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基層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湘”當給力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一台被命名為(wei) “錦繡號”的超大直徑盾構機,近日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長沙第二產(chan) 業(ye) 園下線。這是我國迄今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

  “錦繡號”的刀盤塗繪了一隻懷抱嫩竹的大熊貓,有網友稱之為(wei) “最萌大國重器”。鐵建重工掘進機研究設計院工程師鍾晴說,10多年前,國內(nei) 盾構機市場還是進口貨的天下,如今國產(chan) 盾構機已占據國內(nei) 九成、全球六成以上市場,“性價(jia) 比”相比“洋貨”壟斷時代,也有了大幅提升。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提出“推進科技自立自強”。近年來,湖南堅持“刀刃向內(nei) ”重構科技計劃管理模式,聚焦“政策引導”激發社會(hui) 創新活力,深化“放權賦能”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像“錦繡號”這樣能提高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硬實力”的高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超級雜交稻、超級計算機、先進軌道列車等尖端技術保持國內(nei) 先進水平,部分“領跑”世界;關(guan) 鍵材料、基礎零部件、核心元器件、高端檢驗檢測裝備等工業(ye) “四基”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湖南積極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建設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創新高地貢獻“湖湘擔當”。

“錦繡號”的刀盤塗繪了一隻懷抱嫩竹的大熊貓,被網友稱為(wei) “最萌大國重器”。(黃星霖 2021年7月10日攝)

“錦繡號”的刀盤塗繪了一隻懷抱嫩竹的大熊貓,被網友稱為(wei) “最萌大國重器”。(黃星霖 2021年7月10日攝)

  湖南省科技廳一位負責人說,湖南“智造”和“創造”不是等來的,也不是喊來的,是“科技湘軍(jun) ”奮鬥拚出來、幹出來的,是以敢啃“硬骨頭”的精神破除束縛創新的藩籬激發出來的。

  堅持“刀刃向內(nei) ”,重構科技計劃管理模式。湖南在全國率先設立監督管理職能部門,將執行、監督和統籌規劃三項職能分離,避免政府機構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設立“創新型省份建設專(zhuan) 項”,立項由“從(cong) 下而上”科研人員海量申報模式,轉變為(wei) “從(cong) 上而下”頂層設計結合“從(cong) 下而上”報送,項目評審從(cong) “相馬”轉向“賽馬”——以賽代評、以獎代補。

  聚焦“政策引導”,激發社會(hui) 創新活力。湖南率先實施“兩(liang) 個(ge) 70%”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探索專(zhuan) 利權出資注冊(ce) 公司等成果轉化模式;出台支持研發財政獎補辦法,連續三年獎補資金達17.5億(yi) 元;推行“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高度融合,服務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逐步完善“智能+”支撐服務體(ti) 係和產(chan) 業(ye) 生態,圍繞關(guan) 鍵技術和公共技術搭建研發平台,建設專(zhuan) 業(ye) 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推動麵向重點共性技術、重大裝備和技術標準的攻關(guan) 。

一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牽引係統正在中車株洲電機廠房中製造。(新華社記者蘇曉洲2021年7月3日攝)

一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牽引係統正在中車株洲電機廠房中製造。(新華社記者蘇曉洲2021年7月3日攝)

  深化“放權賦能”,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探索解決(jue) 科研經費“不好用”問題,按照“80%以上科技經費集中支持產(chan) 學研合作、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80%以上來自企業(ye) 、80%的重大科研成果來源於(yu) 協同創新”導向,支持企業(ye) 研發;實施芙蓉人才行動計劃,積極構建從(cong) 大學生、博士後、青年英才創新創業(ye) ,到領軍(jun) 人才、院士引領攻關(guan) 的梯次人才體(ti) 係。

湖南廣播電台工作人員在馬欄山視頻文創產(chan) 業(ye) 園向來訪者介紹“5G智慧電台”。(新華社記者蘇曉洲2021年4月14日攝)

  湖南廣播電台工作人員在馬欄山視頻文創產(chan) 業(ye) 園向來訪者介紹“5G智慧電台”。(新華社記者蘇曉洲2021年4月14日攝)

  湖南在科技領域擔當作為(wei) ,成效日益顯現:“十三五”期間,湖南榮獲國家科技獎勵99項,居全國前列;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達8631家,躋身全國第九……

  中車株機等湖南企業(ye) 參與(yu) 創新聯合體(ti) 研發的複興(xing) 號雙源動力集中動車組駛過桑日雅魯藏布江特大橋。(羅春曉 2021年5月19日攝)

  中車株機等湖南企業(ye) 參與(yu) 創新聯合體(ti) 研發的複興(xing) 號雙源動力集中動車組駛過桑日雅魯藏布江特大橋。(羅春曉 2021年5月19日攝)

  湖南大學一位研究新型半導體(ti) 器件加工和測量的青年科學家說,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要在重追趕同時更加重開創,切實提高科技前沿“卡脖子”領域原創能力,把奮鬥融入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把創新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16日 17:05 來源:新華社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