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專(zhuan) 題
前 言
堅持和完善黨(dang) 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新時代黨(dang) 的組織路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組織建設的根本目的和價(jia) 值取向。“黨(dang) 的組織工作是貫徹路線的保證,是實現路線的工具”。從(cong) “支部建在連上”,到推動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yan) 密組織體(ti) 係;從(cong) 征調幹部為(wei) 奪取全國政權做好準備,到抽調幹部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從(cong) 充分發揮知識分子作用,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壯闊曆史進程中,始終堅持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組織工作服務於(yu) 黨(dang) 的中心任務,把黨(dang) 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群眾(zhong) 動員起來,為(wei) 實現黨(dang) 的政治路線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開創性提出新時代黨(dang) 的組織路線,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提供了“綱”和“本”。如今,在正確路線的指引下,480多萬(wan) 個(ge) 基層黨(dang) 組織正在成為(wei) 攻堅克難的戰鬥堡壘,95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正在成為(wei) 幹事創業(ye) 的先鋒模範,密切著黨(dang) 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凝聚起了不可阻擋的磅礴力量。
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
動員組織廣大黨(dang) 員衝(chong) 鋒上陣
“沒有正確的組織路線,革命事業(ye) 的勝利是不可能的。”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打敗日本帝國主義(yi) 、推翻國民黨(dang) 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是最根本的政治任務。組織路線的保證作用,集中體(ti) 現在擴大與(yu) 鞏固黨(dang) 、動員組織廣大黨(dang) 員衝(chong) 鋒上陣。
黨(dang) 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成立,黨(dang) 的組織工作自此與(yu) 黨(dang) 的事業(ye) 相伴相生。建黨(dang) 初期,我們(men) 黨(dang) 隻有50多名黨(dang) 員。為(wei) 了擴大黨(dang) 的組織,壯大黨(dang) 的隊伍,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我們(men) 黨(dang) 強調黨(dang) 員數量的增加。1925年1月,黨(dang) 的四大通過的《對於(yu) 組織問題之議決(jue) 案》特別指出,“組織問題為(wei) 吾黨(dang) 生存和發展之一個(ge) 最重要的問題”,把力爭(zheng) 引導工人、小手工業(ye) 者、知識分子、農(nong) 民中有覺悟的先進分子參加革命視為(wei) “吾黨(dang) 目前之最重要的責任”。抗戰期間,要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遊擊戰爭(zheng) ,必須擴大黨(dang) 的隊伍,建立黨(dang) 的各級組織,特別是建立黨(dang) 的基層組織。為(wei) 此,1938年3月,中央作出《關(guan) 於(yu) 大量發展黨(dang) 員的決(jue) 議》,明確指出要大量地吸收新黨(dang) 員,建立強大的黨(dang) 的組織。在中央正確方針的指導下,黨(dang) 的組織和黨(dang) 的隊伍迅速發展,到1938年年底,黨(dang) 員人數已發展到50餘(yu) 萬(wan) ,成為(wei) 具有廣泛群眾(zhong) 基礎的大黨(dang) 。
1948年秋,人民解放軍(jun) 由防禦轉為(wei) 進攻,全國的軍(jun) 事、政治和經濟形勢發生了更加有利於(yu) 人民而不利於(yu) 國民黨(dang) 統治集團的重大變化。為(wei) 了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緊迫任務,黨(dang) 中央提出要做好幹部準備工作。各級組織部門不到3個(ge) 月時間就征調5.3萬(wan) 名幹部到新解放區工作,鞏固新生政權,從(cong) 組織上保證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最後勝利。
黨(dang) 一貫重視知識分子工作。黨(dang) 的四大將大量吸收知識分子入黨(dang) 列為(wei) 黨(dang) 的組織工作。抗戰時期黨(dang) 提出要大規模“搶”知識分子,1939年12月,中央印發《關(guan) 於(yu) 吸收知識分子的決(jue) 定》指出,“黨(dang) 必須善於(yu) 吸收知識分子”“對於(yu) 知識分子的正確的政策,是革命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決(jue) 定下發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各級組織開始了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工作,掀起了一場知識分子“搶奪戰”。1938年至1939年間,約有6萬(wan) 名學者、藝術家和知識青年奔赴延安。“革命的知識青年成批地投入軍(jun) 隊”,成為(wei) 部隊發展“一個(ge) 劃時代的事件”,極大地改善了幹部隊伍素質結構,為(wei) 奪取抗日戰爭(zheng) 和解放戰爭(zheng) 的勝利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
