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優秀縣委書記風采 | 守綠戰貧好書記——記福建省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在長汀縣河田鎮蘆竹村高優(you) 農(nong) 業(ye) 扶貧車間,廖深洪(左)詳細了解蔬果生長情況。

  從(cong) 草木不存、紅壤遍露,到荒山披綠、花果飄香,走進革命老區福建長汀縣,曆史照片與(yu) 親(qin) 眼所見形成強烈反差。老區黨(dang) 員幹部三十餘(yu) 年一任接著一任幹的“治荒接力”,讓“山光、水濁、田瘦、人窮”的麵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再幹八年,解決(jue) 長汀水土流失問題”“進則全勝、不進則退”……近些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先後5次深入長汀調研指導,發出徹底消滅荒山的動員令,在長汀這片紅土地上,一場“綠色革命”持續展開,逐漸由全麵戰轉向攻堅戰。

  船到中流浪更急。2015年9月,作為(wei) 新任縣委書(shu) 記,廖深洪接下了“治荒接力棒”。彼時,麵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進入“深水區”和全麵打響脫貧攻堅戰的曆史任務,廖深洪深感責任重大:“進則全勝、不進則退!”

  90多次深入水土流失治理一線,走遍重點水土流失區的200多個(ge) 山頭;親(qin) 自指導建成福建最大的純貧困戶集中安置區;推動稀土、紡織等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持續健康發展,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快速壯大;聚焦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與(yu) 開發,使長汀變成遠近聞名的“紅色文化打卡地”……五年多來,廖深洪“苦幹實幹”“貼心暖心”的身影深深映在長汀幹部群眾(zhong) 心間,“實實在在為(wei) 群眾(zhong) 謀利益”換來長汀幹群“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幹事熱情,新時代的“長汀經驗”成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哪裏情況最嚴(yan) 重,就先去哪裏

  剛一到任,廖深洪就深入細致了解了長汀水土流失的現狀。

  “1985年,長汀縣水土流失麵積達146.2萬(wan) 畝(mu) ,占全縣麵積的31.5%,到了2015年,水土流失麵積已下降到39.6萬(wan) 畝(mu) ,流失率降為(wei) 8.52%,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9.8%……”

  “廖書(shu) 記,該種樹的荒坡都種滿了樹,隻要保持下去就行了,不用怎麽(me) 費力去抓。”

  ……

  這些“漂亮成績”,沒讓廖深洪放下心。他打斷道:“水土流失治理接下來怎麽(me) 抓,還是要去實地看看、找方法。哪裏情況最嚴(yan) 重,我們(men) 就先去哪裏。”

  踏著陡峭的山路,爬上高高的山頭,他衝(chong) 著“紅色斑駁”的地方反複查看;他深入常常被黃泥水淹沒的農(nong) 田裏去了解,看秧苗長勢,看雨後田裏泥沙的情況,看晴天土地裏的裂紋……不打招呼、不走安排點位的調研挖出諸多“病灶”。

  一個(ge) 大雨天,一行幹部濕漉漉的雨鞋洇濕了長汀縣委會(hui) 議室的水泥地麵。廖深洪言辭懇切,一一陳述多日調研發現的情況,並與(yu) 相關(guan) 負責部門負責人一起,總結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殘存的水土流失斑塊由連片集中變為(wei) 頑固性的零星分散,後續治理難度加大;已退出流失斑塊的區域生態依舊脆弱,存在“二次退化”的生態風險;以農(nong) 業(ye) 為(wei) 主的傳(chuan) 統經濟與(yu) 產(chan) 業(ye) 結構製約發展,亟須優(you) 化……“同誌們(men) ,遠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啊!我們(men) 還有很多難啃的骨頭,水土流失治理已經進入了攻堅克難的階段,現在絕不是高枕無憂的時候!”廖深洪說完,許多“唱過讚歌”的幹部紅了臉。“廖書(shu) 記,您說得對,我們(men) 絕不能鬆懈下來,讓之前的努力都白費!”窗外大雨傾(qing) 盆,屋內(nei) 團結一心、激情澎湃。

  廖深洪定下了“一月一聽取治理工作專(zhuan) 題匯報、一月一深入治理點開展調研、一月一定期召開治理項目工作推進會(hui) ”的“三個(ge) 一”製度;以黨(dang) 政領導負責製為(wei) 核心的林長責任製,壓實縣、鄉(xiang) 、村“三級”書(shu) 記抓水土流失深層治理責任;推動在嚴(yan) 格督導、評先創優(you) 等方麵出台政策,激勵幹部擔當作為(wei) ……長汀各級黨(dang) 員幹部打起精神、守好陣地、全線出擊。

