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峽出平湖,當驚世界殊。又到汛期,三峽水庫全力騰庫迎汛,為(wei) 長江安瀾保駕護航。作為(wei) 國之重器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全麵發揮效益,截至2020年底,累計實現攔洪總量超過1800億(yi) 立方米、發電13992億(yi) 千瓦時、過閘貨運量15.38億(yi) 噸。
作為(wei)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東(dong) 中線全麵通水6年多來,累計調水440億(yi) 立方米,汩汩清水惠澤1.4億(yi) 人。
善治國者必善治水。興(xing) 修水利、防治水害曆來是中華民族治國安邦的大計。新中國成立後,我們(men) 黨(dang) 領導開展了大規模水利工程建設。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提出“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就保障國家水安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發表了一係列重要講話,為(wei) 新時代治水興(xing) 水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黨(dang) 中央統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複、水環境治理,治水興(xing) 水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我們(men) 以占全球6%的淡水、9%的耕地,解決(jue) 了約占全球20%人口的吃飯問題,支撐了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奠定了堅實基礎。
保護水生態,建設幸福河湖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曆史和全局的高度,從(cong) 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蒼鷺等珍稀動物安了家,魚兒(er) 越來越多,黃河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澠池管理站負責人茹雲(yun) 鋒說,“黃河岸線就是生態紅線,我們(men) 一定堅決(jue) 守好。”
“人行步道是親(qin) 水道,更是綠道。大夥(huo) 兒(er) 都愛來江邊散步。”家在長江沿岸的安徽蕪湖市居民李明達感慨。這幾年,蕪湖市全力整治,騰退長江岸線32.28公裏,水生態環境大幅改善。
“母親(qin) 河”正重煥生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長江沿線各地騰退岸線158公裏,灘岸複綠1213萬(wan) 平方米,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上遊水源涵養(yang) 能力穩定提升,中遊黃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庫布其沙漠植被覆蓋率達到53%。下遊河口濕地麵積逐年回升,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
變化的不僅(jin) 僅(jin) 是長江、黃河。隨著一係列水生態保護舉(ju) 措有力實施,我國水汙染防治、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複取得顯著進展,一條條江河成為(wei) 惠澤百姓的幸福河。
——係統治水,讓清水長流。
在浙江德清縣,蠡山漾曾是一條村民繞道走的臭水河。這幾年,通過水係連通、清淤疏浚、岸坡綠化等係統治理,如今的蠡山漾水清景美,成了網紅打卡地。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治理,上下遊、左右岸協同發力。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水質斷麵比例從(cong) 2016年的67.8%上升至2020年的83.4%,河湖麵貌明顯改善。
——長效護水,河長製促進河長治。
瀏陽河九曲十彎蕩清波。打開手機,定位、簽到,湖南瀏陽市高坪鎮鎮級河長張義(yi) 根開始巡河,“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各單位主動認領,頑疾一一清除。”湖南省五級河長全覆蓋,共同守護瀏陽河。
每條河都有河長了。目前31個(ge) 省(區、市)全部設立黨(dang) 政雙總河長,明確省、市、縣、鄉(xiang) 級河湖長30多萬(wan) 名,村級河湖長90萬(wan) 名。
——高效節水,精打細算用好水。
在陝西渭南,東(dong) 雷抽黃工程讓“旱疙瘩”變成“米糧川”。“好水來之不易,咱得更省著用。”合陽縣富禮坊村村民車峰說。灌區通過節水改造,年新增節水能力1000萬(wan) 立方米。
用水少了,效益高了。2019年我國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用水量、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24%和27%。
夯實水支撐,助力高質量發展
水資源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性要素。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把水利擺在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的重要位置。
