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振年(左)到太平鄉(xiang) 前山村調研“牧業(ye) 再造突泉”肉牛產(chan) 業(ye) 發展工作。
“秉持趕考意識,傳(chuan) 承工匠精神。”擔任內(nei) 蒙古興(xing) 安盟突泉縣委書(shu) 記之初,屈振年在一次全委會(hui) 上許下承諾,將帶領突泉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勇往直前,順勢而動,精益求精,力爭(zheng) 高分。
五年多來,他沒有忘記承諾,從(cong) 未停下腳步,帶領幹部群眾(zhong) 實幹苦幹,實現了突泉的步步蛻變: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財政收入實現了翻一番目標,黨(dang) 員幹部精神麵貌煥然一新,群眾(zhong) 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屈書(shu) 記對每項工作都抱著趕考心態,一往無前,高標準嚴(yan) 要求從(cong) 不將就。”這是許多黨(dang) 員幹部共同的評價(jia) 。
脫貧之考
清根見底創新實幹,交出高分答卷
突泉地處大興(xing) 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人多地少,幹旱少雨,資源稟賦差,交通不便利,2015年全縣貧困發生率為(wei) 9.24%,146個(ge) 貧困村一窮二白。迎戰脫貧攻堅這場時代大考,屈振年意誌堅定:必須打贏、必須全力以赴。
然而,脫貧攻堅初期,有些幹部態度不堅決(jue) 、工作不紮實;有些工作反複推進卻反複出現同類問題,問題排查不徹底、整改不到位。“身上病多不好查,幹脆來個(ge) 全身體(ti) 檢。”屈振年召開會(hui) 議統一思想,扭轉一些幹部對脫貧任務不上心、不用心的態度,並在2018年連續開展危房改造、安全用水、產(chan) 業(ye) 扶貧等10項係列行動。對專(zhuan) 項行動中發現的難以推進的問題,屈振年帶著相關(guan) 職能部門到現場排查,確定解決(jue) 辦法,將問題逐個(ge) 擊破。為(wei) 了抓實成效,屈振年建立起督查考核機製,讓月度排名靠後的3個(ge) 村或單位在會(hui) 上表態亮相、紅臉出汗,督促後進跟緊步伐。
立體(ti) 式掃描,讓問題清根見底,也讓鄉(xiang) 鎮幹部抓鐵有痕。張旭東(dong) 當年是寶石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寶石鎮是全縣最偏遠、條件最差的鄉(xiang) 鎮,繁重的脫貧任務和有限的幹部力量,讓他時刻繃緊弦拉滿弓,“那年增添了許多白發”。
為(wei) 了讓更多精銳力量充實到脫貧攻堅一線,屈振年提出“逢上必下”,把機關(guan) 的精兵強將派往駐村工作隊,並公開招錄“扶貧專(zhuan) 幹”,為(wei) 他們(men) 提供“三支一扶”同等待遇,為(wei) 基層注入能幹事、想幹事的新鮮血液。
專(zhuan) 項行動壓茬推進,幹部盡銳出戰,2018年突泉脫貧攻堅工作打了個(ge) 漂亮的翻身仗。屈振年沒有滿足於(yu) 現狀,繼續籌劃如何讓不寬裕的扶貧資金發揮出最大效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勇於(yu) 變革、勇於(yu) 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曆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我們(men) 突泉基礎薄弱資金有限,要把兜裏的‘救命錢’管好用準,讓群眾(zhong) 穩定長久地脫貧。”
