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天天讀】6月14日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重要論述

  1944年6月14日

  《解放日報》發表毛澤東(dong) 寫(xie) 的社論《紀念聯合國日,保衛西安與(yu) 西北!》。社論指出:歐洲與(yu) 太平洋早已轉入進攻,歐洲且已進入決(jue) 戰階段,但是日寇還在向中國進攻,中國不但還沒有轉入進攻的跡象,而且還不能停止退卻,這是今天中國的新形勢。中國境內(nei) 也有兩(liang) 種情況,敵後戰場在進攻,正麵戰場在退卻。這是什麽(me) 理由呢?原因很簡單,共產(chan) 黨(dang) 堅持團結與(yu) 民主,在那裏充滿抗敵衛國的愛國精神與(yu) 再接再厲的朝氣。國民黨(dang) 不然,沒有團結與(yu) 民主方針,已屬中外皆知;隻知伸手向同盟國要東(dong) 西,滿心依賴同盟國打日本,很少自力更生的意圖與(yu) 計劃。我們(men) 希望我們(men) 的政府及國民黨(dang) 統治人士即刻進行嚴(yan) 肅的自我批評,修改自己的政策。惟有團結與(yu) 民主,離了這些,軍(jun) 事危機是無法解決(jue) 的。目前最嚴(yan) 重的任務是保衛西安,保衛陝西與(yu) 西北。這篇社論收入《毛澤東(dong) 文集》第三卷。

  1950年6月14日—23日

  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hui) 議在北京舉(ju) 行。毛澤東(dong) 致開幕詞,指出:我們(men) 有偉(wei) 大而正確的《共同綱領》以為(wei) 檢查工作討論問題的準則。《共同綱領》必須充分地付之實行,這是我們(men) 國家現時的根本大法。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及其選出的全國委員會(hui) ,是團結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dang) 派、各人民團體(ti) 及各界民主人士的偉(wei) 大的統一戰線的政治組織,我們(men) 必須鞏固這種團結,鞏固我們(men) 的統一戰線,領導全國人民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劉少奇作《關(guan) 於(yu) 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草案)》和土地改革中若幹應該注意的事項,進行具體(ti) 說明。報告指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內(nei) 容,就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nong) 民。這樣,當作一個(ge) 階級來說,就在社會(hui) 上廢除了地主這一個(ge) 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製改變為(wei) 農(nong) 民的土地所有製。這樣一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曆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為(wei) 什麽(me) 要進行這種改革?簡單地說,就是因為(wei) 中國原來的土地製度極不合理。鄉(xiang) 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農(nong) 、貧農(nong) 及一部分雇農(nong) 耕種的,但他們(men) 隻對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權,對大部分土地則沒有所有權。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按照土地改革法草案第一條的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製,實行農(nong) 民的土地所有製,借以解放農(nong) 村生產(chan) 力,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為(wei) 新中國的工業(ye) 化開辟道路。我們(men) 在土地改革中的總路線,應該是依靠貧農(nong) 、雇農(nong) ,團結中農(nong) ,中立富農(nong) ,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製度,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

  在第二天的會(hui) 議上,陳雲(yun) 作關(guan) 於(yu) 經濟形勢、調整工商業(ye) 和稅收諸問題的報告。報告指出:目前工商業(ye) 出現了一些困難,這是社會(hui) 經濟結構在重新改組中帶來的暫時性困難。解決(jue) 這些困難,可爭(zheng) 取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為(wei) 著發展商品的交流,國家允許私人資本經營商業(ye) ,人民政府保護一切有利於(yu) 國計民生的資本家的利益,但同時反對一切有害於(yu) 國計民生而從(cong) 事投機搗亂(luan) 的行為(wei) ;國營經濟是一切社會(hui) 經濟成分的領導力量。這些是我們(men) 調整公私經濟關(guan) 係的基本出發點。

  周恩來在十六日的大會(hui) 上作政治報告,指出:我們(men) 既要照顧政策和領導的統一,又要注意因地製宜,不要把一切都集中到中央。要想把各級政府的工作做好,就要層層負責,分區負責,集中領導,分工合作。報告強調:從(cong) 政策上說來,今天中國的經濟建設是新民主主義(yi) 的,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是節製資本,不是擠走資本;是改組經濟結構,不是破壞經濟結構。

