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南排道上一套不起眼的民居內(nei) ,一麵牆壁上掛著主人參加全國青年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積極分子大會(hui) 等全國性會(hui) 議時的老照片,另一側(ce) 的書(shu) 櫃上擺放著一塊題有“鋼魂”二字的圓盤。
老照片,是房子主人一輩子的榮光;“鋼魂”,體(ti) 現了祖孫三代人的精神。
主人叫劉誌祥,是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第一代建設者。
這一切,始於(yu) 一個(ge) 不算抉擇的抉擇。
時光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1955年,正在沈陽工作的劉誌祥到北京出差,時值建設包鋼,需要大量人手前往包頭。
彼時,劉誌祥已經拿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shu) 。是前往中國知名學府深造,還是去“人蓋被、被蓋沙”的荒灘?
劉誌祥絲(si) 毫沒有猶豫,當即從(cong) 北京出發,前往包頭。
“上大學是我一個(ge) 人的事,建設包鋼是國家的事。”劉誌祥說,沒有國家就沒有自己,關(guan) 鍵時刻不能掉鏈子。
這位後來的包鋼一號高爐榮譽爐長剛到包鋼時,做過木工,也做過汽車修理工。但跟高爐結緣,頗有一番“矛盾”。
那時,劉誌祥正在研讀《矛盾論》,他思索如何才能在產(chan) 鋼產(chan) 鐵上找到“矛盾”。
1959年9月,包鋼一號高爐流出第一爐鐵水。但也存在渣口爆炸、風口損壞等難題。誰能攻克技術難關(guan) ?
正尋找“矛盾”的劉誌祥自告奮勇“請戰”,吃住在高爐,和來自東(dong) 北、北京等全國各地的專(zhuan) 家和高爐技術人員一起攻堅克難。
“大家勁往一處使。當時2000多人圍著高爐轉,還有其他工廠給我們(men) 提供幫助,但沒一個(ge) 人提出要報酬,為(wei) 的就是能盡快出鋼出鐵,為(wei) 的就是國家能富強。”他說。
“什麽(me) 是‘包鋼精神’?不忘初心、無私奉獻、艱苦奮鬥——我覺得這就是‘包鋼精神’,也是‘包鋼人’的靈魂。”劉誌祥說。
據介紹,在全國支援包鋼的熱潮下,平均每天有10多個(ge) 車皮的設備和材料從(cong) 全國各地運到包鋼,最終有8萬(wan) 多名創業(ye) 者紮根邊疆,譜寫(xie) 了一曲“齊心協力建包鋼”的佳話。
從(cong) 晚上睡覺帳篷都會(hui) 被吹跑的荒灘,到成為(wei) 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ye) 基地;從(cong) 第一爐鐵水,到累計產(chan) 鋼超2.6億(yi) 噸,背後凝聚的是無數“包鋼人”的汗水和心血。
時至今日,雖然已經步入鮐背之年,講起那段曆史,劉誌祥眼神仍然充滿光芒、話語依舊慷慨激昂。
今年“七一”之後,劉誌祥隨身攜帶的包裏多了一份報紙,他不時拿出來讀一讀。
“全體(t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員!黨(dang) 中央號召你們(men) ,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劉誌祥不自覺深情朗讀,“雖然我已經90多歲了,但作為(wei) 一名62年黨(dang) 齡的老黨(dang) 員,黨(dang) 中央的號召令我心潮澎湃、充滿幹勁。”
“我離不開包鋼。”劉誌祥說,“有啥開心的、煩心的事,我都會(hui) 回到高爐看一看、望一望。”
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傳(chuan) 承。
如今,劉誌祥家三代11口都是“包鋼人”,先後在包鋼不同工作崗位上勤懇工作。
女兒(er) 劉穎在包鋼工作30年,2012年退休。她說,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全家人都深受包鋼及父親(qin) 的影響。
“父親(qin) 常說,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他,他能做的就是為(wei) 了國家付出一切。”劉穎說,“無私奉獻、不求名不求利,這是刻在我們(men) 骨子裏的。”
“好好工作,不要怕苦怕累,要記得黨(dang) 的恩情。”在包鋼計量中心工作的孫女劉琳說,爺爺那一輩是開拓者,父輩是建設者,現在時代變化了,自己這輩更重要的是改革創新。
“雖然技術革新、工作強度變大,但是積極的狀態和精氣神不能丟(diu) 。”她說。
在國外留學8年的外孫徐光遠兩(liang) 年前選擇回國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後。雖然不是“包鋼人”,但他的心始終未變。
“作為(wei) ‘85後’的青年力量,我一定要傳(chuan) 承姥爺那一輩‘實幹報國’的艱苦奮鬥精神。”徐光遠說,“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men) 青年科技人員要用科技去強大我們(men) 的國家,這是我們(men) 身負的時代使命,義(yi) 不容辭。”
當年放棄清華的劉誌祥就這樣和清華大學再續前緣。
“七一”前夕,劉誌祥專(zhuan) 門去了次北京。在去程的火車上,他問乘務員:“火車軌道用的是哪兒(er) 的鋼軌?”對方回答:“包鋼。”
也許這就是“包鋼人”的情結,出門在外總要問一問,總想去睜大眼睛找一找包鋼的痕跡。
到了北京,劉誌祥在外孫的陪伴下逛清華園,圓當時夢。
“校園真大啊。”劉誌祥感慨,但他卻自豪地說自己一點都不後悔,“包鋼‘畢業(ye) ’和清華畢業(ye) 是一樣的!”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