一次走訪中,屈振年發現一名貧困戶想賣了扶貧牛買(mai) 電動車,並聲稱隔壁村有3戶賣了扶貧牲畜,自己不是特例。屈振年隻好和他算起養(yang) 牛賬,告訴他賣牛掙錢是一次性的,養(yang) 牛下犢一頭就能賣萬(wan) 八千塊,每年都不愁沒錢花,才把貧困戶勸住。
這件事給屈振年敲響了警鍾。貧困戶把扶貧牲畜賣掉後增收怎麽(me) 辦?沒有勞動能力或半勞動力貧困戶的到戶資金資產(chan) 如何發揮作用?如何避免扶貧資產(chan) 流失、讓資金能長久使用?會(hui) 議醞釀後,屈振年決(jue) 定啟動扶貧資產(chan) 規範化管理工作,交由縣扶貧辦組建專(zhuan) 班研究製定相關(guan) 管理辦法,不讓“救命錢”變成“零花錢”。
當時,扶貧資產(chan) 管理在全國都存在製度空白,突泉隻能邊做邊試、邊試邊改,梳理2014年以來每筆扶貧資金資產(chan) 的使用方向和受益人,發放確權書(shu) ,並建立三級監管體(ti) 係和五項防風險製度,確保到戶資產(chan) 不被變賣,變賣也要買(mai) 回來。同時建立扶貧管理公司,將沒有勞動能力或半勞動力貧困戶的到戶資金集中起來,在鄉(xiang) 鎮推薦、縣扶貧辦審核評估後,確定代為(wei) 運營的企業(ye) 和合作社,每年經營收益按合同約定給貧困戶分紅。
製度執行不久,就有了不同的聲音。一家奶牛養(yang) 殖場老板向屈振年大倒苦水:“扶貧資產(chan) 的合作管得太嚴(yan) 了!我們(men) 不但要把廠房和奶牛全部抵押上,還得設共管賬戶,接受幹部駐企監管和第三方評估。”屈振年扛住壓力:“不是信不過企業(ye) ,這是必要的程序,過不了‘安檢’,肯定上不了‘飛機’!”運營第一年,有的企業(ye) 以尚未盈利為(wei) 由不分紅,屈振年不斷推進製度的完善,建立退出和懲罰機製,全力保障扶貧資產(chan) 不縮水、不流失、能生錢。
“扶貧工作紅線多,綠線少,很多工作摸著石頭過河,在扶貧資產(chan) 管理方麵敢於(yu) 突破製度空白,探索合法合規有效的辦法,需要縣委書(shu) 記的擔當作為(wei) 。”分管扶貧工作的突泉縣政協主席關(guan) 立春肯定道。
運行三年多來,企業(ye) 和貧困戶都從(cong) 中嚐到了甜頭。內(nei) 蒙古聚美恒果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淑輝對此深有感觸:“當年500萬(wan) 扶貧資金的注入給了我擴大規模的機會(hui) ,這幾年駐企幹部不僅(jin) 在經營管理上提供許多寶貴意見,還幫助我們(men) 把財務賬管理得更加清晰專(zhuan) 業(ye) ,我們(men) 每年都能穩定給貧困戶分紅。”
杜爾基鎮紅光村村民孫占山已年過古稀,因病致貧後幹不了重活。在包聯“親(qin) 戚”屈振年的協調下,孫占山成為(wei) “股東(dong) ”,每年能從(cong) 企業(ye) 分紅2000元以上,加上家中發展的庭院經濟,一年收入過萬(wan) 不成問題。
如今,突泉縣已形成扶貧資產(chan) 15.998億(yi) 元,公司化運營資產(chan) 6.37億(yi) 元,眾(zhong) 多龍頭企業(ye) 每年分紅超過4500萬(wan) 元。“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兩(liang) 項榮譽,成為(wei) 突泉脫貧答卷上最閃亮的成績。突泉縣扶貧辦主任屈彤年自豪地說:“五級書(shu) 記抓脫貧,縣委書(shu) 記是承上啟下的關(guan) 鍵角色,屈書(shu) 記很好地擔起了這份責任,不僅(jin) 搞好頂層設計創新幹,還能深入一線紮實推動,帶領我們(men) 拿下‘高分’!”