  毛澤東(dong) 二十三日致閉幕詞《做一個(ge) 完全的革命派》。他指出:戰爭(zheng) 和土改是在新民主主義(yi) 的曆史時期內(nei) 考驗全中國一切人們(men) 、一切黨(dang) 派的兩(liang) 個(ge) “關(guan) ”。戰爭(zheng) 一關(guan) ,已經基本上過去了,現在是要過土改一關(guan) 。隻要戰爭(zheng) 關(guan) 、土改關(guan) 都過去了,剩下的一關(guan) 就將容易過去,那就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關(guan) ,在全國範圍內(nei) 實行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的那一關(guan) 。在這個(ge) 遠大目標上,在國外,我們(men) 必須堅固地團結蘇聯、各人民民主國家及全世界一切和平民主力量;在國內(nei) ,我們(men) 必須鞏固已經建立的偉(wei) 大的有威信的革命統一戰線。要達到鞏固革命統一戰線的目的,必須采取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人民民主專(zhuan) 政有兩(liang) 個(ge) 方法,對敵人說來是用專(zhuan) 政的方法。對人民說來則與(yu) 此相反,不是用強迫的方法,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向他們(men) 進行教育和說服的工作。這種教育工作是人民內(nei) 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

  毛澤東(dong) 的開幕詞和閉幕詞合編收入《毛澤東(dong) 文集》第六卷;劉少奇的報告收入《劉少奇選集》下卷;陳雲(yun) 的報告收入《陳雲(yun) 文選》第二卷。

  1954年6月14日

  毛澤東(dong) 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hui) 第三十次會(hui) 議並講話,進一步闡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講話指出:這個(ge) 憲法草案所以得人心,理由之一,就是起草憲法采取了領導機關(guan) 的意見和廣大群眾(zhong) 的意見相結合的方法。一切重要的立法都要采用這個(ge) 方法。這個(ge) 憲法草案的原則基本上是兩(liang) 個(ge) :民主原則和社會(hui) 主義(yi) 原則。人民民主的原則貫串在我們(men) 整個(ge) 憲法中。另一個(ge) 是社會(hui) 主義(yi) 原則。我國現在就有社會(hui) 主義(yi) 。憲法中規定,一定要完成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實現國家的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談到憲法的意義(yi) ,他指出:一個(ge) 團體(ti) 要有一個(ge) 章程,一個(ge) 國家也要有一個(ge) 章程,憲法就是一個(ge) 總章程,是根本大法。用憲法這樣一個(ge) 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會(hui) 主義(yi) 原則固定下來,使全國人民有一條清楚的軌道,使全國人民感到有一條清楚的明確的和正確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國人民的積極性。我們(men) 的這個(ge) 憲法,是社會(hui) 主義(yi) 類型的憲法,但還不是完全社會(hui) 主義(yi) 的憲法,它是一個(ge) 過渡時期的憲法。我們(men) 現在要團結全國人民,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和應當團結的力量,為(wei) 建設一個(ge) 偉(wei) 大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而奮鬥。這個(ge) 憲法就是為(wei) 這個(ge) 目的而寫(xie) 的。這篇講話收入《毛澤東(dong) 文集》第六卷。

  1986年6月14日

  鄧小平在會(hui) 見秘魯部長會(hui) 議主席卡斯特羅時指出:中國的經驗可以研究,但不能照搬。我們(men) 重要的曆史經驗就是反對教條主義(yi) 。我們(men) 建國幾十年來做了些事,也經曆了很曲折的道路。一條最根本的經驗就是,當我們(men) 完全根據自己的實際,遵照毛澤東(dong) 主席實事求是的精神製定政策時,我們(men) 就會(hui) 成功,否則就會(hui) 受到挫折。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後,我們(men) 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和自己的實際情況製定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的政策。至今七年多的時間證明,根據自己的特點製定的一係列政策對我們(men) 來說是正確的,有效的。中國的經驗合乎中國的實際,不一定合乎別國的實際。一定要尊重曆史,尊重自己的現狀,一切從(cong) 自己的情況出發。作為(wei) 發展中國家,我們(men) 在前進中總會(hui) 遇到不少困難,但隻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采取獨立自主的政策,總會(hui) 勝利。犯錯誤是難免的,有了錯誤就總結經驗,跟人民講清楚,取得人民的支持,困難就可以克服,我們(men) 的事業(ye) 就會(hui) 前進。

