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陝西篇】推動基層黨建融合 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構建“大黨建” 實幹開新局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建立“民有所呼、我有所行”機製、打造“15分鍾服務圈”、推行“一站式”服務、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近年來,陝西以構建“大黨(dang) 建”工作格局為(wei) 基礎,突出實踐實幹實效,通過構建基層治理“指揮鏈”,把支部建在市場裏、商圈中、產(chan) 業(ye) 鏈上,不僅(jin) 實現了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製銜接、功能優(you) 化,也為(wei) 陝西加快新時代追趕超越、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黨(dang) 建引領人才下沉

  築牢產(chan) 業(ye) 發展“壓艙石”

  “他是我們(men) 柞水脫貧攻堅的‘活地圖’。”這是同事對柞水縣扶貧開發局局長史高純的評價(jia) ,當地脫貧情況他了如指掌。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於(yu) 精準。每一戶的致貧原因都不同,如何找準致貧原因,做到精準施策,沒有現成的可供參考借鑒的做法。

  “與(yu) 貧困戶的深入交流是做好扶貧工作的關(guan) 鍵,隻有了解他們(men) 真正的困難所在,才能對症下藥。”史高純說。為(wei) 掌握最真實的貧困狀況,分析脫貧退出的難點短板,他帶領同事進村入戶、調查摸底,經常吃在車裏、睡在單位,方便麵當幹糧,沙發就是床。

  脫貧攻堅,產(chan) 業(ye) 帶動,這其中,人才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7年,柞水將木耳確定為(wei) 全縣重點扶貧產(chan) 業(ye) ,堅持黨(dang) 建引領木耳產(chan) 業(ye) 發展,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木耳產(chan) 業(ye) 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派駐132名群眾(zhong) 工作能力過硬、產(chan) 業(ye) 發展經驗豐(feng) 富的幹部擔任46個(ge) 木耳專(zhuan) 業(ye) 村第一書(shu) 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協調解決(jue) 土地流轉、廠房建設、產(chan) 品銷售等突出問題。

  目前,木耳產(chan) 業(ye) 已遍布柞水全縣80%以上的村子,全縣累計栽種木耳3億(yi) 餘(yu) 袋,創新推廣的“借袋還耳”“借棚還耳”的利益聯結方式,帶動了7000餘(yu) 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除了“下沉”黨(dang) 政人才,陝西還實施村級黨(dang) 組織帶頭人優(you) 化提升工程。按照黨(dang) 務幹部進“弱村”、經濟幹部進“窮村”、政法幹部進“亂(luan) 村”、科技幹部進“產(chan) 業(ye) 村”的原則,因村精準選派第一書(shu) 記。2015年以來,陝西全省先後選派第一書(shu) 記2.9萬(wan) 餘(yu) 名,駐村工作隊員90126名,至今仍有9300餘(yu) 人堅守扶貧一線,幫帶村兩(liang) 委班子特別是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提升履職能力。

  高質量基層黨(dang) 建

  實現高質量基層治理

  近年來,西安市蓮湖區積極探索“區域化黨(dang) 建”引領社會(hui) 治理之路,通過盤活區域最具活力與(yu) 價(jia) 值的資源,采取“以強帶弱”等多種形式,形成全領域統籌、全覆蓋推進、全方位引領的黨(dang) 建工作格局。

  為(wei) 何要推行基層黨(dang) 建的融合模式?時任西關(guan) 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趙鋒有一個(ge) 形象的比喻,“基層黨(dang) 組織間相加、相融、引領、共贏的過程,就像先做朋友,再做親(qin) 戚,最後成為(wei) 一家人。”

  在黨(dang) 建的引領下,原本互不隸屬的單位結對共建,不僅(jin) 共同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還搭建起資源共享的橋梁,實現了基層治理互動雙贏。

  通過共駐共建,基層社區黨(dang) 組織和轄區企業(ye) 黨(dang) 組織正逐漸形成和諧互動,推動城市基層黨(dang) 建由街道社區黨(dang) 組織的“獨角戲”逐步變成城市各領域黨(dang) 組織的“大合唱”。

  在西安奧體(ti) 中心道路建設指揮部的愛心公寓裏,來自寶雞的建設者家屬張妮正在打掃衛生。

  她的丈夫是參與(yu) 西安奧體(ti) 中心周邊路網建設的工人。因工地工期緊,丈夫自春節過後就再沒回過家。前來看望丈夫的她,一到工地就被安排到了愛心公寓免費居住。“就像家一樣。”張妮說。

  圍繞西安奧體(ti) 中心及周邊重點項目,西安國際港務區機關(guan) 黨(dang) 委探索打造“紅色紐帶·愛心公寓”和“幸福小鎮”,為(wei) 工地工人家屬探親(qin) 提供居所,傳(chuan) 遞黨(dang) 組織的溫暖和關(guan) 懷。為(wei) 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作用,該區還在西安奧體(ti) 中心及周邊重點項目建立了黨(dang) 員先鋒隊和管委會(hui) 黨(dang) 員聯係製度,激發大家攻堅克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借鑒經濟工作項目管理的理念和思路,陝西多地以基層黨(dang) 建工作項目化為(wei) 抓手,找準黨(dang) 建工作與(yu) 業(ye) 務工作的融入點,推進創新活動有效開展,把黨(dang) 建工作“軟任務”變成“硬指標”,促使黨(dang) 建工作由“虛”變“實”,由“路線圖”變“施工圖”。

  突出民生服務

  提高人民“幸福指數”

  “村上的網格員比家人對我都好,經常都來看我呢,還主動幫我解決(jue) 問題。”家住白水縣城關(guan) 街道西文化村的村民雷誌明感激地說。

  年逾七旬的雷誌明,家中有百歲老母親(qin) ,妻子殘疾,兒(er) 子常年在外務工,生活困難。得知他的情況,網格員為(wei) 其申請辦理低保、帶領村醫檢查身體(ti) ,還不定期到家中看望。

  從(cong) 社區網格化管理入手,陝西整合黨(dang) 建、政務和社會(hui) 服務等各種資源,把黨(dang) 建工作做實,形成“心連心”的黨(dang) 群幹群關(guan) 係。

  春光明媚的4月,旬邑縣的8所小學和幼兒(er) 園的7000多名小朋友,雙頰紅潤,神情認真,一個(ge) 個(ge) 坐得端端正正,隊列排得整整齊齊。這是他們(men) 第一次現場欣賞兒(er) 童劇。

  鹹陽市下功夫做實民生“裏子”,這台兒(er) 童劇是一場特意安排的惠民演出,旨在讓革命老區、山村校園的孩子增長見識、增進對藝術的了解。

  “我們(men) 要讓全麵小康社會(hui) 的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指數’。”鹹陽市委書(shu) 記楊長亞(ya) 說。

  “現如今,幹部作風真的大變樣。有啥難事,我們(men) 動嘴,幹部跑腿。”駐村幹部推行的“代辦製”,讓長武縣彭公鎮馬坊村的五保老人黎歲狗感慨不已。

  近3年,陝西累計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dang) 組織3992個(ge) ,扶貧幹部隊伍能力整體(ti) 提升,村集體(ti) 經濟扶持壯大,探索了多種經營模式,帶動4600個(ge) “空殼村”實現集體(ti) 經濟從(cong) 無到有的轉變,變“輸血”為(wei) “造血”,為(wei) 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有力支撐。

發布時間:2021年06月02日 11:18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