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日傍晚,記者在泮塘五約曆史文化街區見到73歲的老街居民暨圖讚時,他正坐在新鄰居鄒廣超綠植環繞的小院裏喝茶聊天,歡聲笑語不斷。
7月16日,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荔灣區泮塘五約,居民在樹下乘涼玩撲克。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位於(yu) 廣州市老城荔灣區內(nei) 的泮塘五約,有著900多年的悠久曆史,是廣州曆史城區中少有的保留完整清代格局和典型嶺南風貌的傳(chuan) 統村落。上世紀70年代,泮塘五約還是一片農(nong) 田,由於(yu) 沒跟上城市化發展的腳步,成了一個(ge) 破舊的城中村。
“街巷的路是爛的,房瓦也是爛的。很多外來的租客、小販直接在街巷裏拉車、擺攤賣貨,嘈雜混亂(luan) 得很。”回憶往昔,浮上暨伯心頭的,全是糟心事。
7月16日,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荔灣區泮塘五約,學生在一間琴社內(nei) 上課。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可祖祖輩輩從(cong) 明朝起就居住在這裏,濃濃的鄉(xiang) 情讓暨伯和這裏的100多戶老居民舍不得離開這片麻石道、青磚房。
泮塘五約的“複活”開始於(yu) 2017年。廣州市住建部門以“修舊成舊”“建新如故”為(wei) 理念,對泮塘五約曆史文化街區進行房屋修繕、街巷整治、綠化提升等微改造。
這是7月16日拍攝的廣東(dong) 省廣州市荔灣區泮塘五約街巷。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再次強調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正是廣州舊城改造一直以來的遵循。曆史文化建築如果僅(jin) 僅(jin) 強調保護,就失去了生命力。隻有讓這些建築活化利用起來,在這些飽含曆史文化信息的空間裏延續人們(men) 的生活,才能真正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men) 記住鄉(xiang) 愁。”荔灣區住房和建設局二級調研員江偉(wei) 輝表示。
暨伯發現,街巷的模樣沒有變,但精氣神兒(er) 卻大不一樣了,原來古樸美麗(li) 的泮塘五約回來了。更讓他高興(xing) 的是,老街搬進來了一批新鄰居。
這是7月16日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荔灣區泮塘五約拍攝的一家綠植空間特色店鋪。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如今入駐泮塘五約的50餘(yu) 家商鋪,以藝術家、工匠作坊、青年藝術創作工作室為(wei) 主,每一家入駐前都經過主管單位的走訪考察。荔灣區文旅發展中心主任楊偉(wei) 說,引進高品質的新業(ye) 態,既能夠使泮塘形成宜商宜居的人文環境,又能為(wei) 老城居民帶來文化生活品質的提升。
漫步在泮塘五約的小巷裏,看不到千篇一律的連鎖餐飲小吃或酒吧,而是商戶穿插於(yu) 民宅間,二者融為(wei) 一體(ti) 。拉開趟櫳門是古色古香的樂(le) 坊畫院,陽光透過色彩斑斕的滿洲窗灑進設計前衛的書(shu) 店,藝術、商業(ye) 與(yu) 生活在這裏和諧共生。
7月16日,讀者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荔灣區泮塘五約一家書(shu) 店中。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一家小型演出空間的店主阿星,因為(wei) 擔心晚上的表演會(hui) 影響到周圍鄰居,在裝修時把主要投入花在了隔音設備上,並堅持表演在晚上10點前結束。隔壁阿姨卻總說:“我每天看電視到10點多,根本沒影響,放心啦!”
作為(wei) 一名樂(le) 隊的主唱,鄒廣超兩(liang) 年前的夏天來泮塘看了一眼,就決(jue) 定把自己的綠植空間搬到這裏。曾經的殘垣斷壁,如今已是滿眼綠色的嶺南風情小院,不時舉(ju) 辦音樂(le) 分享會(hui) 、植物沙龍、講座等活動,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心靈綠洲。
7月16日,店員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荔灣區泮塘五約的一家綠植空間特色店鋪製作飲品。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天氣好的時候,在院子裏做音樂(le) 分享,旁邊窗戶就飄出別人家做飯的香氣。”泮塘老街很多個(ge) 充滿煙火氣的瞬間,都撫慰了鄒廣超的心,也滋養(yang) 了他的音樂(le) 靈感。
不隻是阿星和鄒廣超。在泮塘,原汁原味的廣州西關(guan) 文化和懷抱新思想的青年創業(ye) 者互相吸引,形成傳(chuan) 統和現代共融共生的多元文化生態。書(shu) 店背包客驛站、演出空間等時興(xing) 業(ye) 態成為(wei) 附近最聚人氣的地方,為(wei) 老城區注入了年輕氣質。
7月16日,遊客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遊玩。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在廣州,像泮塘五約這樣的老舊城區微改造項目還有很多,每一處都各有風格。在不到3公裏外的永慶坊,一條非遺文化街聚集了包括廣彩、琺琅、醒獅等10家代表地區文化特色的非遺大師工作室,讓非遺在曆史文化街區更好地傳(chuan) 承。
據介紹,廣州正在開展一場大規模的城市更新行動,3年內(nei) 對83個(ge) 城中村實施改造,5年內(nei) 推進183個(ge) 城中村改造。城市的曆史文化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展,煥發新的活力。
太陽落山了,鄒廣超的小院裏傳(chuan) 出了悠揚的歌聲。
“山裏的溪水你慢慢流,別把那時光都帶走;山裏的路呀你回回頭,別把那故事都帶走……”
新舊交融的老街區,正在書(shu) 寫(xie) 更多故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