  1994年6月14日

  江澤民在全國教育工作會(hui) 議上的講話中強調,要把教育擺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他指出:在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有近十二億(yi) 人口、資源相對不足、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依靠什麽(me) 來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宏偉(wei) 目標呢?具有決(jue) 定性意義(yi) 的一條,就是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真正把教育擺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在整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教育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始終堅持,不能動搖。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努力培養(yang) 德智體(ti) 全麵發展的“四有”新人。這篇講話的主要部分以《振興(xing)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為(wei) 題,收入《江澤民文選》第一卷。

  2019年6月14日

  習(xi) 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hui) 第十九次會(hui) 議並發表講話,指出要從(cong) “上海精神”中發掘智慧,從(cong) 團結合作中獲取力量,把上海合作組織打造成團結互信、安危共擔、互利共贏、包容互鑒的典範,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ti) 。 他強調,麵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戰,我們(men) 要展現應有的國際擔當,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維護以聯合國為(wei) 核心的國際體(ti) 係,促進多邊主義(yi) 和自由貿易,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上海合作組織要完善夥(huo) 伴關(guan) 係布局,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共同致力於(yu) 促進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讓我們(men) 秉持“上海精神”,凝心聚力,務實篤行,共同創造上海合作組織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9年6月14日

  習(xi) 近平在出席中俄蒙元首第五次會(hui) 晤時就推進三方合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從(cong) 戰略上引領好三方合作。要深化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加強協調和配合。二是以重點合作帶動三方合作。三方要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框架內(nei) 合作項目落地實施,促進三方通關(guan) 便利化,推動重點口岸升級改造,深入開展地方合作。三是擴大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nei) 協調和配合。上海合作組織在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各國發展繁榮方麵的作用更加突出。越來越多國家希望加強同上合組織合作。希望蒙方發揮自身優(you) 勢,深度參與(yu) 上合組織合作,更多分享地區合作機遇,更有效推動中俄蒙三方合作。

黨(dang) 史回眸

  1950年

  6月14日-23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hui) 舉(ju) 行第二次會(hui) 議。會(hui) 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改革封建土地製度問題。會(hui) 上,劉少奇作《關(guan) 於(yu) 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闡明了土地改革的重大意義(yi) 和黨(dang) 的方針政策。毛澤東(dong) 在閉幕詞中號召包括民族資產(chan) 階級、各民主黨(dang) 派在內(nei) 的各階層人士積極支持土地改革,像過去過好戰爭(zheng) 關(guan) 一樣,過好土改關(guan) ,將來再過好社會(hui) 主義(yi) 關(guan) ,做一個(ge) 完全的革命派。會(hui) 議討論和同意了劉少奇的報告及中共中央建議的土地改革法草案。

  1953年

  6月14日-8月13日 中共中央召開全國財經工作會(hui) 議。會(hui) 議著重討論了貫徹執行過渡時期總路線問題,提出了我國第一個(ge) 五年建設計劃。這個(ge) 計劃草案從(cong) 1951年即著手編製,經過多次修改,提交這次會(hui) 議討論。第一個(ge) 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ge) 重點項目為(wei) 中心的、由限額以上的649個(ge) 建設單位組成的工業(ye) 建設,建立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集體(ti) 所有製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並發展手工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建立對於(yu) 農(nong) 業(ye) 和手工業(ye) 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的初步基礎;基本把資本主義(yi) 工商業(ye) 納入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yi) 軌道,建立對於(yu) 私營工商業(ye) 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的基礎。在五年內(nei) ,全國經濟和文教建設的投資總額為(wei) 760多億(yi) 元(折合黃金七億(yi) 兩(liang) 以上)。用這樣大量的投資進行國家建設,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空前的。這個(ge) 計劃後來在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上正式通過。第一個(ge) 五年計劃的製定和執行,為(wei) 我國的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奠定了初步基礎,並開始形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ti) 製。

曆史瞬間

1950年6月14日至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

1950年6月14日至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發布時間:2021年06月09日 14:29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