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煉成鋼|“863計劃”是由四位科學家的一份聯名建議書開啟的

來源:中央黨(dang) 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1986年2月的一個(ge) 夜晚,無線電電子學家陳芳允來到中科院宿舍樓,敲開了光學家王大珩的家門。這兩(liang) 位為(wei) 共和國科技前途而焦慮的“兩(liang) 彈一星”元勳,徹夜長談。他們(men) 達成一個(ge) 共識:中國必須盡快提出自己的高科技發展計劃。於(yu) 是,他們(men) 與(yu) 核物理學家王淦昌、航天技術及自動控製專(zhuan) 家楊嘉墀一起,聯名起草了一份《關(guan) 於(yu) 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四位科學家建議,中國要從(cong) 現在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資金和人力跟蹤新技術的發展進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經濟實力相當好時再說,否則就會(hui) 貽誤時機,真正的新技術是引進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