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曾是烏(wu) 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126萬(wan) 人口,是貴州省、畢節市的脫貧攻堅主戰場。2014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63萬(wan) 人。
楊樺是畢節市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織金縣委書(shu) 記。這些年,他帶領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推動全縣經濟社會(hui) 發展。2020年3月,織金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我們(men) 處在脫貧攻堅的一線,唯有心中帶著感情、肩上扛著責任,行動才有力量,才能無愧初心使命,帶領大家一路向前。”楊樺說。
“不能光指揮別人幹,要帶著大家一起幹”
“到織金擔任縣委書(shu) 記,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一定要帶領大家齊心協力,戰勝貧困!”楊樺說。脫貧攻堅,幹字當頭,楊樺給自己定了“三個(ge) 一線”的工作標準:工作在一線,生活在一線,調查在一線。
剛到織金縣,他就走村入戶,蹲點調研摸清村民致貧原因,研究發展對策。每到一地,他都深入一線了解實際情況,把脈問診。
“挑最難啃的硬骨頭啃!”2017年,楊樺主動要求聯係邊遠貧困鄉(xiang) 鎮自強苗族鄉(xiang) ,2018年又主動包保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發生率最高的阿弓鎮,為(wei) 全縣領導幹部樹立榜樣。
“不能光指揮別人幹,要帶著大家一起幹。”在楊樺帶領下,織金縣388名駐村第一書(shu) 記、1566名幹部開展駐村幫扶工作,1萬(wan) 餘(yu) 名黨(dang) 員幹部下基層、幹實事。
5年來,織金縣建成通村油路413條共2179公裏,建成農(nong) 村“組組通硬化路”1299條共1232.75公裏。同時,35萬(wan) 人喝上安全水。
宣布全縣脫貧的那一刻,楊樺感慨說:“能在脫貧攻堅的關(guan) 鍵時刻與(yu) 織金幹部群眾(zhong) 一起拚搏,終於(yu) 辦成了這件大事,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最珍貴、最值得的一段時光!”
“帶領群眾(zhong) 致富增收,關(guan) 鍵是得找到好產(chan) 業(ye) ”
織金縣有什麽(me) 產(chan) 業(ye) ?老百姓需要什麽(me) 產(chan) 業(ye) ?如何發展產(chan) 業(ye) ?楊樺上任以來,一直在思考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問題。他認為(wei) ,“帶領群眾(zhong) 致富增收,關(guan) 鍵是得找到好產(chan) 業(ye) 。”
貓場鎮有200多家皂角精加工家庭小作坊,是全國較大的皂角精加工基地、集散地。長期以來,當地的皂角精加工產(chan) 業(ye) 發展卻處於(yu) “散亂(luan) 差”狀態。經過多次調研,楊樺有了發展思路:在貓場鎮建設皂角產(chan) 業(ye) 園區,吸引企業(ye) 入駐,抱團發展,逐步形成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條。
在織金縣,紅托竹蓀有著悠久的種植曆史。雖然效益可觀,但群眾(zhong) 參與(yu) 度不高。楊樺推動成立專(zhuan) 門的平台公司,整合多方資源,攻克技術難題,幫助群眾(zhong) 參與(yu) 到竹蓀產(chan) 業(ye) 中來。
牽住產(chan) 業(ye) 這個(ge) 牛鼻子,2018年以來,織金縣引進10餘(yu) 家大型龍頭企業(ye) ,推動600餘(yu) 家企業(ye) 、合作社與(yu) 全縣28萬(wan) 餘(yu) 貧困人口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製,種植皂角52.07萬(wan) 畝(mu) 、竹蓀食用菌10.38萬(wan) 畝(mu) 。“織金竹蓀”產(chan) 區入選中國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勢區,“織金皂角精”獲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登記產(chan) 品,皂角被列入貴州省十二大特色產(chan) 業(ye) ,織金走出一條農(no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新路。
依托特色產(chan) 業(ye) ,織金縣地區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2015年的154億(yi) 元增加到2020年的218.23億(yi) 元,農(nong) 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5年的6883元增加到2020年的11256元。
“多辦實事多解難事,才能換來群眾(zhong) 的真心”
“把群眾(zhong) 裝在心中,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群眾(zhong) 才會(hui) 把你當親(qin) 人。”擔任縣委書(shu) 記5年來,楊樺心係百姓、心係民生,帶領黨(dang) 員幹部盡心盡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他總是說:“多辦實事多解難事,才能換來群眾(zhong) 的真心。”
每到鄉(xiang) 鎮、村組調研,楊樺一定要到農(nong) 戶家中看個(ge) 究竟。幫扶幹部做了哪些事、家庭生活來源主要靠什麽(me) 、住房安全不安全、孩子上學有什麽(me) 困難、吃水方便不方便等。這些民生實事他都一一記在本上、放在心上。
自強鄉(xiang) 山口村65歲的老黨(dang) 員王家全親(qin) 切地將楊樺喚作“雨鞋書(shu) 記”。一遇到下雨天,楊樺總是穿著一雙雨鞋就下村。有一次,王家全割草途中遇見楊樺,滿腿是泥的他不好意思,想回家換身幹淨行頭再跟楊樺說話。沒承想,楊樺一腳踩進泥地裏,指著自己腳上的鞋說:“沒事,就在這裏聊,我穿的也是雨鞋,方便。”
由於(yu) 長期奔波勞累,楊樺右手肘肌肉出現萎縮。手術後第二天,他不顧醫生、家人和同事的勸阻,吊著繃帶就奔赴項目建設一線。
5年來,楊樺走遍了織金縣幾乎全部鄉(xiang) 鎮街道和村居……田間、村組、食堂、工地都是他的辦公地點。
“腳下多沾泥土,心中沉澱真情。”楊樺說,取得的成績都屬於(yu) 過去,未來仍需踏踏實實幹下去。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