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公園是廣東(dong) 江門市的新晉網紅打卡地,遊人如織。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這裏曾是江門市最大的棚戶區。
位於(yu) 粵港澳大灣區的江門市地處西江與(yu) 其支流蓬江的匯合處,漁民靠江生存、沿江而居。20世紀60年代,很多漁民開始在江門市下沙片區聚居,在河岸上搭起吊腳樓、鐵皮房,這裏成了江門市最大的棚戶區。
這是改造前廣東(dong) 省江門市下沙片區棚戶區內(nei) 的吊腳樓(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遇到台風遭水浸,天幹物燥時又怕著火,蚊蟲多,一家人盼著能從(cong) ‘小黑屋’裏搬出去住進好房子。”63歲的譚運洪這樣描述以前住在棚戶區時的生活。
江門市江海區下定決(jue) 心解決(jue) 曆史遺留問題。從(cong) 2019年開始,江門市江海區投入6.2億(yi) 元對下沙片區進行搬遷改造,200多戶漁民通過貨幣化安置、實物安置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譚運洪購買(mai) 了100平方米的商品房,去年底,一家五口開心地住進了新家。
7月14日,市民在廣東(dong) 省江門市江海區一處籃球場鍛煉。新華社記者 殷家捷 攝
在搬遷改造過程中,麵對五花八門的問題,基層幹部把工作做實做細,逐一化解。有家庭糾紛鬧到拆遷辦的,黨(dang) 員幹部就把辦公室變成“調解室”,聘請法律顧問免費為(wei) 群眾(zhong) 解疑答惑。對安置房有疑慮的,黨(dang) 員幹部就把房子的位置、戶型、朝向講得明明白白,讓群眾(zhong) 放心。
有人以為(wei) 拆遷後政府會(hui) 通過土地出讓搞房地產(chan) 開發。然而幾個(ge) 月後,展現在市民麵前的是一個(ge) 占地80畝(mu) 的濱江公園。碧水環繞,綠樹成蔭,這裏迅速成為(wei) 當地的網紅公園。
在這個(ge) 公園裏,配套建設的江海區兒(er) 童免疫公共服務中心特別顯眼。江海區江南街道仁美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趙煥媚說,這個(ge) 兒(er) 童免疫公共服務中心實現了接種門診和就診區域的絕對分開,有效避免了兒(er) 童和就診人員的交叉感染風險,孩子們(men) 在輕鬆溫馨的氛圍中就可以完成接種。如今,僅(jin) 江海區就有4個(ge) 建在公園裏的兒(er) 童免疫公共服務中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強調,著力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這就是我們(men) 工作的方向。”江海區江南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林永豪說,群眾(zhong) 利益無小事,基層治理工作就是踏踏實實幹實事,一件接著一件幹,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匯聚民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是7月15日拍攝的廣東(dong) 省江門市江海區下沙公園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殷家捷 攝
下沙公園是江門市長達20公裏的“城央綠廊”的重要節點工程。夜幕降臨(lin) ,華燈初上,沿著“城央綠廊”愜意前行,白水帶體(ti) 育公園內(nei) 人聲鼎沸。這個(ge) 公園裏建有18個(ge) 嶄新的標準籃球場,市民可以免費打球、停車、淋浴。
“以前,約朋友一起打場球很麻煩,又得找場地、又得找停車位。現在江門新增了很多公共體(ti) 育場地,滿滿的幸福感。”土生土長的江門市民葉嘉說,他和家人經常晚上開車過來玩,這裏停車方便,健身娛樂(le) 設施集中,晚上吹吹風、散散步很舒服。
7月15日,市民在廣東(dong) 省江門市江海區下沙公園鍛煉。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不斷新增的體(ti) 育場地和設施背後,是江門市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努力。
江門將全民健身項目列入市、縣、鎮(街)三級城鄉(xiang) 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ti) 規劃,在城市公園升級改造、城市公共空間建設過程中,因地製宜增加體(ti) 育設施。據統計,2020年江門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達到2.64平方米。
把民生事做實做細,落腳點必須是滿足市民的實際需求。
這是7月15日拍攝的廣東(dong) 省江門市江海區下沙公園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殷家捷 攝
江門市江海區外海街道文化中心地處繁華地帶,停車難問題一直困擾著周邊群眾(zhong) 。去年12月底,該文化中心拆掉圍牆,將大院停車場改造成公共停車場,增加了123個(ge) 車位。
2021年春節期間,江門城區81個(ge) 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的停車場對外免費開放。如今,以群眾(zhong) 需求為(wei) 導向、打破常規劃撥更多停車位的做法在江門已蔚然成風。
居民在改造前的廣東(dong) 省江門市下沙片區棚戶區的吊腳樓修補漁網(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江門市出台了《市直及三區行政事業(ye) 單位、國有企業(ye) 錯時共享停車資源工作方案》,挖掘停車資源,依托江門智慧停車平台,實現中心城區行政事業(ye) 單位、國有企業(ye) 的停車資源錯時共享。截至2021年6月底,江門市落實錯時共享停車場41個(ge) ,停車位超過2600個(ge) 。
7月15日,市民在廣東(dong) 省江門市江海區下沙公園散步。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