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能源篇】書寫新時代能源發展新篇章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從(cong) “公交背著煤氣包”到原油產(chan) 量突破千萬(wan) 噸、億(yi) 噸,這是“革命加拚命”的奮鬥;

  從(cong) “一煤獨大”的資源依賴到“水風光”裝機穩居全球第一,這是“當驚世界殊”的探索。

  能源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攸關(guan) 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我國能源事業(ye) 始終堅持走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道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我國推進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ti) 製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為(wei) 我國新時代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開辟了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新道路。

  能源供應保障更強,形成多輪驅動的供應體(ti) 係

  如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經濟社會(hui) 發展,始終是能源事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首要問題。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能源生產(chan) 能力不足。1949年,原油產(chan) 量僅(jin) 為(wei) 12萬(wan) 噸,消費基本依靠進口;發電量為(wei) 43億(yi) 千瓦時,僅(jin) 相當於(yu) 去年吉林省全年用電量的5%。

  如今,我國能源供給早已實現了從(cong) 短缺到總體(ti) 寬鬆的巨變。一項項油氣勘探開發工作進展順利:連續27年保持年產(chan) 原油5000萬(wan) 噸以上的大慶油田、日產(chan) 氣量可滿足超3500萬(wan) 戶家庭日常需求的涪陵頁岩氣田……一批批重大水電工程相繼落地:20世紀70年代開始興(xing) 建的葛洲壩工程、年發電量創世界紀錄的三峽電站、總投資約1200億(yi) 元的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

  2020年,我國生產(chan) 原油1.95億(yi) 噸,生產(chan) 天然氣1925億(yi) 立方米、連續四年增產(chan) 超過100億(yi) 立方米,發電量超7.7萬(wan) 億(yi) 千瓦時。我國已從(cong) 能源行業(ye) “一窮二白”發展成為(wei) 世界能源生產(chan) 第一大國。

  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優(you) 化。西氣東(dong) 輸、西電東(dong) 送、北煤南運等重要通道翻山越嶺、渡江跨河,西北、東(dong) 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進口通道基本形成。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天然氣主幹管道超過8.7萬(wan) 公裏、石油主幹管道5.5萬(wan) 公裏、33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超過32萬(wan) 公裏。

  能源生產(chan) 結構更加低碳。伴隨著起重機的巨大轟鳴聲,遠景能源(海陽)海上風電產(chan) 業(ye) 園內(nei) ,工人們(men) 正忙著對風機進行安裝調試,“風電行業(ye) 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工廠保持滿負荷生產(chan) 。”產(chan) 業(ye) 園負責人說。新中國成立初期,原煤占能源生產(chan) 總量的比重高達96.3%。如今,我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均居世界首位,煤電裝機占比降至50%以下。不僅(jin) 如此,我國還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潔煤電供應體(ti) 係,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達到9.5億(yi) 千瓦。

  能源消費轉型更快,走上節能降耗、清潔綠色之路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動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hui) ,傳(chuan) 統能源利用方式加速轉變,清潔低碳轉型步伐明顯加快。

  節能優(you) 先,強化能耗強度控製。在中煤集團陝西公司煤化工基地,通過實施煤漿提濃、餘(yu) 熱鍋爐改造等多項舉(ju) 措,每年能降低能耗約44萬(wan) 噸標準煤。該公司技術負責人孫宗禮介紹,2020年企業(ye) 溫室氣體(ti) 排放總量同比下降了10.75%。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單位GDP能耗降低率波動較大,多數年份為(wei) 上升,改革開放之後基本保持下降態勢。相關(guan) 數據顯示,我國單位GDP能耗“十三五”期間下降近14%,2012年以來降低24.6%。

  電能替代,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全電改造後,汙染少了,居住體(ti) 驗更舒適,遊客入住率也更高。”“三間爿”民宿位於(yu) 浙江餘(yu) 姚市四明山腹地,經理王百能感慨,“過去用能主要靠上山砍柴或運煤氣,但我們(men) 算過賬,山裏燒一噸熱水,用煤氣比用電更貴,最重要的是用電更安全可靠。”

