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論述
1940年7月5日
《新中華報》發表毛澤東(dong) 起草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央委員會(hui) 為(wei) 抗戰三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宣言呼籲:帝國主義(yi) 大戰已發展到了一個(ge) 新階段,現在是中國空前投降危險與(yu) 空前抗戰困難的時期,全國應該加緊團結起來,克服這種危險與(yu) 困難。宣言聲明:我們(men) 約束自己領導的抗日武裝隊伍,將其行動限製在戰區與(yu) 敵人後方及陝甘寧邊區二十三縣境內(nei) ,而不向其他地方作任何足以引起友軍(jun) 衝(chong) 突的行動,而在戰區及敵人後方則與(yu) 一切抗日友軍(jun) 協同作戰。宣言還重申了以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國共合作抗戰作出的各項承諾。宣言同時要求:各抗日友軍(jun) 對其部下亦應加以約束,勿向八路軍(jun) 新四軍(jun) 采取足以引起衝(chong) 突的任何行動,以保證抗日戰線上的團結一致。國民政府也應實現以往的各項承諾,取消現在存在著的反共、限共、溶共、防共、製共的政策,實行抗戰的言論、出版、集會(hui) 、結社自由,承認一切抗日黨(dang) 派的合法存在權,必須召集民主的國民大會(hui) 等。宣言號召全國人民要抗戰到底,團結到底。
1943年7月5日
王稼祥寫(xie) 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首次提出“毛澤東(dong) 思想”概念。文章指出:中國民族解放整個(ge) 過程中——過去、現在與(yu) 未來——的正確道路就是毛澤東(dong) 同誌的思想,就是毛澤東(dong) 同誌在其著作中與(yu) 實踐中所指出的道路。毛澤東(dong) 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yi) ,中國的布爾什維主義(yi) ,中國的共產(chan) 主義(yi) 。以毛澤東(dong) 思想為(wei) 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它是創造的馬克思列寧主義(yi) ,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yi) 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yi) 與(yu) 中國革命運動實際經驗相結合的結果。
1988年7月5日
鄧小平在會(hui) 見巴西總統薩爾內(nei) 時指出:現在要為(wei) 下個(ge) 世紀持續發展創造條件,那就要深化改革,加快開放。在改革和開放的過程中,物價(jia) 和工資改革是件很有風險的事。深化改革會(hui) 帶來通貨膨脹,對這個(ge) 問題,需要整體(ti) 考慮,綜合處理相互之間的關(guan) 係,盡量減少波動,但改革要堅決(jue) 地幹下去。在談到中巴關(guan) 係時指出:發展中國家有落後點,但並不是一切都落後。中國和巴西有共同之處,兩(liang) 國加強合作有很好的政治基礎,應該互相補充,取長補短。
1993年7月5日
江澤民在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dang) 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會(hui) 議上講話。指出: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堅持理論與(yu) 實際相結合,由此製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基本經驗。我們(men) 黨(dang) 過去領導全國人民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道路,現在又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道路,最根本的是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正確地認識中國國情,創造性地解決(jue) 革命和建設中的問題。這個(ge) 結合的過程,始終是以調查研究為(wei) 前提、為(wei) 依據的。也就是說,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實現並不斷深化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的。堅持調查研究,是辯證唯物主義(yi) 認識論的基本要求,是黨(dang) 保持同人民群眾(zhong) 密切聯係的重要渠道,也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個(ge) 基本工作方法和領導製度。加強調查研究不僅(jin) 是一個(ge) 工作方法問題,而且是一個(ge) 關(guan) 係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得失成敗的大問題。在新的時期,我們(men) 肩負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曆史重任,全黨(dang) 同誌首先是各級領導幹部更要重視和加強調查研究。盡管我們(men) 現在進行調查研究的對象、內(nei) 容、手段、條件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但調查研究在黨(dang) 的決(jue) 策工作和全部領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僅(jin) 絲(si) 毫沒有改變,而且更為(wei) 重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任重道遠,在前進中會(hui) 遇到許多複雜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不斷探索和解決(jue) 。而對任何問題的探索和解決(jue) ,須臾也離不開調查研究。曆史經驗說明,各種問題的解決(jue) 都取決(jue) 於(yu) 正確的決(jue) 策,而正確的決(jue) 策來源於(yu) 對客觀實際的周密調查研究。如果不了解實際情況,憑老經驗、想當然、拍腦袋,把自己的主觀願望當作客觀現實,就不可能作出正確的決(jue) 策。因此,越是領導職務高的同誌,越要親(qin) 自下功夫對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這是別人無法代替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更沒有決(jue) 策權。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可以這樣說,堅持做好調查研究這篇文章,是我們(men) 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他指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我們(men) 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東(dong) 西很多。全黨(dang) 同誌首先是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加強學習(xi) 。我們(men) 的口號應該始終是學習(xi) ,學習(xi) ,再學習(xi) !堅持深入調查研究,就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xi) ,是向群眾(zhong) 、向實踐學習(xi) 。在談到繼承和發揚我們(men) 民族和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時指出:我們(men) 的改革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種改革的性質,就決(jue) 定了在改革過程中必須抓好幾個(ge) 基本環節:一是堅持我們(men) 基本的政治經濟製度,充分肯定和發揚過去的好傳(chuan) 統好做法;二是堅決(jue) 革除現行製度中的各種弊端;三是根據生產(chan) 力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的要求,大膽進行合乎實際的新創造。所以說,繼承和發揚我們(men) 民族、我們(men) 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也是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yi) 。了解我們(men) 國家悠久的文明發展史和曆盡滄桑、飽經憂患的辛酸史,了解我們(men) 的先輩為(wei) 國家的獨立富強而進行的可歌可泣的鬥爭(zheng) ,了解我們(men) 民族、我們(men) 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對於(yu) 增強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精神,極為(wei) 重要;對於(yu) 堅定愛國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信念,極為(wei) 重要;對於(yu)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極為(wei) 重要;對於(yu) 堅持兩(liang) 個(ge) 文明建設一起抓,極為(wei) 重要;對於(yu) 堅定不移地執行黨(dang) 的基本路線,也極為(wei) 重要。這篇講話的一部分收入《江澤民文選》第一卷,題為(wei) 《沒有調查就沒有決(jue) 策權》;一部分收入江澤民《論黨(dang) 的建設》,題為(wei) 《領導幹部要切實加強學習(xi) 》。
2010年7月5日
