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經驗啟迪智慧

常夢茹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十分重視並善於(yu) 總結經驗,在百年接續奮鬥中,積累了寶貴的曆史經驗。《毛澤東(dong)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guan) 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論述摘編》分別摘自毛澤東(dong)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誌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對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誕生到發展、壯大不同時期的曆史回顧和對黨(dang) 史上重要人物、重要會(hui) 議、重大事件的經驗總結,展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走過的光輝曆程、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形成的寶貴經驗,帶給我們(men) 深刻啟示。

與(yu) 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yi) 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也極大豐(feng) 富了馬克思主義(yi) 。100年來,我們(men) 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產(chan) 生了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發展提供了既一脈相承又與(yu) 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指導。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曆史,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曆史。

  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ti) 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dong) 思想。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鬥,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曆史上最深刻最偉(wei) 大的社會(hui) 變革,為(wei) 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以鄧小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正反兩(liang) 方麵經驗,借鑒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曆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係列基本問題,製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

  黨(dang) 的十三屆四中全會(hui) 以來,以江澤民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和建設什麽(me) 樣的黨(dang) 、怎樣建設黨(dang) 的認識,積累了治黨(dang) 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開創了全麵改革開放新局麵。

  黨(dang) 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為(wei) 指導,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麽(me) 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進程中推進理論創新,成功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

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曆史偉(wei) 業(ye)

  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wei) 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進行了長期偉(wei) 大鬥爭(zheng) ,集中體(ti) 現為(wei) 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們(men) 黨(dang) 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經過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yi) 侵略,推翻國民黨(dang) 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使人民成為(wei) 國家、社會(hui) 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中國從(cong) 幾千年封建專(zhuan) 製製度向人民民主製度的偉(wei) 大跨越,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的曆史和一盤散沙的局麵,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yi) 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中國人民從(cong) 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cong) 此開啟了新的曆史紀元。

  第二件大事,我們(men) 黨(dang) 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我們(men) 創造性實現由新民主主義(yi) 到社會(hui) 主義(yi) 的轉變,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dong) 方大國進入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積累了在中國這樣一個(ge) 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dong) 方大國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重要經驗。

  第三件大事,我們(men) 黨(dang) 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wei) 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我們(men) 總結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經驗,同時借鑒國際經驗,經過艱辛探索,形成了黨(dang) 在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建立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取得舉(ju) 世矚目的偉(wei) 大成就。

  這三件大事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nei) 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軍(jun) ,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曆史的中國麵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展現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教育引導全黨(dang) 樹立正確黨(dang) 史觀

  隻有堅持唯物史觀,準確把握黨(dang) 的曆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實事求是看待黨(dang) 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才能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毛澤東(dong) 同誌在《整頓黨(dang) 的作風》中,號召全黨(dang) “學會(hui) 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真地研究中國的曆史,研究中國的經濟、政治、軍(jun) 事和文化,對每一問題要根據詳細的材料加以具體(ti) 的分析,然後引出理論性的結論來”。他在中央學習(xi) 組圍繞《如何研究中共黨(dang) 史》講話時進一步強調“研究中共黨(dang) 史,應該以中國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國身上”,“我們(men) 有些同誌有一個(ge) 毛病,就是一切以外國為(wei) 中心,作留聲機,機械地生吞活剝地把外國的東(dong) 西搬到中國來,不研究中國的特點。不研究中國的特點,而去搬外國的東(dong) 西,就不能解決(jue) 中國的問題”,“我們(men) 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dong) 西”。

  鄧小平同誌在總結黨(dang) 史時,強調要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分析和評價(jia) :“每個(ge) 黨(dang) 、每個(ge) 國家都有自己的曆史,隻有采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分析和總結,才有好處。”“評價(jia) 人物和曆史,都要提倡全麵的科學的觀點,防止片麵性和感情用事,這才符合馬克思主義(yi) ,也才符合全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他在對起草《關(guan) 於(yu) 建國以來黨(dang) 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jue) 議》提出意見時強調,“總結宜粗不宜細。總結過去是為(wei) 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對建國三十年來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誌的功過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評價(jia) ”。

  江澤民同誌在《論加強和改進學習(xi) 》中,同樣指出“我們(men) 黨(dang) 曆來強調用唯物辯證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看待曆史和現實”。他強調,“一個(ge) 政黨(dang) 不善於(yu) 從(cong) 總結曆史中認識和把握社會(hui) 發展的規律,就不可能成為(wei) 順應曆史潮流的自覺的政黨(dang) ”,“我們(men) 黨(dang) 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整個(ge) 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就是不斷改造客觀物質世界也不斷改造主觀精神世界的過程”。

  胡錦濤同誌在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學習(xi) 中國革命史,首先要注重學習(xi) 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善於(yu) 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剖析中國社會(hui) 的特點,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揭示中國革命發展規律的科學態度”,“隻有銘記曆史,特別是銘記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麵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

發揚偉(wei) 大精神凝聚前行力量

  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曆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麽(me) 一股革命加拚命的強大精神。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曆久彌新,深深融入民族血脈之中,成為(wei) 我們(men) 前行的重要力量。

  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他強調:“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幹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dong) 同誌曾多次要求全黨(dang) 同誌和領導幹部要保持革命精神,“我們(men) 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zheng) 時期的那麽(me) 一股勁,那麽(me) 一股革命熱情,那麽(me) 一種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他說:“要使全體(ti) 幹部和全體(ti) 人民經常想到我國是一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的大國,但又是一個(ge) 經濟落後的窮國,這是一個(ge) 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時間”。

  鄧小平同誌也強調發揚革命精神的重要性,他指出:“在長期革命戰爭(zheng) 中,我們(men) 在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導下,從(cong) 分析實際情況出發,發揚革命和拚命精神,嚴(yan) 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le) 觀主義(yi) 、排除萬(wan) 難去爭(zheng) 取勝利的精神,取得了偉(wei) 大的勝利。搞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實現四個(ge) 現代化,同樣要在黨(dang) 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大大發揚這些精神。”他還說:“如果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沒有這些精神,就決(jue) 不能算是一個(ge) 合格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

  江澤民同誌在回顧黨(dang) 的曆史時也指出“革命的理想和精神”對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有巨大作用,“我們(men) 黨(dang) 成立之初,隻有幾十名黨(dang) 員,經過幾十年奮鬥,不斷發展壯大,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這到底靠什麽(me) ?”其中之一,靠的就是“用革命的理想和精神教育和武裝廣大工人、農(nong) 民、知識分子,團結和鼓舞他們(men) 為(wei) 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奮鬥”。

  胡錦濤同誌在西柏坡學習(xi) 考察時也強調:“在革命戰爭(zheng) 年代和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千千萬(wan) 萬(wan) 革命先輩和共產(chan) 黨(dang) 人為(wei) 了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無私奉獻、忘我奮鬥,他們(men) 中的許多人不惜犧牲了寶貴生命,譜寫(xie) 了我們(men) 黨(dang) 堅持艱苦奮鬥的壯麗(li) 篇章。我們(men) 永遠不能忘記他們(men) 為(wei) 黨(dang) 和人民建立的豐(feng) 功偉(wei) 績,永遠不能忘記他們(men) 用生命培育的奮鬥精神,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men) 的優(you) 秀品質和崇高精神,做到為(wei) 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作者單位:中央黨(dang) 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三研究部)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09日 09:29 來源:秘書工作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