  “十三五”期間全國電能替代規模超過8000億(yi) 千瓦時,相當於(yu) 8個(ge) 三峽電站的年發電量。推動能源綠色生產(chan) 和消費,對碳排放強度(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1%。

  能源創新動力更足,從(cong) “跟跑並跑”向“創新主導”加速轉變

  全線澆築到頂!5月31日,世界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工程大壩建設迎來重大節點。水電站采用的100萬(wan) 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是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水電機組,也是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完全國產(chan) 化百萬(wan) 千瓦機組。“百萬(wan) 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研製成功,意味著我們(men) 攀上了世界水電的‘珠穆朗瑪峰’!”參與(yu) 研製的哈爾濱電氣集團電機公司副總工程師覃大清很自豪。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水輪發電機組主要從(cong) 國外進口,自製的發電機單機容量不超過200千瓦。從(cong) 1951年哈電集團電機公司自製的8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起步,到1960年投產(chan) 的7.25萬(wan) 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再到隨後的30萬(wan) 千瓦、70萬(wan) 千瓦、100萬(wan) 千瓦……水電裝備自主設計製造實現了大跨越。

  這是我國能源技術裝備自主創新的一個(ge) 縮影。看煤炭利用,國產(chan) 百萬(wan) 千瓦超超臨(lin) 界機組相繼投產(chan) 、研發建設世界首套百萬(wan) 噸級煤直接液化商業(ye) 裝置;看油氣開發,頁岩氣加速邁進大規模商業(ye) 化發展階段,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取得成功;看核電創新,“國和一號”和“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取得新突破;看風電光伏,國內(nei) 風電裝機90%以上采用國產(chan) 風機,光伏發電多次刷新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的。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我國在能源領域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一大批先進能源技術裝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其中水電業(ye) 務走進全球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光伏產(chan) 業(ye) 為(wei) 全球市場供應了超過70%的組件。

  惠民利民保障更實,居民用能條件和居住環境大幅改善

  “再也不用靠油燈照明了!通電以後,家裏買(mai) 了電視,我們(men) 可以更好了解外麵的世界。”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果芒村脫貧戶才桑至今難忘,2015年12月23日村裏正式通電的歡樂(le) 場景。這一天,果芒村等3處通電工程完成驗收,這意味著全國最後3.98萬(wan) 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徹底解決(jue) ,我國在發展中國家率先實現人人有電用。

  “用上電”還得“用好電”。通過實施小城鎮中心村農(nong) 網改造升級工程、農(nong) 村機井通電工程、貧困村通動力電工程等三大專(zhuan) 項工程,電網覆蓋範圍內(nei) 的農(nong) 村地區全部通上動力電,僅(jin) 機井通動力電一項就涉及農(nong) 田1.5億(yi) 畝(mu) ,每年可為(wei) 農(nong) 民節省灌溉成本100多億(yi) 元。

  “前幾年,掏爐灶,掏爐灰,滿手滿臉都是灰;如今用上天然氣,再也不用把火烤,再也燒不壞新棉襖……”河北霸州市的一位老大爺用自己編的順口溜,講述清潔取暖帶來的生活之變。“十三五”時期,我國因地製宜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替代散煤1.4億(yi) 噸以上,清潔取暖率提升到65%以上。

  能源產(chan) 業(ye) 扶貧效益十分明顯。其中光伏扶貧工程惠及415萬(wan) 貧困戶,每年可產(chan) 生發電收益約180億(yi) 元,相應安置公益崗位125萬(wan) 個(ge) ,成為(wei) 搬不走的“陽光銀行”。

  “未來,要繼續在能源改革發展實踐中踐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全麵貫徹‘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定走能源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國家能源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章建華說。

發布時間:2021年06月16日 09:2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