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ge) 工作日早上不到9點,來自澳門的譚家文便早早來到位於(yu) 廣州市天河區的港澳青年之家,接待前來谘詢的創業(ye) 青年。工作3個(ge) 多月,協助舉(ju) 辦18場活動,她見證著港澳青年融入大灣區建設的身影。
在廣東(dong) 中山,粵港澳創業(ye) 服務平台“工合空間”的創始人葉興(xing) 華(中)接受采訪(7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廣聚天下英才,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每天看著同齡人的夢想在這裏落地生根,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譚家文說。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大灣區為(wei) 青年人提供創業(ye) 、就業(ye) 、實習(xi) 和誌願工作等機會(hui) ,推動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國家、參與(yu) 國家建設。
今年22歲的譚家文也懷揣著“創業(ye) 夢”。在校讀書(shu) 期間,她在和外國同學交流時,發現海外消費者對中國的文創產(chan) 品充滿興(xing) 趣,主修國際經濟與(yu) 貿易的她便開始研究跨境電商業(ye) 務。她和香港舍友約定,兩(liang) 年後一起在廣州創業(ye) 。
“我希望把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chan) 品帶給海外消費者,讓他們(men) 看到中國製造的產(chan) 品既有趣、可愛,質量也很好。我想盡我所能,為(wei) 海外消費者展示中國的文化形象。”她說。
吸引她留在大灣區的不光是快速發展的經濟,更是人與(yu) 人之間的溫情,畢業(ye) 季的一次暖心打車經曆給她留下深刻印象。
當時,譚家文帶了好多東(dong) 西乘坐出租車。因為(wei) 下車匆忙,她將物品遺落在車的後備廂裏。接到電話的司機師傅了解到物品裏有不易保存的生鮮,便驅車40多分鍾給她送到校門口。
“沒多久就接到師傅電話,說把東(dong) 西幫我放在門衛處,還提醒我盡快去取。”譚家文回憶說,“真的很暖心,我感受到了大灣區濃濃的人情味,也更願意留在這裏發展。”
在廣東(dong) 中山,粵港澳創業(ye) 服務平台“工合空間”的創始人葉興(xing) 華希望利用自己的香港背景,幫助港澳創業(ye) 者快速進入內(nei) 地市場、推動內(nei) 地企業(ye) 打入國際市場,成為(wei) 內(nei) 地、港澳和海外的“超級聯係人”。
2015年,葉興(xing) 華從(cong) 香港來到深圳打拚,那時的他“沒有一個(ge) 熟人、沒有任何背景”,但初來乍到的他卻很快感受到溫暖。
“來的第一天,我見的第一個(ge) 客戶就拉著我要請我吃飯,還為(wei) 我介紹了業(ye) 務上的人脈。”葉興(xing) 華回憶說。
葉興(xing) 華與(yu) 大灣區的故事越寫(xie) 越長,暖心的故事也越來越多:買(mai) 菜時,趕上菜市場已經收攤,菜店老板便把自己留著吃的菜送了一些給他;感冒時,他去樓下飯店想買(mai) 點生薑煮薑茶,飯店老板知道情況後免費送了幾塊薑給他。
如今,內(nei) 地的溫情與(yu) 包容不僅(jin) 深深吸引著他,也讓他的母親(qin) 和兩(liang) 位姐姐都選擇來到內(nei) 地生活與(yu) 工作。他的哥哥還加入了他的創業(ye) 團隊,兄弟兩(liang) 人一起逐夢大灣區。
大灣區對港澳創業(ye) 青年的政策支持,也深深地吸引著葉興(xing) 華。租金低廉的人才公寓為(wei) 創業(ye) 者們(men) 提供第一站落腳點;工商、稅務、社保、人才等“一站式”政務服務,讓創業(ye) 者們(men) 少一點跑路、多一些方便;越來越發達的交通網,讓穿梭大灣區變成日常的上下班通勤……
近年來,廣東(dong) 建設了13家創新創業(ye) 基地,為(wei) 近600個(ge) 港澳青年創業(ye) 團隊、4000餘(yu) 人提供政策解讀、資源對接等服務。廣東(dong) 省科技廳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廣東(dong) 的科技企業(ye) 孵化器達1036家,眾(zhong) 創空間986家,其中麵向港澳青年的創新創業(ye) 基地有50多家,為(wei) 逐夢大灣區的青年人提供便捷服務。
“百年的滄海桑田潮起又潮落,這片壯麗(li) 山河記載著你的傳(chuan) 說……”這是葉興(xing) 華公司以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為(wei) 契機創作的歌曲。
“我對大灣區充滿感激,創辦公司就是為(wei) 了幫助逐夢的年輕人更好地匹配資源,為(wei) 大灣區廣聚英才貢獻我的力量。這是我創業(ye) 的初心。”葉興(xing) 華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