為(wei) 鞏固人民政權、發展國民經濟培養(yang) 選拔幹部
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組織路線的保證作用,集中體(ti) 現在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確立、鞏固人民政權、發展國民經濟提供幹部人才支撐。
1953年,我國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圍繞黨(dang) 和國家中心任務,第二次全國組織工作會(hui) 議鮮明地提出:必須如同戰爭(zheng) 年代選派大批幹部到軍(jun) 隊中去一樣,選派大批地委級以上的優(you) 秀幹部到工業(ye) 戰線,去掌握新建和改建的工廠和礦山,把他們(men) 鍛煉成為(wei) 工業(ye) 建設方麵勝任的領導骨幹。除解決(jue) 領導骨幹外,還要根據統一調整、重點配備、大膽提拔的原則,對廠礦企業(ye) 十分缺乏大量管理幹部的問題給予合理的解決(jue) 。另外,要解決(jue) 今後五年內(nei) 所需要的20萬(wan) 技術幹部的問題,以最大努力和最快速度從(cong) 工人和知識分子中大量培養(yang) 新人才。為(wei) 此,1953年11月,中央印發《關(guan) 於(yu) 統一調配幹部,團結、改造原有技術人員及大量培養(yang) 、訓練幹部的決(jue) 定》。據不完全統計,自1952年至1954年三年中,全國抽調到工業(ye) 部門的幹部有16萬(wan) 多名,為(wei) 順利完成“一五”計劃建設任務提供了組織保證。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已發展為(wei) 擁有近450萬(wan) 黨(dang) 員,具有廣泛群眾(zhong) 性的大黨(dang) 。黨(dang) 的地位、麵臨(lin) 的環境、條件和任務發生了重大變化,為(wei) 黨(dang) 的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1950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關(guan) 於(yu) 發展和鞏固黨(dang) 的組織的指示》,明確將如何加強黨(dang) 的教育和調整黨(dang) 的組織作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今後的重點任務。1954年11月,全國農(nong) 村黨(dang) 的基層組織工作會(hui) 議召開,研究部署加強農(nong) 村黨(dang) 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實現了黨(dang) 的基層組織在農(nong) 村基本覆蓋。
1956年,黨(dang) 中央提出充分發揮知識分子在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中的作用。中央組織部提出了在知識分子中發展黨(dang) 員的規劃,計劃“1962年底知識分子中黨(dang) 員占知識分子總數的比例由1957年底的10%達到20%;在高級知識分子中的黨(dang) 員占高級知識分子總數的比例由1957年底的17%達到30%—35%”。到1957年6月底,全國11萬(wan) 名高級知識分子中,有黨(dang) 員1.75萬(wan) 多名,占高級知識分子總數的15.8%,其中1萬(wan) 餘(yu) 名是1956年以後入黨(dang) 的。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梅蘭(lan) 芳、程硯秋等被發展為(wei) 黨(dang) 員,他們(men) 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wei) 黨(dang) 和國家的建設事業(ye) 作出了傑出的成就和貢獻。
十年內(nei) 亂(luan) 嚴(yan) 重衝(chong) 擊了黨(dang) 的組織路線,導致組織工作陷入混亂(luan) 停頓狀態。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之後,黨(dang) 中央大力推動平反冤假錯案,加快落實幹部政策、知識分子政策,有力推動了各個(ge) 領域撥亂(luan) 反正工作和黨(dang) 的工作重點的轉移。
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轉變到為(wei) “一個(ge) 中心、兩(liang) 個(ge) 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服務上來
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適應黨(dang) 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組織路線的保證作用,集中體(ti) 現在培養(yang) 選拔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各級幹部、擴大黨(dang) 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集聚各方麵優(you) 秀人才等方麵。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後,我們(men) 黨(dang) 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事業(ye) 闊步前進。黨(dang) 的組織路線也轉變到為(wei) “一個(ge) 中心、兩(liang) 個(ge) 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服務上來,組織戰線緊緊圍繞黨(dang) 的中心任務,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0年8月,鄧小平提出幹部隊伍“四化”方針,黨(dang) 的十二大正式將“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zhuan) 業(ye) 化”確定為(wei) 新時期黨(dang) 的幹部工作的基本方針。按照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各級領導班子進行了幾次大幅度調整,使領導幹部“四化”程度有了較大提高。