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金融篇】合理分工、相互補充、功能完整的現代金融體係初步形成 金融改革發展邁出新步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讓企業(ye) 發展動力更足——2020年末高技術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餘(yu) 額達1.11萬(wan) 億(yi) 元,成為(wei) 企業(ye) 轉型升級“加速器”;讓民生改善力度更大——國家開發銀行累計發放棚戶區改造貸款4.54萬(wan) 億(yi) 元,幫助約1億(yi) 人圓了安居夢;讓日常支付安全便捷——2020年銀行共處理移動支付業(ye) 務432.1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4.5%,移動支付發展國際領先……今天,金融業(ye) 正前所未有地融入經濟社會(hui) 生活,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業(ye)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xing) ,金融業(ye) 籌集社會(hui) 資金,支持國民經濟恢複重建。改革開放後,金融業(ye) 的活力和潛力得到極大釋放,迎來大發展大繁榮時期。

  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改革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業(ye) 保持快速發展,金融產(chan) 品日益豐(feng) 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金融改革有序推進,金融體(ti) 係不斷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雙向開放取得新進展,金融監管體(ti) 製進一步完善,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能力增強。

  回歸本源,全麵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

  2300多平方米的車間裏,篩選機、切片機等設備一應俱全。“從(cong) 小作坊發展成50人的企業(ye) ,一路走來得到了銀行有力支持。”看著貸款買(mai) 來的新設備投入生產(chan) ,福建漳州市木川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工場負責人遊木川由衷讚歎。

  去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讓遊木川的企業(ye) 資金鏈吃緊,漳州農(nong) 商銀行開通綠色審批通道,迅速發放了130萬(wan) 元紓困貸款,為(wei) 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擴大生產(chan) 提供了有力保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經濟是肌體(ti) ,金融是血脈,兩(liang) 者共生共榮。”“金融要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群眾(zhong) 需要。”金融係統把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作為(wei) 立身之本,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效率和水平穩步提升。金融係統將新發展理念貫穿於(yu) 金融改革發展全過程,全麵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拓寬科技企業(ye) 多元化融資渠道,2020年末全國已設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專(zhuan) 營機構等838家;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強化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區域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提供中長期建設資金供給;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健全完善綠色金融體(ti) 係,2020年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yu) 額約12萬(wan) 億(yi) 元,存量規模居世界第一;堅持開放發展理念,雙向開放的金融體(ti) 係加速成型;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構建特色普惠金融體(ti) 係,著力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

  ——加大支持力度,讓更多金融資源流向實體(ti) 經濟。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業(ye) 堅持回歸本源,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國對實體(ti) 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yu) 額為(wei) 179.5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3%,占同期社會(hui) 融資規模存量的60.9%。不僅(jin) 量增,還要價(jia) 降。2019年8月,人民銀行完善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形成機製,在LPR改革推動下,我國貸款利率持續處於(yu) 較低水平。

  ——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金融係統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存款貸款、支付清算等基礎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普惠性走在世界前列,金融市場的登記、托管、清算、結算、征信、評級體(ti) 係基本健全,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020年,我國基本金融服務已覆蓋99%的人口,銀行網點鄉(xiang) 鎮覆蓋率達96.6%。

  創新進取,邁向高質量發展

  智能無人車在門前“巡邏”,數字化“大堂經理”隨叫隨到……中國建設銀行北京石景山支行營業(ye) 廳處處充滿科技感。“5G、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極大提升了網點智能化水平。”建行北京市分行個(ge) 人金融部副總經理楊斌說。

  “智慧”的金融業(ye) ,還體(ti) 現在看不見的後台中。3分鍾內(nei) 就能決(jue) 定是否放貸,不良率控製在1%以內(nei) ,建設銀行“惠懂你”APP已服務企業(ye) 超過540萬(wan) 戶。

  科技賦能、結構優(you) 化、效率提升……近年來,金融業(ye) 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馳而不息,金融配置資源能力進一步增強,合理分工、相互補充、功能完整的現代金融體(ti) 係初步形成。

  ——金融體(ti) 係更加完備。目前,我國金融業(ye) 已形成了覆蓋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期貨等領域,種類齊全、競爭(zheng) 充分的金融體(ti) 係。截至2020年末,我國金融業(ye) 總資產(chan) 達353.19萬(wan) 億(yi) 元,其中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總資產(chan) 為(wei) 319.74萬(wan) 億(yi) 元,規模居全球第一,保險業(ye) 總資產(chan) 23.3萬(wan) 億(yi) 元,居全球第二。

  ——金融市場更趨成熟。我國金融市場從(cong) 無到有、穩步發展,逐步建立了功能齊備、交易登記托管結算等基礎設施多層次、交易產(chan) 品多元化的金融市場體(ti) 係。近年來,資本市場全麵深化改革,股票市場注冊(ce) 製改革取得突破,科創板順利推出,基礎製度進一步完善,市場韌性增強,保持了總體(ti) 穩定。債(zhai) 券市場快速發展,規模穩步提升。期貨市場價(jia) 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進一步顯現。截至2020年末,滬深兩(liang) 市股票總市值79.72萬(wan) 億(yi) 元,債(zhai) 券市場總規模116.72萬(wan) 億(yi) 元,均居全球第二,期貨市場成交額達437.53萬(wan) 億(yi) 元,位居全球第一。

  ——金融風險有效防範。金融係統著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采取一係列有力舉(ju) 措,使金融杠杆率明顯下降,金融資產(chan) 質量得到明顯改善。2017年至2020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8.8萬(wan) 億(yi) 元,超過之前12年的總和。

  蹄疾步穩,深化金融業(ye) 改革開放

  北京朗麗(li) 茲(zi) 西山花園酒店一樓大廳,“網紅”智能機器人“九號方糖”正在忙碌地為(wei) 客人收發快遞。這個(ge) 小家夥(huo) 來自2020年在科創板上市的“九號公司”。得益於(yu) 資本市場全麵深化改革,公司跨過“未盈利”“雙重股權結構”等一道道門檻,圓了上市夢。“如今我們(men) 有充足的資金加大研發投入,首份年報即實現扭虧(kui) 為(wei) 盈。”公司董秘徐鵬說。

  與(yu) 深化改革相伴的,是持續擴大的對外開放。隨著滬港通、深港通、債(zhai) 券通等互聯互通機製陸續建立並持續完善,跨境投資便利程度顯著提高。截至2020年末,外資持股約占A股流通市值的5%,外資持債(zhai) 約占債(zhai) 券市場總規模的3%。

  資本市場的發展變化,是我國金融業(ye) 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的生動縮影。改革開放,正為(wei) 金融業(ye) 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推動我國從(cong) 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

  ——與(yu) 時俱進,全麵深化金融改革。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定不移地推動金融改革,優(you) 化金融監管體(ti) 係。2017年11月,經黨(dang) 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hui) 成立,負責統籌金融改革發展與(yu) 監管的重大事項,明顯提升了金融監管權威性和有效性。與(yu) 此同時,我國金融要素市場化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突破進展,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初步建立。

  ——銳意開拓,擴大金融對外開放。2018年以來,我國陸續推出50多項開放措施,企業(ye) 征信、評級、支付等領域給予外資國民待遇,完全取消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等領域的外資股比限製,外資金融機構業(ye) 務範圍不斷擴大。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wei) 國際儲(chu) 備貨幣。

  奮鬥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站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曆史交匯點上,金融係統將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把服務實體(ti) 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zheng) 力、普惠型的現代金融體(ti) 係,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以優(you) 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

發布時間:2021年06月19日 09:47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