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基層丨青山與玫瑰之約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七月的烏(wu) 蒙山,豔陽高照。這讓貴州省畢節市金海湖新區響水鄉(xiang) 青山村村民王正銀既喜又憂:喜的是,辣椒生長迎來了好天氣;憂的是45畝(mu) 食用玫瑰第三季的產(chan) 量會(hui) 因持續高溫受影響。

  在王正銀家的種植基地裏,絳紫色食用玫瑰含苞待放,過不了幾天,就會(hui) 迎來今年最後一輪采收。而套種其間的辣椒已經掛滿了綠色小果,長勢喜人。

  “就算玫瑰減收,今年的收入也應該不會(hui) 太差。”王正銀心裏早已算好了賬:今年的前兩(liang) 季玫瑰花已經賣了6萬(wan) 元,近200箱蜜蜂產(chan) 蜜能賣7萬(wan) 元左右,辣椒每畝(mu) 還能掙1000多元。

  “放在以前種玉米,收入很低,碰到年歲不好,隻能認栽。”王正銀說。

  地處烏(wu) 蒙山腹地的青山村,是一個(ge) 彝族、苗族、仡佬族人口占比超7成的少數民族村寨,也曾是國家一類貧困村。

這是7月15日拍攝的貴州省畢節市金海湖新區響水鄉(xiang) 青山村(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產(chan) 業(ye) 低效單一是致貧的主要原因。”青山村村支書(shu) 張齊龍告訴記者,長期以來,村民以種玉米和土豆為(wei) 生,經濟價(jia) 值低,“一年從(cong) 頭忙到尾,隻能勉強填飽肚子”。

  要脫貧,必須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2017年,經過前期充分的調研、論證,青山村兩(liang) 委決(jue) 定大規模推廣種植食用玫瑰。

  不種糧食種玫瑰,能行嗎?萬(wan) 一虧(kui) 了,吃啥?麵對大多數村民的疑問,村幹部算了筆賬:公司提供種苗、肥料和技術指導,一畝(mu) 地能種350株,管護好,一株能收花4公斤,再差也能收2公斤,每公斤約定按7元收購,一畝(mu) 地最少也能得5000元左右,產(chan) 值是種玉米的10倍。

  賬算得明白、細致,但要短期內(nei) 徹底改變千百年的種植習(xi) 慣,很難。張齊龍隻能“逼”著村幹部、小組長、黨(dang) 員帶頭種。

幾個(ge) 小朋友在貴州省畢節市金海湖新區響水鄉(xiang) 青山村玩耍(7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渴望改變、敢闖敢拚的王正銀成了村裏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不僅(jin) 把自家的2畝(mu) 玉米地換上了食用玫瑰,還花錢從(cong) 別人家租了43畝(mu) 地。

  幾乎是“背水一戰”的王正銀很快等來了回報,每年收入增加5萬(wan) 元以上。嚐到甜頭的王正銀又開始種辣椒、養(yang) 蜜蜂。三個(ge) 項目加起來年純收入可達到10萬(wan) 元左右。

  第一批玫瑰的成功“綻放”,拉開了青山村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的序幕。短短3年時間,村裏的食用玫瑰種植已超過1800畝(mu) ,300餘(yu) 戶村民參與(yu) 其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激勵我們(men) 堅定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全村都誌在創造新輝煌!”當地基層幹部告訴記者,玫瑰加身的青山村正結合特有的少數民族風情,建設“青山·玫瑰莊園”,通過農(nong) 旅融合延長食用玫瑰的產(chan) 業(ye) 鏈,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青山的產(chan) 業(ye) 之變,是貴州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縮影。近年來,貴州省以調減低效作物為(wei) 切入點,圍繞茶葉、獼猴桃等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深入推進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農(nong) 業(ye) 增加值增速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花開正當時!絳紫的玫瑰,已成為(wei) 青山最亮的顏色,不僅(jin) 充實了脫貧攻堅的底色,也勾勒出了青山振興(xing) 的憧憬。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16日 16:16 來源:新華社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