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天天讀】7月16日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重要論述

  1936年7月16日

  毛澤東(dong) 同斯諾談中國抗日戰爭(zheng) 的形勢、方針問題。談話指出:中國戰勝日本帝國主義(yi) ,要有三個(ge) 條件: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三是日本國內(nei) 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xing) 起。這三個(ge) 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至於(yu) 戰爭(zheng) 能延長多久,要看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實力和中日兩(liang) 國其他許多決(jue) 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中國抗日統一戰線有力地組織起來,各國政府和各國人民能給中國以必要的援助,日本革命起來得快,則這次戰爭(zheng) 將迅速結束,中國將迅速勝利。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很快實現,戰爭(zheng) 就要延長。但結果還是一樣,日本必敗,中國必勝。中國的迫切任務是收複所有失地,而不僅(jin) 僅(jin) 是保衛我們(men) 在長城以內(nei) 的主權,東(dong) 北必須收複。這一點同樣適用於(yu) 台灣。

  關(guan) 於(yu) 這次戰爭(zheng) 的戰略方針,應該是使用我們(men) 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中國軍(jun) 隊要勝利,必須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迅速地前進和迅速地後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這就是大規模的運動戰,而不是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zhuan) 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轉換全局的戰略方針,必然是運動戰。陣地戰雖也必需,但是屬於(yu) 輔助性質的第二種的方針。戰爭(zheng) 的前期,我們(men) 要避免一切大的決(jue) 戰,要先用運動戰逐漸地破壞敵人軍(jun) 隊的精神和戰鬥力。除此之外,我們(men) 還要在農(nong) 民中組織很多的遊擊隊。中國農(nong) 民有很大的潛力,隻要組織和指揮得當,能使日本軍(jun) 隊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時,使之疲於(yu) 奔命。必須記住這個(ge) 戰爭(zheng) 是在中國打的,這就是說,日軍(jun) 要完全被敵對的中國人所包圍;日軍(jun) 要被迫運來他們(men) 所需的軍(jun) 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們(men) 要用重兵去保護交通線,時時謹防襲擊;另外,還要有一大部力量駐紮滿洲和日本內(nei) 地。在戰爭(zheng) 的過程中,中國能俘虜許多的日本兵,奪取許多的武器彈藥來武裝自己;同時,爭(zheng) 取外國的援助,使中國軍(jun) 隊的裝備逐漸加強起來。因此,中國能夠在戰爭(zheng) 的後期從(cong) 事陣地戰,對於(yu) 日本的占領地進行陣地的攻擊。這樣,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它的經濟行將崩潰;在無數戰爭(zheng) 的消磨中,它的士氣行將頹靡。中國方麵,則抗戰的潛力一天一天地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眾(zhong) 不斷地傾(qing) 注到前線去,為(wei) 自由而戰爭(zheng) 。所有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來,就使我們(men) 能夠對日本占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作最後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jun) 出中國。這篇談話收入《毛澤東(dong) 文集》第一卷。

  1953年7月16日

  毛澤東(dong)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上發表講話,強調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性。講話指出:把統戰工作當作包袱,幹脆取消是不對的,是應該批判的。首先要肯定民主黨(dang) 派、各種上層人物、知識分子和宗教界人士是可以改造的;我們(men) 是為(wei) 了工人階級自己的利益,而來改造資產(chan) 階級、農(nong) 民、手工業(ye) 者等,工人階級不解放全人類就不能最後解放自己。他還提出在過渡時期存在兩(liang) 種不同類型的階級聯盟的思想,指出:一種是工人階級和農(nong) 民的聯盟,就是勞動人民的聯盟;一種是工人階級和剝削者的聯盟,跟資產(chan) 階級的聯盟。頭一個(ge) 聯盟為(wei) 後一個(ge) 聯盟的基礎,沒有頭一個(ge) 聯盟,我們(men) 就沒有力量。必須有這個(ge) 聯盟,才有力量去聯合那些可以合作的剝削者,它們(men) 才會(hui) 來同我們(men) 合作。

  1982年7月16日

  鄧小平會(hui) 見緬甸外交部部長吳漆蘭(lan) ,談到中國的對外政策時指出:我們(men) 的對外政策是反對霸權主義(yi) ,維護世界和平,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合作,爭(zheng) 取一個(ge) 較長期的和平環境。這有利於(yu) 我們(men) 的四個(ge) 現代化建設。我們(men) 確實希望同各國發展友好關(guan) 係,首先是鄰國,包括印度在內(nei) ,爭(zheng) 取一個(ge) 好的國際條件,以有利於(yu) 我們(men) 的建設。中國永遠不稱霸。中國曆史上有很長時間處於(yu) 被侵略、受屈辱的地位,中國不會(hui) 把自己經受過的屈辱強加給別人。