大力選拔年輕幹部工作與(yu) 建立和落實老幹部離退休製度同步展開。從(cong) 廢除領導職務終身製,到推進新老幹部合作與(yu) 交替,探索幹部人事製度改革,我們(men) 黨(dang) 堅持把選人用人作為(wei) 關(guan) 係改革開放事業(ye) 成敗的關(guan) 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大力培養(yang) 選拔黨(dang) 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隨著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黨(dang) 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推進,黨(dang) 員隊伍的數量不斷壯大。《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加強黨(dang) 的建設的通知》強調,要充分發揮黨(dang) 支部的政治優(you) 勢和核心作用。“萊西會(hui) 議”形成了以黨(dang) 支部為(wei) 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總體(ti) 思路和工作格局。《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發展黨(dang) 員工作的意見》指出,要繼續做好在民營科技企業(ye) 的技術人員、個(ge) 體(ti) 戶、自由職業(ye) 者等新社會(hui) 階層中發展黨(dang) 員工作。從(cong) “一定三有”到“四議兩(liang) 公開”,從(cong) 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基層黨(dang) 建愈加根深葉茂;從(cong) 提高黨(dang) 員幹部素質到加強黨(dang) 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黨(dang) 的隊伍和執政骨幹不斷發展壯大,黨(dang) 的執政根基不斷鞏固。
人才在這一時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從(cong)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到“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從(cong) 確立“四個(ge) 尊重”方針到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從(cong) 全國科技大會(hui) 開啟“科學的春天”,到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hui) 議迎來“人才的春天”,我們(men) 黨(dang) 堅持把人才作為(wei) 最重要的執政資源,著力做好知識分子和人才工作,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提供了強大人才支撐。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
黨(dang) 的組織路線展現出強大生命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推進新時代黨(dang) 的建設新的偉(wei) 大工程壯闊進程中,形成了新時代黨(dang) 的組織路線,並展現出強大生命力。
組織是“形”,思想是“魂”。抓好黨(dang) 的科學理論武裝,才能確保全黨(dang) 在共同思想理論基礎上的高度集中統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dang) 組織堅持把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重中之重,全黨(dang) 上下興(xing) 起大學習(xi) 的熱潮。從(cong) 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yan) 三實”專(zhuan) 題教育,從(cong) “兩(liang) 學一做”學習(xi) 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再到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堅持集中性教育和經常性教育相結合,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武裝黨(dang) 員幹部頭腦,全黨(dang) 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不斷夯實。
黨(dang) 的力量來自組織,黨(dang) 的全麵領導、黨(dang) 的全部工作要靠黨(dang) 的堅強組織體(ti) 係來實現。黨(dang) 中央先後製定和修訂了黨(dang) 組工作條例、地方黨(dang) 委工作條例、黨(dang) 的工作機關(guan) 條例、支部工作條例以及農(nong) 村、國企、機關(guan) 、高校基層黨(dang) 組織工作條例等一係列組織建設方麵的黨(dang) 內(nei) 法規。2021年6月,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組織工作條例》,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dang) 的組織路線,對黨(dang) 的組織工作作出全麵規範。堅持以組織體(ti) 係建設為(wei) 重點,強化係統思維、堅持一體(ti) 推進,統籌加強各層級各領域黨(dang) 組織建設,推動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yan) 密組織體(ti) 係,確保黨(dang) 的領導“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推動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有效落實。黨(dang) 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進一步擴大。截至2021年6月5日,全國黨(dang) 的基層組織數量為(wei) 486.4萬(wan) 個(ge) ,99.9%以上的城市街道、鄉(xiang) 鎮、社區、行政村建立黨(dang) 組織,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企業(ye) 和社會(hui) 組織黨(dang) 組織基本實現應建盡建;黨(dang) 員總數達到9514.8萬(wan) 名,黨(dang) 員數量持續穩步增長,黨(dang) 員隊伍結構不斷優(you) 化,進一步夯實了黨(dang) 的執政基礎。
