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論述
1938年7月2日
毛澤東(dong) 會(hui) 見世界學聯代表團柯樂(le) 滿等,並回答他們(men) 提出的問題。關(guan) 於(yu) 邊區在中國的意義(yi) 和作用,指出:邊區是一個(ge) 民主的抗日根據地,它把抗日戰爭(zheng) 與(yu) 民主製度結合起來,以民主製度的普遍實行去爭(zheng) 取抗日戰爭(zheng) 的勝利。邊區的意義(yi) 和作用,在於(yu) 做出一個(ge) 榜樣給全國人民看,使他們(men) 懂得這種製度是最有利於(yu) 抗日救國的,是抗日救國唯一正確的道路。關(guan) 於(yu) 目前中共在全中國的作用,指出: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是目前中共的基本主張,它在全國的作用和意義(yi) 也在這裏。關(guan) 於(yu) 抗戰勝利後中共的主要任務,指出:抗戰勝利後,中共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ge) 自由平等的民主國家。在這個(ge) 國家內(nei) ,有一個(ge) 獨立的民主的政府,有一個(ge) 代表人民的國會(hui) ,有一個(ge) 適合人民要求的憲法。在這個(ge) 國家內(nei) 的各個(ge) 民族是平等的,經濟是向上發展的,人民有言論、出版、集會(hui) 、結社、信仰的完全自由。這樣的國家,還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國家,這樣的政府,也不是蘇維埃政府,乃是實行徹底的民主製度與(yu) 不破壞私有財產(chan) 原則下的國家與(yu) 政府。這篇談話收入《毛澤東(dong) 文集》第二卷。
1943年7月2日
《解放日報》發表毛澤東(dong) 起草的《中共中央為(wei) 抗戰六周年紀念宣言》。宣言分析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與(yu) 法西斯侵略同盟兩(liang) 大陣線所發生的力量對比的巨大變化及其意義(yi) ,指出:在中國抗戰的第七年,為(wei) 了克服現有的困難和準備好將來反攻時的力量,中共中央向國民黨(dang) 政府提出四項建議:應該加強作戰;應該加強團結;應該改良政治;應該發展生產(chan) 。宣言重申了去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紀念抗戰五周年宣言中提出的戰後合作建國的主張。此前,六月二十九日,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討論《宣言》草案時,同意了劉少奇的提議,在《宣言》末段增加“全體(ti) 共產(chan) 黨(dang) 員必能鞏固地團結在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首的中央的周圍”一語。這篇宣言收入《毛澤東(dong) 文集》第三卷。
1985年7月2日
鄧小平在會(hui) 見土耳其總理厄紮爾時,談到中國的改革指出:我們(men) 實行經濟體(ti) 製改革隻能說是試驗。改革搞了五年多了,先從(cong) 農(nong) 村著手,見了效,現在擴大到城市。擴大到城市的改革就是全麵改革。隨著國防、教育體(ti) 製改革和其他領域的改革,改革已經超出了經濟領域,這是一個(ge) 很大膽的試驗。到底是搞對了還是搞錯了,搞好了還是搞壞了,大概需要三至五年時間才能說,但我們(men) 相信能成功。因為(wei) 這是為(wei) 國家為(wei) 人民辦最好的事,能取得人民的支持。凡是符合人民利益,又能得到人民支持的事,大體(ti) 上肯定會(hui) 成功。
2018年7月2日
習(xi) 近平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ti) 談話時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是我們(men) 黨(dang) 不斷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wei) 現實。新時代的青年工作要毫不動搖堅持黨(dang) 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群團發展道路,緊緊圍繞、始終貫穿為(wei) 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主題,讓廣大青年敢於(yu) 有夢、勇於(yu) 追夢、勤於(yu) 圓夢。
他指出,共青團是黨(dang) 的助手和後備軍(jun) ,這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對共青團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團的所有工作,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當好這個(ge) 助手和後備軍(jun) 。關(guan) 鍵是要抓住3個(ge) 根本性問題,就是必須把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把鞏固和擴大黨(dang) 執政的青年群眾(zhong) 基礎作為(wei) 政治責任,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wei) 工作主線。要加強對青年政治引領,黨(dang) 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要在廣大青年中加強和改進理論武裝工作,引導廣大青年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問題,從(cong) 而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人生追求。要廣泛動員青年建功新時代,全麵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主動配合黨(dang) 和國家重大工作部署,動員廣大青年把報國之誌轉化為(wei) 實際行動,努力成為(wei)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要更好聯係服務青年,擴大團的工作覆蓋麵,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千方百計為(wei) 青年排憂解難,做廣大青年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貼心人,增強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落實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
黨(dang) 史回眸
1949年
7月2日 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hui) 在北平開幕,19日閉幕。朱德總司令代表中共中央致詞,號召全國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團結起來,加強工作,迎接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的新時代。與(yu) 會(hui) 的文藝界人士在文藝思想、文藝方向上形成共識,把毛澤東(dong)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提出的“文藝為(wei) 人民服務、首先是為(wei) 工農(nong) 兵服務”的方針,確定為(wei) 今後全國文藝運動的總方向;提出麵向人民革命勝利的新的現實,為(wei) 建設新中國的人民文藝而奮鬥的任務。大會(hui) 成立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全國委員會(hui) (簡稱全國文聯)及下屬各類文藝協會(hui) ,擔負起指導和推進人民文藝事業(ye) 發展的任務。
1981年
7月2日 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省、市、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選拔培養(yang) 中青年幹部這個(ge) 問題,是個(ge) 戰略問題,是決(jue) 定我們(men) 命運的問題。
1993年
7月2日 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ong) 業(ye) 法》。
2012年
7月2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的意見》。指出,促進科技與(yu) 經濟的緊密結合,建立企業(ye) 主導產(chan) 業(ye) 技術研發創新的體(ti) 製機製。
曆史瞬間
1949年7月2日至19日,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hui) 在北平召開。圖為(wei) 大會(hui) 會(hui) 場。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