尾”“區尾”,三江縣幹部開展工作難免放不開手腳,不敢爭(zheng) 先。鄺驅敢闖敢幹,改變了這種局麵。

  身處三江山間,雲(yun) 霧繚繞,茶園隨山就勢。三江縣所處經緯度屬“黃金產(chan) 茶區”,茶葉種植麵積20萬(wan) 畝(mu) ,居廣西第二,是三江的支柱產(chan) 業(ye) 。雖然麵積規模大,但茶田分散在近7萬(wan) 戶茶農(nong) 手中,達不到標準化種植、規範化管理,茶青價(jia) 格低,影響農(nong) 民收入。通過茶葉產(chan) 業(ye) 核心示範區帶動,提高茶葉品質及管理水平,尤為(wei) 重要。

  2019年6月5日上午,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潘玉萍就三江茶創建廣西現代特色農(nong) 業(ye) 核心示範區工作向鄺驅匯報。談到創建目標時,基於(yu) 往年經驗,潘玉萍提出:“目標1個(ge) ,力爭(zheng) 2個(ge) 。”而鄺驅直接指示:“目標3個(ge) ,力爭(zheng) 4個(ge) 。”

  要知道,此前3年時間,三江縣才拿下2個(ge) 特色農(nong) 業(ye) 核心示範區。1年內(nei) 爭(zheng) 創3個(ge) ,潘玉萍深感“壓力山大”。當天晚上,她就收到鄺驅發來的信息:“我已向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進行了匯報,同時提出請專(zhuan) 家來指導創建。大家放開膽子幹,目標放遠、敢於(yu) 創新,有什麽(me) 困難直接找我。”在全縣努力之下,2019年三江縣史無前例地成功創建3個(ge) 廣西現代特色農(nong) 業(ye) 核心示範區。

  這隻是拉開茶葉產(chan) 業(ye) 發展大幕的序曲。鄺驅運用工業(ye) 理念,通過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三步走”發展茶葉產(chan) 業(ye) ,開展茶葉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項行動,整合資金打造“三江早春茶—敢為(wei) 天下先”品牌……很快,三江縣先後榮獲2020年度“茶業(ye) 生態建設十強縣”“茶業(ye) 百強縣”等榮譽稱號,還成功申辦“2021年第十七屆中國茶業(ye) 經濟年會(hui) ”,三江茶的知名度逐步提升。“今年茶青價(jia) 格上漲了!”村幹部高興(xing) 地說,萬(wan) 畝(mu) 茶山正在變為(wei) “金山銀山”。

  “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zheng) 先”。脫貧摘帽不是終點,麵對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新征程,鄺驅帶領三江縣幹部繼續快馬加鞭。

  三江縣是傳(chuan) 統的農(nong) 業(ye) 縣,工業(ye) 是最大的短板。“不能光靠國家輸血,要建立自己的造血係統,實現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鄺驅指明。緊鑼密鼓地調研、論證、規劃後,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you) 勢,三江縣確立了“兩(liang) 綠一新一特”,即綠色食品、綠色建材、新醫藥、特色旅遊產(chan) 品的生態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

  “製定了藍圖就馬上實施,鄺書(shu) 記指導我們(men) 多方籌集資金,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附近選址建設生態產(chan) 業(ye) 園區,規劃了2133畝(mu) ,以前想都不敢想!”最近剛由縣科工貿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轉任縣財政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的陳遠熙興(xing) 致勃勃地介紹道,園區一期927畝(mu) 已初具規模,目前已有9家企業(ye) 入駐,全縣工業(ye) 從(cong) 無到有,2年裏工業(ye) 經濟各項指標都翻了一倍以上。

  建設過程中,鄺驅帶頭當好企業(ye) 的服務員。他多次深入企業(ye) 車間和建設工地現場辦公,迅速解決(jue) 企業(ye) 遇到的用地、用工、融資、物流等各種難題,為(wei) 企業(ye)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在他示範引領下,全縣建立了領導幹部定點聯係企業(ye) 製度,主動深入企業(ye) 服務成為(wei) 三江幹部的新常態。

  作為(wei) 風景秀美、民族風情濃鬱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三江縣堅定實施“旅遊富民”戰略,采取“景區景點+企業(ye) (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全縣旅遊服務供給品質不斷提升,民族文化與(yu) 旅遊發展深度融合,“千年侗寨·夢縈三江”旅遊品牌進一步打響,過去的山旮旯,正變身遊人如織的度假勝地。

  “後發展地區更要有弱鳥先飛的意識、敢為(wei) 人先的魄力,以改革推動發展。”在鄺驅的帶領下,三江縣積極推進全麵深化改革,創新探索扶貧小額信貸“三融一轉”模式,2020年全國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會(hui) 在三江召開;民族團結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成為(wei) 廣西首個(ge)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基層立法聯係點……

  如今的三江,幹勁十足,鬥誌昂揚。發展有能力,收入有保障,看病不再難,上學不犯愁,村居有改善,一曲濃鬱熱烈的侗歌在八桂大地唱響……

【新時代優(you) 秀縣委書(shu) 記風采】

【新時代優(you) 秀縣委書(shu) 記風采】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20日 11:4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