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瀲灩、白雲(yun) 悠然,飛鳥在遼闊的草原上空一閃而過,三五成群的藏野驢、藏原羚在遠處或悠閑覓食,或追逐嬉戲。
6月8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又名“拉姆灘”的青海湖仙女灣,實地察看青海湖環境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
駐足於(yu) 青海湖沿湖修建的木質棧道上,總書(shu) 記指出,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連山,這一次專(zhuan) 門來看看青海湖,並深情囑托:“要把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好、生態資源保護好,把國家生態戰略落實好、國家公園建設好。”
有著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長江、黃河、瀾滄江3條大河發源地的“中華水塔”三江源和祁連山脈的大美青海,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既是豐(feng) 富的生態資源寶庫,又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2016年3月,總書(shu) 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搞好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統籌推進生態工程、節能減排、環境整治、美麗(li) 城鄉(xiang) 建設,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使青海成為(wei) 美麗(li) 中國的亮麗(li) 名片。
也是在這一年,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wei) 我國第一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啟動,地區生態保護從(cong) 原來的應急式保護向常態化、持續性保護升級。
同年8月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青海西寧市考察。在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總書(shu) 記結合多媒體(ti) 演示,聽取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總體(ti) 情況和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及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工作情況介紹。考察期間,總書(shu) 記進一步強調要搞好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
時隔五年,總書(shu) 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又對青海提出明確要求,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上走在前頭,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wei) 青海的優(you) 勢和驕傲,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國家公園保護的是全國最精華、最珍貴、最核心的自然生態資源,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地方。建立國家公園體(ti) 製,是黨(dang) 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是生態文明和美麗(li) 中國建設具有全局性統領性和標誌性的重大製度創新。
如今,三江源、祁連山(青海片區)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已順利通過評估驗收。今年5月初,《青海湖國家公園總體(ti) 規劃》也通過了國家級專(zhuan) 家權威論證。青海正在形成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自然公園為(wei) 補充的自然保護地新體(ti) 係。
此次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來到青海湖實地察看環境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可以說是對青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驗收”,同時也是鼓勁兒(er) 。
6月的青海湖,成群的水鳥在水麵遊弋,發出陣陣鳴叫,成千上萬(wan) 尾湟魚逆流而上,在青海湖補給河流湍急的水勢下,一邊遊一邊產(chan) 卵,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魚”的湟魚洄遊奇觀。
近年來,從(cong) 青海湖裸鯉資源瀕臨(lin) 枯竭到“魚翔淺底”,從(cong) 旗艦物種普氏原羚瀕臨(lin) 滅絕到種群不斷擴大,從(cong) 麵積持續縮小被擔憂會(hui) 成為(wei) 第二個(ge) 羅布泊,到水位連漲、大湖“王者歸來”……“高原藍寶石”青海湖正在展現出動人的自然之美,周邊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生物多樣性日益豐(feng) 富。
“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如今,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題,而生態環境是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底線和支撐。
“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必須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後代負責。”總書(shu) 記的囑托著眼於(yu) 人民幸福,也著眼於(yu)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偉(wei) 大複興(xing) 。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