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基層|黔貴大地上演“綠色逆襲”——來自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的調查報告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開欄的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yi) 綱領性文獻,是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史為(wei) 鑒、開創未來的政治宣言和行動指南。7月14日起,新華社開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基層”專(zhuan) 欄,三路融媒體(ti) 采訪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車間、社區、校園……傾(qing) 聽基層心聲、記錄奮鬥實踐,激勵全黨(dang) 全國人民響應黨(dang) 中央偉(wei) 大號召,在新的趕考路上創造新業(ye) 績、書(shu) 寫(xie) 新篇章。

  巍巍烏(wu) 蒙山下,烏(wu) 江蜿蜒向北,一路奔騰匯入長江;北盤江也由此跌宕向南,滾滾湧向珠江。

  長江、珠江直接哺育著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兩(liang) 江上遊之地的貴州,全省88個(ge) 縣(市、區、特區),69個(ge) 屬於(yu) 長江防護林保護區,22個(ge) 拱衛著珠江清源。這裏是護衛國家生態安全的要津屏障,卻曾因生態、發展陷入困境被扼住“命運咽喉”。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li) 。

  2016年,貴州獲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探索新發展方向。新華社記者近日采訪發現,曾經麵臨(lin) 生態惡化之困、經濟貧乏之苦的貴州,已在堅定踐行一條人與(yu) 自然和諧、經濟與(yu) 生態相融的“綠色之路”。黔貴大地正上演一場事關(guan) 發展命運的“綠色逆襲”。

  “綠海”歸來

  貴州西北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有處以“海”命名的湖泊濕地——草海。這裏是世界瀕危動物黑頸鶴的最大越冬地之一,被譽為(wei) “中國黑頸鶴之鄉(xiang) ”,也是“鳥的天堂”。

  50多年前,曾經因極端貧困,“麻布衣裳破草鞋、苞穀洋芋度春秋”的威寧人向湖要糧,圍湖造田。

  草海由此“蒙難”,水麵縮減至5平方公裏;越冬黑頸鶴“不告而別”,幾近絕跡。

  2015年,《貴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態保護與(yu) 綜合治理規劃》施行,自此草海命運轉向。

  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hui) 副主任李茂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搬遷草海生態敏感區居民5969戶;

  征收6萬(wan) 畝(mu) 土地退耕還濕;

  建成老城區周邊汙水收集管網40餘(yu) 公裏、21個(ge) 汙水處理廠;

  完成草海流域造林綠化43500畝(mu) ;

  ……

  沿著“退城還湖、退村還湖、退耕還湖、治汙淨湖、造林涵湖”的思路,實施51個(ge) 項目、完成投資約68億(yi) 元!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新的理念,換了人間。

  草海再次精神煥發。曾經荒郊農(nong) 田處,如今一泓藍碧。草海水麵拓至30平方公裏,每年在此越冬的黑頸鶴約2000隻。

  “跟2005年相比,鳥類從(cong) 203種增加到246種,其中18種為(wei) 貴州鳥類新記錄。”李茂說,草海高原濕地生態係統得到充分恢複,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加,環境汙染得到有效治理。

  如今的威寧人依托精準扶貧措施發展多元產(chan) 業(ye) ,徹底撕掉了貧困標簽,“威寧哥哥下山來,汽車開起進城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在新征程上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我們(men) 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威寧將堅守發展和生態兩(liang) 條底線,走出一條高原山區縣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的新路子。”威寧縣委書(shu) 記肖發君說。

  告別“大量生產(chan) 、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發展思路後,越來越多的貴州山鄉(xiang) 如同草海,綠色重生,幸福歸來。

  守衛“金山”

  貴州采礦史超過千年。

  曾經,廢棄露天礦山頻頻引發水土流失和礦渣汙染。

  幾年前,有關(guan) 部門調查發現,赤水河、烏(wu) 江兩(liang) 岸10公裏範圍內(nei) ,共有廢棄露天礦山364座,需要修複土地近萬(wan) 畝(mu) 。

