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這是共商科技創新發展大計的盛會(hui) ,這是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號角。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hui) 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回顧我國科技事業(ye) 取得的新的曆史性成就,著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演化趨勢,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重大部署,為(wei) 我們(men) 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指明了路徑。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突飛猛進,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是大勢所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握時代潮流、立足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對於(yu)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yi) 。

  堅持問題導向、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突破口。實踐反複證明,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的。許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源還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dong) 西沒有搞清楚。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一方麵要下好“先手棋”,重視基礎研究;一方麵要打通“最後一公裏”,促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融合。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在關(guan) 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發力突破,方能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堅持係統思維、凝聚創新合力,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依托。科技強國競爭(zheng) ,比拚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一支體(ti) 現國家意誌、服務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水平的“國家隊”,是科技事業(ye) 發展的重中之重。作為(wei)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等肩負重任、大有可為(wei) 。調動各方麵積極性,發揮各自特色優(you) 勢,方能握指成拳、形成合力,破解影響製約國家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的重大科技問題。

  弘揚改革精神、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不竭動力。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深化改革的領域。當前,我國創新能力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打破瓶頸製約,必須持續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從(cong) 健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到抓好完善評價(jia) 製度等基礎改革;從(cong) 推動科技管理職能轉變,到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一係列改革舉(ju) 措,歸根結底就是要破除一切製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製度藩籬,形成支持全麵創新的基礎製度,讓創新潛力得到充分釋放。

  強化人才優(you) 先意識,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所在。功以才成,業(ye) 由才廣。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you) 勢。建設全球人才高地,既要在“培養(yang) ”上下功夫,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科技人才;也要在“管理”上用心思,將科研人員從(cong) 繁瑣、不必要的體(ti) 製機製束縛中解放出來,破除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的幹擾,確保其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科技創新和研發中去。

  不拒眾(zhong) 流,方為(wei) 江海。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科技自立自強與(yu) 開放合作從(cong) 來不是對立關(guan) 係,而是辯證統一的。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應有之義(yi) 。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問題,深度參與(yu) 全球科技治理,拓展合作空間,構建開放創新生態,我們(men) 就能在更高起點上推進科技創新,為(wei) 人類進步貢獻更多中國智慧,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更大貢獻。

發布時間:2021年05月30日 11:48 來源:新華社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