胡錦濤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西部大開發工作會(hui) 議上的講話中,總結了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經驗和寶貴啟示: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麵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必須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wei)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各族群眾(zhong)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必須堅持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政治優(you) 勢,走共同富裕道路。
他指出:西部大開發正處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要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辦法,推動西部大開發再上一個(ge) 新台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要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為(wei) 主線,以改善民生為(wei) 核心,以科技進步和人才開發為(wei) 支撐,更加注重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發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著力建設美好家園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著力推進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更加注重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著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優(you) 化區域布局,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更加注重體(ti) 製機製創新,著力擴大對內(nei) 對外開放,推動西部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hui) 和諧穩定,努力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奮鬥目標。
2019年7月5日
習(xi) 近平在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hui) 議上強調,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對黨(dang) 和國家組織結構和管理體(ti) 製的一次係統性、整體(ti) 性重構。我們(men) 整體(ti) 性推進中央和地方各級各類機構改革,重構性健全黨(dang) 的領導體(ti) 係、政府治理體(ti) 係、武裝力量體(ti) 係、群團工作體(ti) 係,係統性增強黨(dang) 的領導力、政府執行力、武裝力量戰鬥力、群團組織活力,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黨(dang) 和國家機構職能體(ti) 係主體(ti) 框架初步建立,為(wei)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要認真總結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效和寶貴經驗,鞏固機構改革成果,繼續完善黨(dang) 和國家機構職能體(ti) 係,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他強調,完成組織架構重建、實現機構職能調整,隻是解決(jue) 了“麵”上的問題,真正要發生“化學反應”,還有大量工作要做。要以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為(wei) 統領,以推進黨(dang) 和國家機構職能優(you) 化協同高效為(wei) 著力點,把機構職責調整優(you) 化同健全完善製度機製有機統一起來、把加強黨(dang) 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同提高國家治理水平有機統一起來,繼續鞏固機構改革成果。要健全黨(dang) 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ti) 製,決(jue) 策議事協調機構重點是謀大事、議大事、抓大事,黨(dang) 的工作機關(guan) 要帶頭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更好發揮職能作用,嚴(yan) 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要加強黨(dang) 政機構職能統籌,發揮好黨(dang) 的職能部門統一歸口協調管理職能,統籌本領域重大工作。要提高機構履職盡責能力和水平,各部門要嚴(yan) 格依照“三定”規定履職盡責,聚焦主責主業(ye) ,突出重點關(guan) 鍵,自覺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緊緊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履好職、盡好責。要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liang) 個(ge) 積極性,確保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國家製度統一、政令統一,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要做好對本行業(ye) 本係統的指導和監督,地方在堅決(jue) 貫徹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的同時,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地方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要推進相關(guan) 配套改革,按照加快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深化事業(ye) 單位改革,著力加強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強化基層社會(hui) 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完善機構改革配套政策。要推進機構編製法定化,依法管理各類組織機構,繼續從(cong) 嚴(yan) 從(cong) 緊控製機構編製。要增強幹事創業(ye) 敢擔當的本領,準確把握新機構新職能提出的新要求,結合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教育引導廣大黨(dang) 員、幹部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守人民立場,錘煉忠誠幹淨擔當的政治品格,保持隻爭(zheng) 朝夕、奮發有為(wei) 的奮鬥姿態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爭(zheng) 精神,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實。
黨(dang) 史回眸
1938年
7月5日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參政員毛澤東(dong) 、陳紹禹、秦邦憲、林祖涵、吳玉章、董必武、鄧穎超在《新華日報》發表《我們(men) 對於(yu) 國民參政會(hui) 的意見》,指出,國民參政會(hui) 在產(chan) 生方法和職權規定上還不是全權的人民代表機關(guan) ,但它的召開顯示著,團結全國抗戰力量和走向民主化初步開端的作用與(yu) 意義(yi) 。中共參政員還就動員全國軍(jun) 民、普遍組織民眾(zhong) 、擴大民主和改革政治機構等問題提出建議。
1985年
7月5日 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批準國家科委、原教育部、中國科學院《關(guan) 於(yu) 試辦博士後流動站的報告》。中國博士後製度正式誕生。
1993年
7月5日-7日 全國金融工作會(hui) 議在北京舉(ju) 行。朱鎔基在會(hui) 上強調,金融改革的重點是:強化中央銀行的職能,加快形成統一有效的宏觀調控機製。通過改革,建立一個(ge) 在國務院領導下的獨立執行統一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體(ti) 係;建立一個(ge) 中央銀行監管下的國家政策銀行和國有商業(ye) 銀行為(wei) 主體(ti) ,各種金融機構並存的金融組織體(ti) 係;建立一個(ge) 統一、開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場體(ti) 係。
1994年
7月5日 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八次會(hui) 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011年
7月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管理的意見》。
2016年
7月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投融資體(ti) 製改革的意見》,新一輪投融資體(ti) 製改革全麵展開。
曆史瞬間
1949年7月5日,新政治協商會(hui) 議籌備會(hui) 常務委員合影。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