  人心齊,泰山移。流失斑分類治理、林分結構改善、土壤綜合改良、病蟲害監測防治……廖深洪帶著縣委班子,創新推出一係列精準治理措施,把更多的綠意鎖在林間、織入農(nong) 田。

  言之易,行之難。種種舉(ju) 措,並非在輕輕鬆鬆、敲鑼打鼓中實現的。

  長期以來,長汀的“綠色”離不開一種易栽種、好成活的本地樹種——馬尾鬆,然而,這種直根性的樹種“一根紮到底”,無法“抓牢”水土;鬆材線蟲病的侵蝕和偶發的森林大火,常常一毀就是一片林……看著林間“泛紅”的土壤,廖深洪深鎖了眉頭。他知道,不解決(jue) 馬尾鬆的問題,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瓶頸就沒法破除!

  他經常到山上查看情況,請來專(zhuan) 家和水保、林業(ye) 等單位相關(guan) 負責同誌共同商議,終於(yu) ,解決(jue) 的辦法摸清了,但難跨的坎兒(er) 也擺在了麵前。

  “一排種馬尾鬆,一排種闊葉林,人工幹預、科學改造,是最好的出路。”

  “但這馬尾鬆天然林是國家禁止砍伐的,政策上不允許啊!”

  “不能輕易放棄!有困難,我去協調解決(jue) !”廖深洪把壓力扛了下來。他專(zhuan) 程趕到省林業(ye) 局,找到局長匯報工作。

  看著“找上門來”的廖深洪,省林業(ye) 局局長陳照瑜問道:“這辦法很好,你們(men) 怎麽(me) 想出來的?”“陳局長,長汀的每一片馬尾鬆林我們(men) 都很熟悉,這辦法就是在山上想出來的。”“雖然和政策有一些矛盾,但這個(ge) 方法應該支持。我建議可以請專(zhuan) 家來看看,把長汀作為(wei) 試點來做,應該是可行的。”

  局長的鼓勵,讓廖深洪更堅定了信心。返回長汀後,他立即請來福建農(nong) 林大學的專(zhuan) 家,細化方案、落地推進。挖大穴、做積肥、育樹種,一年時間裏,長汀層層疊疊的“綠色”覆滿山崗,濃蔭深處,撒下的草籽也開始肆意生長……“廖書(shu) 記是要把‘綠色’種滿長汀的每個(ge) 角落!”上馬即苦幹的廖深洪,也將希望的綠茵灑在了群眾(zhong) 心間。

幹得好不好,群眾(zhong) 說了算

  “綠水青山如果不能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他們(men) 也一定不會(hui) 支持。”調研時的廖深洪,常若有所思地站在山頭極目遠眺。他不能全然愜意地享受眼前的蔥鬱,因為(wei) 牽掛的、在乎的,還有更多。

  怎麽(me) 利用生態環境造福一方百姓?如何幫助老區群眾(zhong) 找到致富門路,讓他們(men) 守得住綠色、抓得住幸福?麵對水土流失治理與(yu) 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同推進、相互銜接過程中的一係列難題,廖深洪沒有埋頭在文件、報告、數據中,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群眾(zhong) 工作中——到老百姓家裏去,聽他們(men) 呼聲,幫他們(men) 解決(jue) 實實在在的問題!

  廖深洪掛鉤聯係的“包戶”羅為(wei) 康,“有時一周能見到廖書(shu) 記兩(liang) 三次”,從(cong) 種水稻到養(yang) 羊、養(yang) 牛,種植檳榔芋、煙葉,每一個(ge) 規劃都是廖深洪為(wei) 他“量身定製”的;搬遷安置小區——南站幸福小區的搬遷殘疾貧困戶劉春生,妻子工作有了著落,孩子的聽力障礙得到及時救治,他經營的生產(chan) 車間,因疫情被迫關(guan) 停後又找到新出路,小家庭的興(xing) 旺,離不開廖深洪持續的協調解難、貼心守護。

  “見到廖書(shu) 記,就像見到家人一樣”“廖書(shu) 記想得細、想得遠、想得深,是真心實意為(wei) 我們(men) 辦事。”在南站幸福小區,後山公園的棧道成了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地下停車庫、重點幼兒(er) 園、扶貧車間等一應俱全,“不能讓老百姓覺得是住進了城市的貧民窟,要讓他們(men) 住得有尊嚴(yan) 、生活有奔頭、未來穩得住。”廖深洪的良苦用心,得到搬遷群眾(zhong) 的認可:“我們(men) 幸福小區,比周邊的商品房配套還好,住得更舒心,生活是真真幸福!”

