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亞(ya) 和讚比亞(ya) 都是在上世紀6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浪潮中新獨立的國家。獨立之初,這兩(liang) 國的經濟發展麵臨(lin) 很大困難。因此,坦、讚兩(liang) 國領導人向世界有關(guan) 國家請求援建一條連接兩(liang) 國的鐵路。一些西方國家考察後的結論是:修築坦讚鐵路沒有經濟意義(yi) 。
1965年2月,中國政府同意幫助修建一條由坦桑尼亞(ya) 到讚比亞(ya) 的鐵路。1967年6月,讚比亞(ya) 總統卡翁達訪華時,與(yu) 中國商定了修建坦讚鐵路的相關(guan) 事宜。同年9月5日,中國、坦桑尼亞(ya) 、讚比亞(ya) 三國政府在北京簽訂《關(guan) 於(yu) 修建坦桑尼亞(ya) --讚比亞(ya) 鐵路的協定》。
圖為(wei) 中國援助坦讚鐵路的首批機車運抵坦桑尼亞(ya) 達累斯薩拉姆港口。新華社圖片
1968年5月,中國派出勘探人員在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中開始進行全線的勘測設計。在勘測途中,一位勘測員被毒蜂蜇得遍體(ti) 鱗傷(shang) ,不幸去世。麵對生命威脅,中國的勘測設計隊克服種種困難,用兩(liang) 年時間完成了勘測任務。1970年10月26日和28日,坦桑尼亞(ya) 總統尼雷爾和讚比亞(ya) 總統卡翁達先後在坦讚鐵路的兩(liang) 端主持奠基儀(yi) 式。隨後幾年間,中國共派出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5萬(wan) 人次,在缺醫少藥、食品短缺、氣候炎熱、疾病流行的艱苦條件下,同當地工程技術人員一起,為(wei) 高質量地完成築路任務而戰鬥。采石工們(men) 冒著40多攝氏度的高溫,頭上烈日曬,腳下石頭烤;鏟運機手們(men) ,上車一身汗,開車一身土,下車一身泥。在修建坦讚鐵路過程中,中國共有60餘(yu) 人長眠在了坦讚大地上。
圖為(wei) 讚比亞(ya) 魯西瓦西湖畔的少年兒(er) 童歡迎坦讚鐵路的列車通到他們(men) 的家鄉(xiang) 。新華社圖片
經過5年多的艱苦努力,坦讚鐵路於(yu) 1975年10月試辦運營,1976年5月完成了全線工程收尾和設備安裝配套等工作。“鋼鐵斑馬”終於(yu) 馳騁在千裏莽原上。卡翁達總統後來說:坦讚鐵路是“我們(men) 與(yu) 中國友誼和團結的紀念碑。”
坦讚鐵路全長1860.5公裏,是一條貫通東(dong) 非和中南非的大幹線,極大地改善了坦、讚兩(liang) 國的交通運輸狀況。鐵路越過“地球的傷(shang) 疤”--東(dong) 非大裂穀,穿過高山深穀、懸崖峭壁、河流湖泊、森林草原與(yu) 大沼澤地,地形地貌極其複雜,高低落差極大。一位西方工程師在參觀過坦讚鐵路後,感歎地說:“隻有修建過萬(wan) 裏長城的民族,才能修建出如此高質量、高標準的鐵路。”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