  江口縣壩梅村出產(chan) 紫袍玉帶石,廢棄礦山曾像一道傷(shang) 疤貼在山腰上。如今,廢棄礦洞已經封閉,數十畝(mu) 曾經裸露的礦山全部複綠,種下的杉樹苗已經長到了一米多高。

  “必須下重藥、出重拳,全麵修複,維護好兩(liang) 江上遊的生態屏障。”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複處處長杜國模說。

  如今,貴州省內(nei) 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的治理已經全部完成。

  遏製生態破壞,要柔性修複,更要硬性懲治。截至2020年底,貴州共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案件140餘(yu) 件,涉及案件金額超過1億(yi) 元。

  破壞生態,追訴必嚴(yan) ,違法必究。

  2018年3月,持續暴雨引發貴州某磷化公司廢水溢流,造成下遊重安江、清水江總磷、氟化物超標,致使下遊約157公裏的地表水受到汙染,生態環境受到損害。經相關(guan) 單位鑒定核算,汙染水體(ti) 總量約4290萬(wan) 立方米。

  貴州省生態環境廳作為(wei) 賠償(chang) 權利人站了出來,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程序,督促該磷化公司進行生態修複。2019年10月,肇事公司投入518萬(wan) 餘(yu) 元修複受損的生態環境,使生態係統逐步恢複。

  “誰破壞,誰修複,決(jue) 不允許‘企業(ye) 破壞、群眾(zhong) 受害、政府買(mai) 單’。”貴州省生態環境廳法規處工作人員陳鑫說,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案件調查、啟動索賠(磋商或訴訟)、生態修複等製度體(ti) 係已經形成。

  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貴州治理石漠化5234.34平方公裏、礦山地質環境64.9平方公裏。

  貴州“貴”在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信之愈堅,行之愈篤。“聆聽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我們(men) 無比振奮和自豪。”當地基層幹部說,貴州已經意識到,守住生態底線,就是守住了“金山”的通路。

  生態增值

  “森林碳匯”,這個(ge) 新名詞一度讓貴州省納雍縣土補村50多歲的農(nong) 民王德先感到陌生。直到親(qin) 眼看見種樹不用砍,也能換成鈔票,他才逐步理解碳匯樹的含金量。

  “多種樹,保護好,空氣都能換成錢。”王德先說。2020年,王德先碳匯樹收入3912元,用這筆錢給孫子買(mai) 了手機,“上網課、學知識”。

  碳匯樹源於(yu) 貴州的單株碳匯精準扶貧項目。將符合條件的樹木編號、拍照,並上傳(chuan) 至貴州省單株碳匯精準扶貧平台,每棵樹碳匯價(jia) 格標為(wei) 3元“出售”。貴州省內(nei) 排碳大戶出資購買(mai) 碳匯樹的固碳指標,購買(mai) 資金全額進入貧困農(nong) 戶的個(ge) 人賬戶。

  貴州省生態環境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共開發碳匯樹木445.8萬(wan) 株,年可銷售碳匯量4458萬(wan) 千克,年可交易碳匯金額1337.4萬(wan) 元,受惠農(nong) 戶1萬(wan) 餘(yu) 戶。

  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老百姓收獲實實在在的“綠色紅利”。

  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森林覆蓋率達72.8%,有68個(ge) 中國傳(chuan) 統村落、22個(ge)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依托良好的生態和苗族文化,當地打造全域旅遊。

  “農(nong) 旅經濟”讓人氣重新回歸鄉(xiang) 野。在雷山縣西江鎮麻料村,銀匠們(men) “叮叮當當”敲打銀飾品的聲音、到訪的遊客,為(wei) 這個(ge) 古村落增添了活力。

  銀匠潘仕學在抖音平台上開直播帶貨,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銀飾製作技藝,帶來了豐(feng) 厚收益。“每天都在趕貨,有做不完的訂單。”他說。