  幹得好不好,群眾(zhong) 說了算。廖深洪常常對身邊的幹部說:“我們(men) 的措施、做法,如果脫離了群眾(zhong) 的意見,是很難接地氣、很難真正解決(jue) 問題的。”

  “三問”工作法,就是他在長期走訪調研中總結的。“到了老百姓家裏,多問問,你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什麽(me) 看法?你覺得需要怎麽(me) 辦?接下來應該怎麽(me) 幹?”久而久之,群眾(zhong) 見了廖深洪,總是毫無保留地分享長期總結出來的發展經驗、致富辦法,廖深洪珍視這些建議,把它們(men) 匯總、歸納,融入新的發展規劃中。

  在廖深洪的帶領下,長汀全縣上下加快發展壯大林下經濟、文旅康養(yang) 、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工、汀州美食等綠色富民產(chan) 業(ye) ;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探索實施“跨村聯建”,在12個(ge) 村打造“紅旗躍過汀江·‘兩(liang) 山’踐行走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片,在7個(ge) 村打造“田園牧歌·七星閃耀”“兩(liang) 山”實踐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片;深入實施水土共治、產(chan) 業(ye) 共興(xing) 、設施共建、生態共創、文化共榮、多元共治“六大提升工程”……2020年,長汀林下經濟經營麵積達182萬(wan) 畝(mu) ,實現產(chan) 值28.65億(yi) 元,2.15萬(wan) 戶林農(nong) 的錢袋子鼓起來了;通過生態景觀利用、森林旅遊、休閑觀光等,年接待遊客100萬(wan) 人次,產(chan) 值11.66億(yi) 元,實現“水土流失區變景區、產(chan) 品變商品”;全縣18個(ge) 試點村和2個(ge) 實績突出村因地製宜推進多業(ye) 態發展,共發展產(chan) 業(ye) 項目55個(ge) ,帶動2860餘(yu) 戶村民戶年均增收2.06萬(wan) 元。“村美、民富、眾(zhong) 樂(le) ”,長汀群眾(zhong) 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cong) 上任之初,一波接一波的上訪群眾(zhong) 踏破門檻的“頭疼書(shu) 記”,到如今長汀群眾(zhong) 眼裏最熟悉、靠得住的“貼心書(shu) 記”,這樣的改變,是廖深洪用真情付出換來的。五年來,不設門崗的縣政府大門隨時為(wei) 群眾(zhong) 敞開;群眾(zhong) 的電話、短信,廖深洪每個(ge) 必回;被問起何時翻修已近危房的縣委縣政府辦公樓,他總是笑笑,再搖搖頭:“房子破一點,湊合一下還能用,老百姓的事上,用錢的地方還多著呢。”

我得對得起長汀55萬(wan) 群眾(zhong)

  1967年,廖深洪出生在龍岩市永定區一個(ge) 農(nong) 村家庭,家裏六個(ge) 兄妹,父親(qin) 因修築鷹廈鐵路落下了肺病,母親(qin) 是個(ge) 地地道道的農(nong) 民。然而,童年刻在廖深洪記憶深處的,不是艱苦的生活條件,而是一份受益終身的精神動力。

  “我家就在生產(chan) 隊的曬穀坪旁邊,父親(qin) 是個(ge) 黨(dang) 員,夏天的毒日頭下,他搬著小板凳守在曬的稻子、花生邊上,防止家裏的雞來啄米,也防止我們(men) 偷花生。他經常對我們(men) 說,那是公家的東(dong) 西,家裏再困難,也碰不得。”

  有一次,家裏的米吃完了,揭不開鍋,母親(qin) 帶著他東(dong) 拚西湊借了兩(liang) 斤米,回來的路上,他們(men) 遇到了抱著孩子、兩(liang) 天沒吃飽飯的嬸嬸。“母親(qin) 把米袋塞到嬸嬸手中說,你先吃,我們(men) 再想想辦法。”

  父親(qin) 為(wei) 公守糧、母親(qin) 借米救人的故事,在廖深洪心裏種下了“為(wei) 民的種子”,“我立誌,也要像父母親(qin) 那樣,做一個(ge) 一心為(wei) 公、無私奉獻的人”。