為(wei) 政之要,惟在得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堅持黨(dang) 要管黨(dang) 、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堅持把幹部隊伍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的關(guan) 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鮮明提出新時期好幹部標準,強化黨(dang) 組織領導和把關(guan) 作用,完善選人用人製度機製,嚴(yan) 把選人用人質量關(guan) ,堅決(jue) 匡正選人用人風氣,推動幹部工作取得顯著進展、發生重大變化。2014年、2019年,兩(liang) 次修訂《黨(dang) 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堅持精準科學選人用人,堅持將從(cong) 嚴(yan) 要求貫穿始終。堅持黨(dang) 管幹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wei) 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ye) 為(wei) 上、公道正派,把好幹部標準落到實處。黨(dang) 中央將從(cong) 嚴(yan) 管理幹部作為(wei) 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重點,聚焦突出問題、堅持重點突破,加強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堅決(jue) 防止“帶病提拔”,激勵幹部擔當作為(wei) ,全麵激發幹部隊伍生機活力。
黨(dang) 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要堅持黨(dang) 管人才,改進黨(dang) 管人才的方式方法。2016年3月,中央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的意見》,著力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2018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分類推進人才評價(jia) 機製改革的指導意見》,向用人主體(ti) 放權、為(wei) 人才鬆綁,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人才製度體(ti) 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地區各部門實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引進計劃,形成了“近悅遠來”的引才用才格局。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ye) 新時代”活動,引導知識分子把愛國之情、強國之誌轉化為(wei) 報國之行。廣大人才的匯聚形成磅礴之勢,奏出了人才發展與(yu) 黨(dang) 的偉(wei) 大事業(ye) 同頻共振的華美樂(le) 章。
啟 示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加強黨(dang) 的組織建設,根本目的是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黨(dang) 的組織路線是為(wei) 黨(dang) 的政治路線服務的。黨(dang) 的百年曆史表明,什麽(me) 時候堅持正確組織路線,黨(dang) 的組織就蓬勃發展,黨(dang) 的事業(ye) 就順利推進;什麽(me) 時候組織路線發生偏差,黨(dang) 的組織就會(hui) 遭到破壞,黨(dang) 的事業(ye) 就會(hui) 出現挫折。重視黨(dang) 的組織建設是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區別於(yu) 其他政黨(dang) 的顯著特點,黨(dang) 的組織建設曆來是同黨(dang) 的曆史任務,同黨(dang) 為(wei) 實現曆史任務而確立的政治路線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做好新時代黨(dang) 的組織工作,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堅持組織路線為(wei) 政治路線服務,把黨(dang) 的領導貫徹到組織工作各方麵全過程。要加強黨(dang) 的組織體(ti) 係建設,健全維護黨(dang) 的集中統一的組織製度,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ti) 係,不斷增強黨(dang) 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zhong) 組織力、社會(hui) 號召力。要貫徹黨(dang) 管幹部原則,堅持好幹部標準,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wei) 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著力建設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幹部隊伍。要貫徹黨(dang) 管人才原則,構建科學規範、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ti) 係,努力建設一支矢誌愛國奮鬥、勇於(yu) 創新創造的優(you) 秀人才隊伍,為(wei)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