經過不懈努力,我國水利工程規模和數量居世界前列,基本建成較為(wei) 完善的江河防洪、城鄉(xiang) 供水、農(nong) 田灌溉等水利基礎設施體(ti) 係,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保防洪安全,防汛減災體(ti) 係日臻完善。
2020年汛期,長江流域遭遇嚴(yan) 重汛情。科學研判,精準調度,41座控製性水庫聯合發力,各方力量眾(zhong) 誌成城,確保了長江安全度汛。
回望曆史,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隻有水庫1200多座,堤防4.2萬(wan) 公裏,大江大河基本沒有控製性工程。如今,全國建成各類水庫9.8萬(wan) 多座,堤防長度43萬(wan) 公裏,七大江河流域基本形成以堤防、控製性樞紐、蓄滯洪區為(wei) 骨幹的防洪工程體(ti) 係,預警監測體(ti) 係更加健全,基本具備防禦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洪水的能力。
——保糧食安全,農(nong) 田水利短板加快補齊。
“有收無收在於(yu) 水,渠道通到田頭,噴頭分布田間,小麥每畝(mu) 增產(chan) 200多斤。”山東(dong) 夏津縣雷集鎮劉憲莊村村民趙凱說,“灌溉跟上了,望天田變成高產(chan) 田。”
水利為(wei) 全國糧食連年豐(feng) 收作出重要貢獻。全國農(nong) 田有效灌溉麵積由1949年的2.4億(yi) 畝(mu) 增長到2019年底的10.3億(yi) 畝(mu) 。實施434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yu) 節水改造,灌區年糧食產(chan) 量超過全國糧食總產(chan) 量的1/4。
——保供水安全,水資源優(you) 化配置能力不斷提升。
“擰開水龍頭清水就流出來,日子甜滋滋的。”在河北曲周縣小河道村,南水北調讓村民石運章告別了苦鹹水。
南水北調、引江濟淮、珠三角水資源配置……一個(ge) 個(ge) 重大引調水工程,連通江河,織密水網。目前全國年調水規模達640億(yi) 立方米,大大緩解了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問題。
——保生態安全,守護綠水青山。
我國先後啟動實施一批國家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水土流失麵積已由上世紀80年代的367.03萬(wan) 平方公裏減少到2020年的269.27萬(wan) 平方公裏。實施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湖生態補水,累計向華北地區21個(ge) (條)河湖補水85.4億(yi) 立方米。
清水潤民心,群眾(zhong) 長受益
水利關(guan) 乎民生。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領導下,民生水利短板不斷補齊,水利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提供了有力保障。
億(yi) 萬(wan) 農(nong) 民喝上放心水。
“過去人在山上住,水從(cong) 山下過,村裏人要走幾個(ge) 小時山路挑水喝。如今自來水通到家裏,不用為(wei) 吃水發愁了!”貴州龍裏縣高坪村村民陳光明感慨。
讓清水流入千家萬(wan) 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農(nong) 村人畜飲水、飲水解困和飲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期間,實施農(nong) 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2.7億(yi) 農(nong) 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鞏固提升,解決(jue) 了1710萬(wan) 脫貧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群眾(zhong) 生活有了幸福水。
曲水抱村流,甘肅西和縣盧河鎮董河村風光宜人,“河道幹淨了,水流暢通了,堤防加固了,大雨天不再提心吊膽了。”河流整治讓村民董茲(zi) 言幸福感滿滿。
瞄準民生關(guan) 切,補水利短板。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完成10.85萬(wan) 公裏中小河流治理,實施460座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大幅提升了城鄉(xiang) 居民生活品質。
經濟社會(hui) 注入發展水。
“閘門一開,就能栽秧種菜,擱過去想都不敢想!”四川南部縣永定鎮黃蓮村村民張俊如說。這幾年,縣裏投資整修山坪塘、提灌站,解決(jue) 了村裏的用水難題,水稻、冬棗、蔬菜等產(chan) 業(ye) 如火如荼,村民腰包越來越鼓。
在農(nong) 村,水利係統著力打造“水美鄉(xiang) 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城市,推進建設節水型企業(ye) ,以用水方式轉變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綠色發展,建設人水和諧的美麗(li) 家園。
“我們(men) 一定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埋頭實幹,開拓進取,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以優(you) 異成績慶祝建黨(dang) 100周年。”水利部負責人表示。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