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研究始於(yu) 上世紀50年代後期。1970年12月中旬,周恩來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討論了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有關(guan) 問題。隨後,毛澤東(dong) 作出批示:“讚成興(xing) 建此壩。現在文件設想是一回事。興(xing) 建過程中將要遇到一些現在想不到的困難問題,那又是一回事。那時,要準備修改設計。”12月30日,8萬(wan) 軍(jun) 民舉(ju) 行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大典,在萬(wan) 炮齊鳴聲中,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圖為(wei) 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資料照片)新華社圖片
在當時的形勢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采取的是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方式,因而經曆了一個(ge) 曲折的過程。由於(yu) 種種原因,1972年底,決(jue) 定工程停工。在葛洲壩工程修改設計工作基本完成後,1974年底,主體(ti) 工程重新開工。整個(ge) 工程分為(wei) 兩(liang) 期。第一期工程於(yu) 1981年完工,成功地實現了大江截流、通航和二江電站第一台機組發電。第二期工程1982年開始,1988年底全部工程建設完工。葛洲壩工程曆經18年,對於(yu) 許多建設者來說,這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水利工程,它熔進了他們(men) 的青春與(yu) 汗水,鑄成了他們(men) 的光榮與(yu) 驕傲!
圖為(wei) 葛洲壩工程最後一台第21號機組1988年12月10日並網發電,它標誌著葛洲壩水利樞紐已全部建成。(資料照片)新華社圖片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萬(wan) 裏長江上建設的第一座大壩,它是三峽工程的反調節航運梯級,屬於(yu) 三峽工程的一個(ge) 組成部分。它位於(yu) 湖北宜昌三峽出口南津關(guan) 下遊。長江出三峽峽穀後,水流由東(dong) 驟然轉南,壩址處江麵寬展至2200米。河麵上有葛洲壩、西壩兩(liang) 島,把長江分為(wei) 大江、二江和三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橫跨大江、葛洲壩、二江、西壩和三江,由船閘、電站廠房、泄水閘、衝(chong) 沙閘及擋水建築物組成。一、二號兩(liang) 座船閘可通過載重為(wei) 1.2萬(wan) 至1.6萬(wan) 噸的船隊。三號船閘可通過3000噸以下的客貨輪。兩(liang) 座電站的廠房,分設在二江和大江,電站總裝機容量為(wei) 271.5萬(wan) 千瓦。擋水大壩全長2595米,最大壩高47米,水庫庫容約15.8億(yi) 立方米。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水電建設史上的裏程碑。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長江水患,具有發電、改善峽江航道等功能,可發揮巨大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同時,它提高了我國水電建設的科學技術水平,培養(yang) 和鍛煉了一支高素質的水電建設隊伍,為(wei)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