發展之考
循環經濟綠色發展,把“必答題”寫(xie) 出新氣象
太平鄉(xiang) 賽銀花村村民李喜春近來臉上喜氣洋洋。2017年他響應政府號召,用扶貧產(chan) 業(ye) 獎補資金和5萬(wan) 元扶貧小額貸款,買(mai) 了5頭母牛,經過三年多發展目前存欄14頭牛,年均收入6萬(wan) 到7萬(wan) 元,從(cong) 貧困戶變成了致富帶頭人。
突泉是農(nong) 業(ye) 縣,但耕地麵積不到隔壁兩(liang) 個(ge) 旗的1/3,種植方麵的發展已經觸頂。發展之考是一縣“父母官”的必答題,為(wei) 了調整農(nong) 業(ye) 結構,改變“一糧獨大”的局麵,屈振年決(jue) 定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走訪調研中,屈振年發現種養(yang) 結合戶的收入相對穩定,牛市場價(jia) 格波動小、汙染輕,突泉玉米產(chan) 量高、秸稈資源豐(feng) 富,於(yu) 是他把目光鎖定在養(yang) 牛上,提出“牧業(ye) 再造突泉”的發展思路,帶領突泉走“為(wei) 養(yang) 而種、為(wei) 牧而農(nong) ”的發展道路,力爭(zheng) 在2025年實現牛存欄數50萬(wan) 頭、農(nong) 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
為(wei) 了讓老百姓養(yang) 牛沒有後顧之憂,屈振年建立了一套係統的政策體(ti) 係:創立低息牛貸款,推出牛保險,搭建畜牧120平台,組織產(chan) 業(ye) 指導員送技到戶,定期上門做好牲畜防疫,培育本土企業(ye) 建成配套產(chan) 業(ye) ,打造集養(yang) 殖、改良技術、防疫、屠宰、銷售於(yu) 一體(ti) 的全產(chan) 業(ye) 鏈,讓“人均一頭牛,吃穿不用愁;人均兩(liang) 頭牛,買(mai) 車又住樓;人均三頭牛,小康富流油”的養(yang) 牛經飛入千家萬(wan) 戶,全縣牛存欄從(cong) 2017年底的2.7萬(wan) 頭發展到目前的16.52萬(wan) 頭,帶動2.2萬(wan) 農(nong) 戶戶均年增收1.6萬(wan) 元左右。
“大爺,家裏的玉米秸稈可以做牛飼料,牛糞可以做肥料發展庭院經濟,種養(yang) 結合低成本高收入,一頭牛淨利潤5000元以上沒問題。”每次到李喜春家,屈振年都拉著他念叨不停。如今,李喜春搞起種養(yang) 結合,在院裏養(yang) 牛種玉米,還買(mai) 了秸稈顆粒器粉化飼料,預計今年底能實現牛存欄20頭,收入超過10萬(wan) 元。“屈書(shu) 記這路子選對了!養(yang) 牛越養(yang) 越有奔頭!”李喜春笑得合不攏嘴。
“新發展理念是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突泉地表資源有限、地下資源貧乏,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打造資源循環型產(chan) 業(ye) 體(ti) 係。”結合突泉實際,屈振年堅持推進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布局循環經濟。
在突泉循環經濟工業(ye) 園區裏,一條蛇紋岩綜合利用中試項目生產(chan) 線投產(chan) 運營,這是個(ge) “十年磨一劍”、填補全國技術空白的財稅支撐性項目,標誌著涉及礦產(chan) 開發、建材生產(chan) 、精密鑄造等多領域、全鏈條、產(chan) 值可達百億(yi) 的鎂產(chan) 業(ye) 揚帆起航。
突泉縣蛇紋岩礦產(chan) 含量高,僅(jin) 1號礦儲(chu) 量就達14億(yi) 噸。早在屈振年任常委副縣長分管工業(ye) 期間,他就開始謀劃蛇紋岩的表層綜合開發,反對外商提出的深層破壞性開發。2015年11月任縣委書(shu) 記後,他繼續加快開發步伐,親(qin) 自到北航爭(zheng) 取研發合作,遊說本地企業(ye) 投資,搭建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項目。
“屈書(shu) 記很有戰略眼光,蛇紋岩綜合開發既能創造高產(chan) 值還不會(hui) 形成‘三廢’,目前我們(men) 的技術已經申請了國家專(zhuan) 利,以金屬鎂為(wei) 主的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發展正初具規模。”內(nei) 蒙古凱誠建設有限公司蛇紋岩綜合利用項目負責人黃偉(wei) 興(xing) 奮地說。
為(wei) 了寫(xie) 好綠色發展的答卷,屈振年把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貫徹融入到城市建設等工作中。他大力推進城市綜合管廊建設,把給水、排水、電力、通信、供熱等管線分類入倉(cang) ,方便了日常維修管護,避免了“馬路拉鏈”現象,實現一次投資、長久利用。針對突泉降水量低的情況,提出下沉式集雨綠化,不僅(jin) 方便雨天的道路排水,還能讓行道樹汲取雙倍降雨量,節省養(yang) 護成本。正在實施的平房就地改造項目,為(wei) 低成本改善群眾(zhong) 居住條件、破解棚改政策性依賴問題探索了全新路徑,一些建築年份較遠、功能設施良好的“鄉(xiang) 愁式”民居得以修繕保存。
