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城鎮化篇】新型城鎮化,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告別“一條長廊串小屋、取暖做飯靠煤爐”,從(cong) “住得進”邁向“住得好”,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麵積已由1956年的5.7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39.8平方米。

  告別“垃圾靠風刮、汙水靠蒸發”,今日中國,人居環境更加優(you) 美,2019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市汙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9.2%、96.8%。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曆了世界曆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1949年末的10.64%提高到2020年的63.89%;全國城市和建製鎮數量從(cong) 1949年末的132個(ge) 、約2000個(ge) 增長到2019年的684個(ge) 、逾2.1萬(wan) 個(ge)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以人的城鎮化為(wei) 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加注重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環境宜居和曆史文脈傳(chuan) 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和幸福感。

  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給人民群眾(zhong) 帶來滿滿獲得感。

  戶籍製度改革全麵落地,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顯著

  “那時和妻子租間小屋,始終感覺漂泊不定。”回想起10多年前剛從(cong) 甘肅農(nong) 村到寧夏銀川的日子,王彥舉(ju) 感慨萬(wan) 千。2014年寧夏提出,凡是進入城鎮落戶的農(nong) 民和進城務工人員,將與(yu) 城鎮戶籍家庭享受同等住房保障政策,隨後還出台了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隨遷子女按照就近入學原則就讀等政策。

  相繼出台的配套措施,讓王彥舉(ju) 果斷選擇在銀川買(mai) 房安家:“如今孩子在家門口上學,我們(men) 夫妻倆(lia) 還有醫療和養(yang) 老保險,沒啥後顧之憂。”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越來越多城市放開放寬落戶限製,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億(yi) 萬(wan) 農(nong) 民進城找到滿意的工作、享受便利的服務,也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限製少了、門檻降了,戶籍改革讓進城更省心。近年來,戶籍製度改革不斷深化:在廣西,落戶不受就業(ye) 年限、居住、參保等條件限製;在海南,沒有購房可以選擇落集體(ti) 戶……越來越多地方打破製度藩籬,人員流動更自由、安家落戶更便利。“十三五”期間,31個(ge) 省(區、市)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出台戶籍製度改革實施意見,更多有意願、有能力、有條件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城市落戶安居。

  配套全了、保障多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進城更暖心。“來了就是順德人!”今年4月,廣東(dong) 佛山市順德區舉(ju) 行新市民宣傳(chuan) 活動,當地16個(ge) 職能部門詳解各類公共服務政策。“以前不知道還有住房租賃補貼,今天問清楚了,這就去準備材料!”新市民陳先生喜出望外。

  看全國,頂層設計緊扣民生所盼,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更加均等、優(you) 質: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實現縣域內(nei) 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縣)級以上普遍建立了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戶籍、土地、財政、教育、就業(ye) 、醫保和住房等領域配套改革紛紛出台,讓越來越多的人在城鎮“定心定根”。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鎮麵貌煥然一新

  “今年福銀高速塔前互通口通車後,鎮裏開車到延平區的時間縮短了近半個(ge) 小時,到福州縮短近一個(ge) 小時,農(nong) 產(chan) 品可以更新鮮送達!”福建南平市延平區塔前鎮一家蔬菜基地的負責人張豐(feng) 康興(xing) 奮地說。

  1949年末,全國擁有公共交通設施的城市僅(jin) 27個(ge) ,公共汽(電)車隻有2299輛。從(cong) 彎彎繞繞的泥巴路、斷頭路到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從(cong) 人力黃包車、自行車到地鐵、公交、網約車,城鎮的交通更順暢,老百姓的出行半徑不斷拓展,城市間的交流聯係日益緊密。

  以高鐵為(wei) 例,目前可實現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群內(nei) 2小時暢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間1000公裏4小時通達、2000公裏8小時通達。“成都上班、眉山居住”的白領餘(yu) 友平便是受益者:“坐動車20多分鍾到成都後直接轉乘地鐵,非常方便!”

  與(yu) 此同時,城鎮的市政設施也在逐漸完備。1949年末,全國隻有72個(ge) 城鎮建有自來水廠,有供氣設施的城市僅(jin) 有9個(ge) 。2019年,全國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汙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分別達到98.8%、97.3%、96.8%、99.2%。

  信息網絡迅猛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移動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智能手機迅速普及,顯著改變了城鎮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工作生活方式。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79.8%,5G基站初步覆蓋地級以上城市。

  “菜價(jia) 在顯示屏上一點就能查到,掃掃小票上的二維碼,還能知道蔬菜來源地,吃起來更放心!”去年底,江西高安市城北智慧農(nong) 貿市場開張,居民何玉秀享受到全新的購物體(ti) 驗。與(yu) 傳(chuan) 統農(nong) 貿市場相比,這個(ge) 智慧農(nong) 貿市場融入了農(nong) 副產(chan) 品追溯係統、商戶銷售大數據分析係統等“智慧”元素,為(wei) 百姓購買(mai) 放心菜提供了便利。

  城市規模大了、數量多了,城市群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十三五”時期,城市群集聚人口和經濟作用持續顯現,19個(ge) 城市群承載了我國75%以上的城鎮人口、貢獻了80%以上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

  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居民對優(you) 美環境、健康生活、文體(ti) 休閑等方麵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這是更加宜居的城鎮化。“小區改造後,入戶有電梯,再也不用提著孫子的童車爬上爬下了。”家住廣西貴港市的羅大叔坦言,老舊小區改造讓生活更方便了。2020年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03萬(wan) 個(ge) ,惠及居民約736萬(wan) 戶。

  這是更加綠色的城鎮化。“黑臭水體(ti) 不見了,清溪蜿蜒、綠地成片,在城裏走走,心情舒暢。”安徽蕪湖市弋江區居民何斌滿臉笑意。截至2020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ti) 消除比例達到98.2%;全國共建成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項目4萬(wan) 多個(ge) ,實現雨水資源年利用量3.5億(yi) 噸。

  這是更具人文色彩的城鎮化。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公布135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劃定曆史文化街區912片,確定曆史建築3.85萬(wan) 處,保護了大量城市曆史文化遺產(chan) ,延續了城市曆史文脈。

  作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關(guan) 鍵紐帶的縣城,同樣具有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就業(ye) 安家需求的巨大潛力。近年來,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工作加快推進,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市政公用、產(chan) 業(ye) 配套等設施提級擴能,城鎮化空間格局更為(wei) 科學協調。

  國家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十四五”及未來一個(ge) 時期,要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顯著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使更多群眾(zhong) 享有安全健康、較高品質的城市生活。

發布時間:2021年06月20日 14:0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