  上任縣委書(shu) 記後不久,正當廖深洪敞開縣委大門、接受群眾(zhong) 建議時,一群“不速之客”來了。

  烏(wu) 泱泱七八十人,圍在縣政府門前,亂(luan) 糟糟地要個(ge) 說法。“你們(men) 先別激動,找三五個(ge) 代表來集中說。”看到這架勢,廖深洪沒有退縮,而是將群眾(zhong) 代表請進辦公室,為(wei) 他們(men) 每人端上一杯熱茶。

  原來,這些上訪群眾(zhong) 來自一個(ge) 剛剛因水庫建設整體(ti) 搬遷的村。廖深洪有些不解:“補償(chang) 措施已經到位,安置條件也很不錯,哪裏還不滿意呢?”

  麵對廖深洪的仔細詢問,一個(ge) 群眾(zhong) 張口道:“我們(men) 聽說姓廖的人當了書(shu) 記,都是本家,再多給我們(men) 批些補貼,也就是順手的事!讓我們(men) 沾沾光。”

  聞言,廖深洪麵色凝重起來,他站起身,義(yi) 正詞嚴(yan) 地說:“我是長汀55萬(wan) 群眾(zhong) 的書(shu) 記,不是姓廖的人一家的書(shu) 記!我得對得起這些老百姓!你們(men) 有正當的要求,我們(men) 予以解決(jue) ,如果讓我徇私情、開綠燈,那還是趁早別想!”見狀,眾(zhong) 人悻悻散去。

  “共產(chan) 黨(dang) 人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頂得住歪風,管得住自己,用一生去實踐對黨(dang) 和人民的承諾。”廖深洪常把這句話送給身邊的黨(dang) 員幹部,從(cong) 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將這句話落到了實處。

  他對自己的事“不上心”,甚至很“吝嗇”,對“黨(dang) 的事”卻“看得重”“很大方”。庵傑鄉(xiang) 的人大主席範宜烽幹事實在,但因為(wei) “不會(hui) 巴結人”“隻會(hui) 做,不會(hui) 說”,被人奚落“沒前途”,廖深洪了解情況後,主動為(wei) 老實辦事的幹部“站台”,提拔其為(wei) 宣成鄉(xiang) 鄉(xiang) 長;為(wei) 了長汀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發展,從(cong) 不“向組織要”的廖深洪積極爭(zheng) 取,向市裏“要”來一個(ge) 副縣長,隻因他是這方麵的專(zhuan) 家;在換屆中退下來的村幹部,心裏有落差,廖深洪自帶食材登門拜訪,幾碟家常菜、幾番暢聊,大家解開了心結,村裏碰到大事小難,又多了一批不求回報的“熱心人”……

  “為(wei) 什麽(me) 紅軍(jun) 戰士能用血肉之軀堅守防線,即便是犧牲也無所畏懼?我想,正是因為(wei) 他們(men) 能始終做到對黨(dang) 忠誠,他們(men) 堅信這是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光榮使命。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men) 要傳(chuan) 承好革命先輩的優(you) 秀品質,把對黨(dang) 忠誠作為(wei) 我們(men) 最核心的政治品格。”在縣委辦黨(dang) 支部的集中學習(xi) 上,廖深洪和辦公室幹部講得最多的,總是“對黨(dang) 忠誠、無私奉獻”。

  獲得“全國優(you) 秀縣委書(shu) 記”榮譽稱號後,不乏來自四麵八方的祝賀。麵對讚譽,廖深洪說:“我是代表長汀縣785個(ge) 基層黨(dang) 組織、24000多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55萬(wan) 群眾(zhong) 接受這個(ge) 榮譽的。沒有大家團結一心的奮力拚搏,就沒有長汀的發展,也沒有我這個(ge) 榮譽。”

  夜幕降臨(lin) ,站在燈光旖旎的汀州古城牆上俯瞰長汀縣城,恍入史卷。這裏曾是中央蘇區的經濟文化中心、紅軍(jun) 長征的出發地之一,多少廣受群眾(zhong) 擁戴的好幹部從(cong) 這裏邁步,帶領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走向一個(ge) 又一個(ge) 的勝利。而今,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蘇區幹部的好精神,正一任接著一任,傳(chuan) 承發揚。

【新時代優(you) 秀縣委書(shu) 記風采】

【新時代優(you) 秀縣委書(shu) 記風采】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16日 10:3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