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成就舉(ju) 世矚目。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改革創新,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ye) 化曆程,使我國從(cong) 一個(ge) 落後的農(nong) 業(ye) 國躍升為(wei) 製造業(ye) 大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製造業(ye) 是國家經濟命脈所係”“要堅定不移把製造業(ye) 和實體(ti) 經濟做強做優(you) 做大”“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至2020年,我國製造業(ye) 增加值從(cong) 16.98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6.59萬(wan) 億(yi) 元,連續11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極大增強了我國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第一製造大國地位更穩固
走進秦皇島玻璃博物館展廳,一份1921年簽署的合同引人注目。“這是與(yu) 比利時合資興(xing) 建玻璃工廠的合同。”講解員介紹,合同簽署後第三年,秦皇島耀華玻璃廠投產(chan) ,從(cong) 此開啟了中國玻璃產(chan) 業(ye) 發展之路。
彈指一揮間,2020年,我國平板玻璃產(chan) 量達94572.3萬(wan) 重量箱,約占世界總產(chan) 量58%。福耀玻璃更是以25%的市場占有率穩穩占據全球汽車玻璃市場前列。
小小玻璃行業(ye) 見證著我國製造業(ye) 百年間的巨大變化。
製造業(ye) 生產(chan) 突飛猛進,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我國工業(ye) 增加值1952年為(wei) 120億(yi) 元,1978年達到1621億(yi) 元,1992年突破1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2007年突破10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2012年突破20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2018年突破30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2020年達到31.3萬(wan) 億(yi) 元。
工業(ye) 生產(chan) 能力迅猛增長,主要產(chan) 品產(chan) 量居世界前列。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擁有41個(ge) 工業(ye) 大類、207個(ge) 中類、666個(ge) 小類。2020年,我國已有220多種工業(ye) 產(chan) 品產(chan) 量居世界第一位。
製造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顯著增強。2020年,我國貨物出口總額達179326億(yi) 元,連續12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地位。2020年,我國有133家企業(ye) 進入世界500強榜單,比2012年增加54家。高鐵、核電、4G/5G等成體(ti) 係走出國門,“中國製造”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的影響力持續攀升。
重點領域創新取得新突破
5月底,中信重工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工人正在緊張地裝配調試。“預計6月下旬這個(ge) ‘大家夥(huo) ’就能完成整機調試正式下線,到時候地下工程施工就如虎添翼了!”中信重工礦研院副院長崔郎郎興(xing) 奮地介紹,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台用於(yu) 城市豎井全機械法施工的包絡成形豎井掘進機。下線後,相較傳(chuan) 統工法,可提升施工效率超100%,降低施工成本約50%。
豎井掘進機的成功研發是我國加速從(cong) 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一個(ge) 縮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製造業(ye)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chuan) 信、“天問”登火、大飛機首飛,萬(wan) 米載人深潛器、極地破冰科考船相繼建成交付……一件件大國重器橫空出世,一批批重大裝備實現突破,在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
製造業(ye) 重點領域創新成果接連湧現的背後,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
研發實力不斷提升。從(cong) 2012年到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研發支出總額由0.72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1.4萬(wan) 億(yi) 元,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ye) 占比從(cong) 13.7%提高到34.2%。2016年至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7.7%,研發投入強度由0.94%提高至1.32%。
研發成果日益豐(feng) 碩。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121.8萬(wan) 件,比2012年增長近3.4倍,製造業(ye) 每億(yi) 元營業(ye) 收入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達到1.24件。據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專(zhuan) 利申請量繼續領跑全球。
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邁出新步伐
走進長安汽車兩(liang) 江工廠焊裝車間,數百個(ge) 機器人靈活地旋轉、搬運、組裝、焊接,暢銷車型UNI-K的白車身隨著傳(chuan) 送帶被送往下一道工序。“我們(men) 為(wei) UNI-K推出了線上下單服務,不管是車型配置、車身外觀還是車內(nei) 配飾,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個(ge) 性化定製。”長安汽車兩(liang) 江工廠總經理範正文說。
滿足消費者個(ge) 性化定製的需求,離不開長安汽車與(yu) 數字化、智能化的深度“牽手”。作為(wei) 中國汽車行業(ye) 首家“國家智能製造示範企業(ye) ”,兩(liang) 江工廠衝(chong) 壓、焊接、塗裝等環節的智能化程度已達到90%以上,可以輕鬆實現柔性製造、訂單生產(chan)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ye) 化道路,大力推動信息化與(yu) 工業(ye) 化深度融合,深入開展智能製造,引領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邁出新步伐。工信部統計顯示,我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生產(chan) 設備數字化率、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分別從(cong) 2015年的42.9%、45.4%和37.3%提高到2020年的49.9%、52.1%和43.5%。
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我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加快,提前兩(liang) 年完成“十三五”時期鋼鐵行業(ye) 去產(chan) 能1.5億(yi) 噸目標。與(yu) 此同時,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先進製造業(ye) 加速壯大,高技術製造業(ye) 、裝備製造業(ye) 增速明顯高於(yu) 製造業(ye) 平均增速,其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分別從(cong) 2015年的11.8%、31.8%上升到2020年的15.1%、33.7%。
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建成17家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183家省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到2025年,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將增至40家左右;2021年,製造業(ye) 強鏈補鏈也在加速推進……進入新發展階段,製造強國建設正大步邁上新台階。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