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優秀縣委書記風采|聶金輝的“詩和遠方”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2016年4月,聶金輝作為(wei) 跨省交流幹部,從(cong) 福建來到雲(yun) 南,任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縣委書(shu) 記。

  5年過去,聶金輝白了頭發、黑了膚色。這個(ge) 曾經聽不懂“滇普”的“外鄉(xiang) 人”,如今能用白族話同村民簡單交流了。

  劍川的艱苦環境改變了他,他用實幹擔當改變了劍川。

  聶金輝(中)在老君山鎮新和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索瑪小鎮看望慰問彝族群眾(zhong) (3月3日攝)。新華社發(劍川縣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為(wei) 使命:“不留後路”

  劍川縣位於(yu) 大理州西北部。到任後第一次下鄉(xiang) 調研的場景讓聶金輝至今難忘。

  在海拔3100多米的劍川縣彌沙鄉(xiang) 犛牛山彝族社,山頭上零星居住著20多戶人家。聶金輝走進一戶老鄉(xiang) 家,看到唯一的電器是電飯煲。這一幕,“刷新”了他對貧窮的認知,心情無法平靜,更加堅定了完成脫貧攻堅曆史使命的決(jue) 心。

  沒過多久,聶金輝把妻子、孩子都帶到了大理。他表示:“這是為(wei) 了不給自己留退路,為(wei) 的是把縣裏的工作幹好。”

  脫貧攻堅,關(guan) 鍵在精準。2017年,聶金輝組織全縣1184名各級幹部吃住在各村3個(ge) 月,深入開展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正式認定貧困戶7760戶31397人,摸清了貧情,找準了症結。“這樣一來,心裏就有底了,縣裏的資金和項目就能安排到恰當的地方了。”聶金輝說。

  聶金輝(左二)在劍川縣羊岑鄉(xiang) 金坪村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11月20日攝)。新華社發(劍川縣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象圖鄉(xiang) 是劍川縣最邊遠、最貧困的一個(ge) 鄉(xiang) ,離縣城130多公裏。這個(ge) 鄉(xiang) 成了聶金輝的掛鉤點,5年中他去了25次,足跡遍及鄉(xiang) 裏的各個(ge) 村寨。

  截至2019年,劍川縣實現4個(ge) 貧困鄉(xiang) 鎮和46個(ge) 貧困村脫貧出列,7334戶30089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8%降至0.86%。2020年5月,雲(yun) 南省政府批準劍川退出貧困縣序列。

  目前,剩餘(yu) 未脫貧的426戶1308人也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實現全縣所有貧困人口清零。

  謀發展:調動激情

  在劍川,聶金輝堅持嚴(yan) 管厚愛相結合,充分調動幹部幹事創業(ye) 、履職盡責的激情。

  聶金輝(右一)在劍川縣彌沙鄉(xiang) 調研時和當地群眾(zhong) 交流(2016年4月28日攝)。新華社發(劍川縣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他始終認為(wei) ,幹部是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中堅力量。

  “剛到劍川時,感覺這裏的工作節奏很慢,一些幹部工作效率不高。”聶金輝說,為(wei) 切實轉變幹部作風,劍川縣實行公職人員月度政府獎勵績效差異化評價(jia) 考核製度。

  “過去,在劍川一些幹部的觀念裏‘幹好幹壞一個(ge) 樣’,隻要不貪不腐,就不會(hui) 被問責。”劍川縣紀委副書(shu) 記李續葵介紹,2016年以來,劍川縣創新出台了從(cong) 嚴(yan) 管理公職人員、縣城網格化責任落實、脫貧摘帽考核懲處6條規定等文件,著力解決(jue) 黨(dang) 員幹部不想作為(wei) 、不能快為(wei) 、不願多為(wei) 等問題。部分不稱職的幹部受到處分和問責,在全體(ti) 幹部中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在日常工作督導中,聶金輝愛用“隨堂測試”的形式,考察幹部對脫貧攻堅相關(guan) 政策的熟悉、掌握程度,強化政策入腦入心、提升行動自覺。

  求振興(xing) :勇於(yu) 開拓

  劍川是全國木雕藝術之鄉(xiang) ,但是,多年來,木雕產(chan) 業(ye) 散、小、弱,競爭(zheng) 力不強。經過深入調研,聶金輝認為(wei) ,要振興(xing) “木雕之鄉(xiang) ”,必須走市場化路子。

  聶金輝(前右)在劍川木雕藝術小鎮調研項目建設推進情況(2020年7月6日攝)。新華社發(劍川縣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為(wei) 此,他多次帶領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深入浙江、福建、廣西等地考察招商。2016年底,總投資34.14億(yi) 元的劍川木雕藝術小鎮項目終於(yu) 在甸南鎮獅河村落地。經過4年多的建設,木雕藝術小鎮初具規模,已有35家木雕企業(ye) 、340戶木雕個(ge) 體(ti) 經營戶入駐,木雕企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5.4億(yi) 元,比2017年增長400%,小鎮就業(ye) 人數比2017年增長35%。木雕藝術小鎮的建設,有力推動了劍川木雕產(chan) 業(ye) 的發展,有效帶動了群眾(zhong) 增收和創業(ye) 就業(ye) 。

  昔日的撂荒地變成了古色古香、風景優(you) 美的小鎮,一個(ge) 嶄新的AAA級景區呼之欲出。“到了周末,一些旅遊團也會(hui) 到這裏來。”木雕藝術特色小鎮營銷部負責人楊波說,年底景區建成開放後,遊客應該會(hui) 更多。

  聶金輝率領班子大抓項目、大抓招商、大抓服務的舉(ju) 措,有效助推了劍川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十三五”期間,劍川縣地區生產(chan) 總值年均增速達9.3%,規模以上固定資產(chan) 投資年均增速達30.2%。

  聶金輝(左)在劍川縣彌沙鄉(xiang) 調研時了解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2016年4月28日攝)。新華社發(劍川縣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回首過去的5年,聶金輝很感謝共同奮鬥的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對這塊土地充滿感情。他說:“大理州不僅(jin) 有風花雪月、詩和遠方,更是一片開放的熱土、奮鬥的熱土。”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14日 22:02 來源:新華社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