  1985年7月16日

  鄧小平在會(hui) 見美籍華人教授李政道,談到理想問題時指出:我們(men) 說要有理想,主要是兩(liang) 條。第一條是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奮鬥終生,搞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第二條是愛國主義(yi) ,就是要使祖國興(xing) 旺發達,使中華民族興(xing) 旺發達,具體(ti) 講就是把社會(hui) 主義(yi) 四個(ge) 現代化搞好。搞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是我們(men) 從(cong) 青年時就幹的事情。為(wei) 什麽(me) 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能堅持下來,就是有這個(ge) 理想。那個(ge) 時候天天準備被殺頭,還不是個(ge) 別人,而是成百萬(wan) 成千萬(wan) 的人。有理想要有個(ge) 內(nei) 容,就是愛國主義(yi) ,振興(xing) 中華民族,把我們(men) 民族發展起來。在談到人才問題時指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辦什麽(me) 事情都要有人。我們(men) 現在就是缺乏人才,在好多事情上缺乏本領,各個(ge) 領域都如此。現有人才不合攏來,喪(sang) 失了可惜。

  2002年7月16日

  江澤民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建院二十五周年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強調,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發展。他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應該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全麵發展的進程,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麵建設的進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需要在實踐上、理論上不懈進行探索,不斷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創新的理論,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實踐。在這個(ge) 實踐和理論的雙重探索中,哲學社會(hui) 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們(men) 必須始終重視哲學社會(hui) 科學,加快發展哲學社會(hui) 科學。 他指出:要努力使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發展,成為(wei) 我們(men) 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動理論創新和先進文化發展,促進黨(dang) 和國家決(jue) 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界要努力擔負起認識世界、傳(chuan) 承文明、創新理論、谘政育人、服務社會(hui) 的職責。這篇講話以《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發展》為(wei) 題,收入《江澤民文選》第三卷。

  2014年7月16日

  習(xi) 近平出席金磚國家同南美國家領導人對話會(hui) 。他在發言中指出,金磚國家和南美國家都是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國際格局中的上升力量。我們(men) 要共同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維護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hui) 製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加強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國際社會(hui) 更加重視發展問題,幫助南美國家減貧和可持續發展事業(ye) 。我們(men) 要加強金磚國家同南美兩(liang) 大市場對接,積極參與(yu) 南美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chan) 業(ye) 發展、項目融資等,加強人文交流,增進人民友誼。

  2019年7月16日

  習(xi) 近平致信祝賀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他在賀信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呼喚著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是黨(dang) 和政府聯係文藝界的橋梁和紐帶,在團結引領文藝工作者、繁榮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事業(ye) 方麵肩負重要職責。希望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深入學習(xi) 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自覺承擔起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認真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職能,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記錄新時代、書(shu) 寫(xie) 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努力創作出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人民、無愧於(yu) 民族的優(you) 秀作品,為(wei) 繁榮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事業(ye)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為(wei) 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黨(dang) 史回眸

  1922年

  7月16日-23日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在上海舉(ju) 行。出席大會(hui) 的代表12人,代表全國195名黨(dang) 員。大會(hui) 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區分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大會(hui) 通過第一個(ge) 黨(dang) 章,並通過決(jue) 議案,決(jue) 定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加入共產(chan) 國際。大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中央執行委員會(hui) ,中央執行委員會(hui) 推選陳獨秀為(wei) 委員長。

  1961年

  7月16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guan) 於(yu) 加強原子能工業(ye) 建設若幹問題的決(jue) 定》,指出:“為(wei) 了自力更生,突破原子能技術,加速我國原子能工業(ye) 建設,中央認為(wei) 有必要進一步縮短戰線,集中精力,加強各有關(guan) 方麵對原子能工業(ye) 建設的支援。”

  1986年

  7月16日 中共中央批轉中央統戰部《關(guan) 於(yu) 新時期黨(dang) 對民主黨(dang) 派工作的方針任務的報告》,並發出通知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多黨(dang) 派長期合作,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個(ge) 重要特征。

曆史瞬間

  圖為(wei)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1929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jue) 定劉少奇任中共滿洲省委書(shu) 記。7月,劉少奇到達奉天(今沈陽)赴任。

  圖為(wei)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1929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jue) 定劉少奇任中共滿洲省委書(shu) 記。7月,劉少奇到達奉天(今沈陽)赴任。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12日 15:17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