突泉縣工信局局長於(yu) 楓坦言,有時候會(hui) 害怕向屈書(shu) 記匯報工作,因為(wei) 會(hui) 被問到一些專(zhuan) 業(ye) 的問題:“屈書(shu) 記有很多超前、新穎的想法,不搞突擊式增產(chan) 增收,不做過度開發,而是從(cong) 打基礎、管長遠的方向謀劃。”
現在的突泉城市麵貌煥然一新,道路整潔寬敞,綠樹成蔭,空氣質量優(you) 化,藍天白雲(yun) 仿佛觸手可及,幾大農(nong) 業(ye) 工業(ye) 園區繞城而建,高質量發展的藍圖正慢慢變為(wei) 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的現實。
作風之考
以民為(wei) 本矢誌擔當,在新時期“趕考”路上勇毅篤行
去年“七一”前,屈振年到太平鄉(xiang) 大青山村走訪,看到村部廣場上村民們(men) 正跳著舞、扭著秧歌,其樂(le) 融融。看到屈振年,村民們(men) 不約而同地停下來鼓掌,臉上洋溢著笑容。
“大青山村原本是個(ge) 上訪村,群眾(zhong) 提起幹部都成見頗深。現在村裏變化很大,群眾(zhong) 心裏敞亮,幸福指數提高,看到縣委書(shu) 記都主動鼓掌了。這掌聲是對共產(chan) 黨(dang) 的認可、是對黨(dang) 的政策的肯定。”屈振年備受感動。
在突泉工作這些年,屈振年走遍了全縣188個(ge) 行政村,叫得出大部分村支書(shu) 的名字,始終以“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鞭策著自己和全縣黨(dang) 員幹部:“新時期黨(dang) 的趕考之路,目標和任務更加深化,但不變的是要始終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團結帶領好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勇毅篤行。”
為(wei) 了打通黨(dang) 員幹部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米”,屈振年組織開展“六到村戶”工作,全縣3800餘(yu) 名機關(guan) 幹部與(yu) 4.8萬(wan) 常住農(nong) 戶建立定向幫聯關(guan) 係,每月到村舉(ju) 行學習(xi) 講堂、誌願服務、文化體(ti) 育等係列活動,每2個(ge) 月到戶了解養(yang) 殖情況或需求、送技送教、排查訴求等,傳(chuan) 播黨(dang) 的聲音,傾(qing) 聽民情民意。
“要帶著感情敲開群眾(zhong) 的門。”屈振年在“六到村戶”工作動員會(hui) 上的講話,給黨(dang) 員幹部留下了深刻印象。許多年輕機關(guan) 幹部提到,現在和幫聯戶成了半個(ge) 家人,每次入戶前都會(hui) 深入了解群眾(zhong) 需求,帶去實實在在的幫助。
今年7月2日,一場大冰雹突襲突泉鎮,村民們(men) 第一時間把現場視頻上傳(chuan) 到本村的“黨(dang) 群心連心微信群”,第二天早上8點多,鎮黨(dang) 委班子就兵分三路前往各村統計受災情況,為(wei) 群眾(zhong) 及時送去慰問。“黨(dang) 群心連心真的把黨(dang) 員群眾(zhong) 係在了一起。”受災村民們(men) 心裏都感到暖烘烘的。
“不忙就是不作為(wei) 、沒活就是不負責、悠閑就是缺擔當。”屈振年不僅(jin) 自己時刻保持挑重擔子、啃硬骨頭的韌勁,還充分調動起班子、幹部擔當作為(wei) 的積極性,讓人大、政協充分參與(yu) 到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中。
“他把分與(yu) 合的關(guan) 係處理得很好,分工明確人崗相適,讓幹部各司其職,又善於(yu) 握指成拳,擰成一股繩。”興(xing) 安盟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大義(yi) 評價(jia) 屈振年時說。
案無積卷,事不過夜,屈振年每天的公文包裏裝滿了各類材料,晚上加班批示完,早上再一一督查辦理,每份批示件都寫(xie) 有詳細要求或指出具體(ti) 問題,給出辦理時限一盯到底,讓相關(guan) 部門的工作有抓手、有方向、有效率。
如今的突泉政通人和,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在屈振年的領跑下,奔赴在精耕細作、不甘平庸的“趕考”路上,書(shu) 寫(xie) 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