  雷山縣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接待遊客754.93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4.62億(yi) 元。

  萬(wan) 山叢(cong) 棘,曾是貴州人難以擺脫的噩夢。如今,貴州這片熱土,茶葉、刺梨、獼猴桃、花椒……一大批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源源不斷輸往全國各地。以“綠”生“金”,“綠色顏值”正變為(wei) “富民價(jia) 值”,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逐步有效銜接。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真理的光芒經過實踐打磨格外耀眼。

  藏“福”山水

  來自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的數據顯示,2020年貴州省森林生態係統服務功能價(jia) 值達到8783億(yi) 元/年,其中:涵養(yang) 水源2520億(yi) 元/年、淨化大氣環境2450億(yi) 元/年、固碳釋氧1413億(yi) 元/年。與(yu) 2012年的4275億(yi) 元相比,貴州省森林生態係統服務功能價(jia) 值增加了1.05倍。

  麵向未來,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幹淨的空氣,不再“無價(jia) ”。

  最新數據顯示,貴州森林覆蓋率達到61.51%,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

  除了森林,貴州其他生態產(chan) 品供給也呈現喜人成績:

  自然保護地達到229.26萬(wan) 公頃,占國土麵積的13.01%;

  88個(ge) 縣(市、區、特區)環境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為(wei) 99.4%;

  主要河流出境斷麵水質優(you) 良率保持在100%;

  有國家濕地公園45個(ge) ,世界自然遺產(chan) 4處;

  ……

  隨著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逐步健全,生態保護成果將得到變現。生態資源優(you) 勢為(wei) 貴州發展積累了後勁。

  根據測算,1株胸徑5厘米左右的樹每年的碳匯量約為(wei) 10千克。“實現‘碳中和’,森林碳匯大有作為(wei) ,保護得越好,價(jia) 值越大,收益越大。”貴州碳中和高技術研究院負責人雷以柱認為(wei)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水土保持、固碳釋氧、調節氣候能力的逐步增強,貴州的生態資本將越積越厚。

  流水亦有價(jia) 。2014年,《貴州省赤水河流域水汙染防治生態補償(chang) 暫行辦法》出台,畢節市和遵義(yi) 市建立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如果跨界水質監測斷麵達到或優(you) 於(yu) 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下遊遵義(yi) 市向畢節市繳納生態補償(chang) 資金;反之,則由畢節市向遵義(yi) 市出資。2018年,貴州、雲(yun) 南、四川三省簽訂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協議,建立跨省流域生態協商補償(chang) 機製。雲(yun) 貴川按照1:5:4的比例共同出資2億(yi) 元,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資金。

  “對上遊而言,保護好河水能得到補償(chang) ;對下遊而言,河水幹淨了,發展產(chan) 業(ye) 就打好了基礎。”貴州省社會(hui) 科學院副研究員張可說。

  得益於(yu) 上遊的精心保護,赤水河畔,茅台、習(xi) 酒、國台等一批白酒骨幹企業(ye) 快速成長。

  統計數據顯示,貴州經濟增速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綠色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42%。“到2025年,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將提高到50%。”貴州省生態環境廳有關(guan) 負責人說,貴州正依托生態優(you) 勢,推動綠色生態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

  “下一步,我們(men) 要集中力量解決(jue) 好老百姓身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將生態文明建設貫穿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努力提升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知名度和影響力……”貴州省生態環境廳黨(dang) 委書(shu) 記陳程表示,貴州要沿著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指引的發展方向奮力前進,爭(zheng) 創美麗(li) 中國建設的貴州示範樣板。

  使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ti) 人民,造福子孫後代——一個(ge) 個(ge) 後發先至的故事仍在書(shu) 寫(xie) ,黔貴大地“綠色逆襲”的時代傳(chuan) 奇期待更多精彩!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14日 18:27 來源:新華社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