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廣東(dong) 省中山市南朗鎮左步村,遊客在咖啡館外乘涼。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七月盛夏,正是水稻種植季節。皮膚曬得黝黑的馮(feng) 建偉(wei) 開著一輛拖拉機在田間耕作,三五成群的白鷺翩翩飛過,勾勒出一幅生動的夏日農(nong) 耕圖。
今年35歲的馮(feng) 建偉(wei) 大學畢業(ye) 後辭去了白領工作,回到家鄉(xiang) 廣東(dong) 省中山市南朗鎮左步村,成為(wei) 一名“新農(nong) 人”,一幹便是9年。起初,他和父親(qin) 耕種的農(nong) 田隻有幾十畝(mu) ,到現在已經發展到160多畝(mu) ,畝(mu) 產(chan) 可達1000多斤。
除了種田,馮(feng) 建偉(wei) 還在村裏開發了釣魚、釣蝦、燒烤等農(nong) 家樂(le) 項目,吸引了不少珠三角遊客。
7月14日,在廣東(dong) 省中山市南朗鎮左步村,遊客在稻田裏拍照。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幹農(nong) 活讓我覺得很充實。”馮(feng) 建偉(wei) 說,通過探索引進“稻蝦共作”“鴨稻共養(yang) ”等創新模式,他種植的無公害水稻,頗受市場歡迎。一年幹下來,到手能有10多萬(wan) 元的收入,並不比以前做白領時賺得少。
擁有悠久曆史的左步村,是孫中山先生的祖居地。據左步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林慶標介紹,左步村原有常住人口2000多人。改革開放初期,不少年輕人外出經商、打工,隻剩下1000多人,一度成為(wei) “空心村”。
近年來,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推動下,中山市南朗鎮積極開展“歸雁行動”,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歸巢”,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注入新活力。
左步村鄉(xiang) 間稻田旁,一幢玻璃書(shu) 屋映著陽光格外醒目。這個(ge) 鄉(xiang) 下圖書(shu) 館來自於(yu) “95後”海歸青年徐家傑的創意。
“我從(cong) 小在村裏長大,深感農(nong) 村孩子讀書(shu) 不易,希望能為(wei) 他們(men) 專(zhuan) 門打造一個(ge) 可以讀書(shu) 的公共空間。”徐家傑說。
7月14日,在廣東(dong) 省中山市南朗鎮左步村,小朋友在玻璃書(shu) 屋外玩耍。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2019年11月底,玻璃書(shu) 屋剛一開張就爆滿。除了村裏的孩子,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接下來徐家傑又開設了新的閱覽室和餐廳,還承接了鎮政府的“430課堂”,由放假回村的大學生擔任輔導老師,為(wei) 下午4點半放學的孩子提供課後輔導。
“對我來說,這不僅(jin) 僅(jin) 是一份工作,還寄托了我們(men) 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的心願。”徐家傑說。
在華南農(nong) 業(ye) 大學學習(xi) 平麵設計的“00後”青年羅嘉豪去年6月回到左步村,和同樣學習(xi) 設計的姐姐一起開辦了“大樹咖啡館”。
7月14日,在廣東(dong) 省中山市南朗鎮左步村,馮(feng) 建偉(wei) 駕駛拖拉機在稻田裏勞作(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一竹 攝
羅嘉豪告訴記者,旅遊旺季時,這家小小的咖啡館一天能賣出兩(liang) 三百杯咖啡。從(cong) 鎮政府到村委會(hui) 都給予創業(ye) 青年很多支持,開店成本遠遠低於(yu) 大城市。
“很多創意是大家聊出來的。在村裏一起創業(ye) 的年輕人,形成了互相激勵的團隊氛圍。”羅嘉豪說。
作為(wei) 回饋,經營店鋪之餘(yu) ,姐弟倆(lia) 也利用所長,為(wei) 村裏設計了宣傳(chuan) 畫冊(ce) ,提升家鄉(xiang) 的知名度。
這是7月14日拍攝的廣東(dong) 省中山市小欖鎮永寧社區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殷家捷 攝
過去,基層組織軟弱渙散、黨(dang) 員老齡化的現象突出。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成為(wei) 鄉(xiang) 村治理的主力軍(jun) 。馮(feng) 建偉(wei) 去年入黨(dang) ,徐家傑今年也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
走進中山市小欖鎮永寧社區,隻見街道寬闊幹淨、車水馬龍,一幢幢小樓鱗次櫛比。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永寧第一任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漢章就帶領全村發展集體(ti) 經濟,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20世紀80年代初村集體(ti) 年收入已超千萬(wan) 元。今年,永寧社區迎來了曆史上最年輕的黨(dang) 委班子,包括2名“80後”和2名“90後”,接力棒傳(chuan) 到了年輕一輩的手上。
7月14日,在廣東(dong) 省中山市南朗鎮左步村,兩(liang) 名遊客在玻璃書(shu) 屋外拍照。新華社記者 耿馨寧 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為(wei) 我們(men) 接下來的工作指引了方向。我們(men) 將用新的管理思維和理念,更好地適應新時代、麵對新挑戰,帶領永寧繼續走好共同富裕的道路。”38歲的永寧社區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伍誌昌說。
2021年村級換屆期間,一批有能力、有想法、想幹事的本地30歲以下優(you) 秀青年被選入村(社區)“兩(liang) 委”幹部隊伍,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積蓄梯隊力量。
“年輕人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希望。”南朗鎮有關(guan) 負責人說,年輕人回到家鄉(xiang) 幹事創業(ye) ,讓農(nong) 村的經濟業(ye) 態更加豐(feng) 富,讓文明新風吹進了千家萬(wan) 戶。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