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提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hui) 上,就講政治問題講了一段極為(wei) 重要的話:“我們(men) 黨(dang) 要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長長久久推進下去,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善於(yu) 從(cong) 政治上看問題,善於(yu) 把握政治大局,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為(wei) 什麽(me)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特別提醒全黨(dang) 同誌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善於(yu) 從(cong) 政治上看問題,善於(yu) 把握政治大局”,並且著重提出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因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和國家正處在一個(ge) 新的曆史起點上,無論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都會(hui) 遇到許多過去從(cong) 來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而要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善於(yu) 把握政治大局。我們(men) 遇到的問題多得很,但隻要善於(yu) 把握政治大局,那些具體(ti) 問題就不難解決(jue) 。否則就會(hui) 窮於(yu) 應付,甚至會(hui) 因應對不當而付出重大代價(jia) 。
對於(yu) 怎樣把握政治大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了要點: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學習(xi) 曆史特別是學習(xi) 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更好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一重要要求。毛澤東(dong) 同誌在《實踐論》中指出:“一切真知都是從(cong) 直接經驗發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經驗,事實上多數的知識都是間接經驗的東(dong) 西,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識。這些知識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經驗的東(dong) 西”。他所說的“古人”,包括所有前人在內(nei) ,他們(men) 的經驗對我們(men) 十分重要。這就闡明了學習(xi) 曆史的重要意義(yi) 。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曆史是一部光輝的曆史,有非常豐(feng) 富的精神財富。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決(jue) 定在全黨(dang) 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其目的就包括教育全黨(dang) 特別是黨(dang) 的各級領導幹部從(cong) 黨(dang) 的曆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學會(hui) 從(cong) 政治上看問題,學會(hui) 在應對複雜多變的形勢時始終清醒地把握政治大局,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提高政治判斷力
人們(men) 的行動總是基於(yu) 他們(men) 對事物的判斷,而要對事物作出正確判斷並不容易。事物往往多麵而複雜,有時還示人以假象。如果隻看到事物的某些現象而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隻看到事物的局部而沒有看到它的全貌,隻看到事物一時的表現而沒有看到它未來的發展,隻看到這個(ge) 那個(ge) 事物而沒有看到它們(men) 之間的相互聯係和相互影響,就匆匆忙忙作出判斷,還以為(wei) 這種判斷是有根據的,那就很危險。因為(wei) 在這種情況下會(hui) 作出片麵的、錯誤的判斷,甚至會(hui) 導致嚴(yan) 重的政治失誤。
在認識周圍事物和處理重大問題時,隻有抱著“如臨(lin) 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慎重而反複地比較不同選擇的利弊得失,才能作出正確判斷。
作出正確判斷,最重要的是符合實際。這一曆史經驗,可以從(cong) 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上找到許多例證。其中很著名的例子就是全民族抗日戰爭(zheng) 爆發後不久,在國內(nei) 一些人中曾出現“亡國論”和“速勝論”兩(liang) 種判斷。作出這些錯誤判斷並不是偶然的,也可以舉(ju) 出一些事實作為(wei) 論據,但都是片麵的事實。毛澤東(dong) 同誌此時寫(xie) 出《論持久戰》,具體(ti) 比較了中日雙方的長處和弱點,認為(wei) 中國的抗戰必將取得勝利,但會(hui) 是持久戰,並指出它的發展要經曆三個(ge) 階段,以及每個(ge) 階段所應采取的方針政策。有了這個(ge) 判斷和應對之方,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zheng) 期間盡管幾經曲折,但一直心中有數。事實證明,毛澤東(dong) 同誌的判斷完全正確。
科學的預見性,對於(yu) 提高政治判斷力有著重要意義(yi) 。全國解放戰爭(zheng) 時期,毛澤東(dong) 同誌在1947年12月作了《目前形勢和我們(men) 的任務》的報告。那時候,國民黨(dang) 當局還控製著全國絕大多數地域,包括幾乎所有工商業(ye) 發達、人口眾(zhong) 多的大城市;軍(jun) 隊人數仍大大超過人民解放軍(jun) ,還有用美式武器裝備起來的部隊,並且繼續得到美國政府的援助。那時,恐怕很少有人會(hui) 想到,再過一年多,人民解放戰爭(zheng) 將取得全麵勝利,新中國即將誕生。但毛澤東(dong) 同誌對當時的局勢明確作出判斷:“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zheng) ,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ge) 轉折點。”“這是一個(ge) 曆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yi) 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個(ge) 事變一經發生,它就將必然地走向全國的勝利。”
毛澤東(dong) 同誌這個(ge) 重大判斷,首先是從(cong) 政治上看問題的結果。他分析:國民黨(dang) 區域的人心動向變了,蔣介石被孤立起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站到了我們(men) 方麵。人心向背,這是決(jue) 定一切的。在軍(jun) 事上,人民解放軍(jun) 已在曆史上第一次從(cong) 防禦轉入進攻,它同人心的變化聯係在一起,是不可逆轉的。在經濟上,蔣介石集團的問題已經很嚴(yan) 重了。有了這個(ge) 大判斷,才能果斷地作出隨後的重大決(jue) 策,包括發布“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五一口號、發動三大戰略決(jue) 戰等等。這樣,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自然地被提到現實日程上來。
新中國成立後,黨(dang) 中央的重大決(jue) 策也是建立在對政治大局的正確判斷之上。1953年,黨(dang) 中央看到國民經濟已經恢複,第一個(ge) 五年建設計劃已開始實施,社會(hui) 主義(yi) 的政治、文化和經濟因素在全國已取得重大發展,朝鮮戰爭(zheng) 的停戰協定已經簽訂。在全國大局發生重大變化的條件下,黨(dang) 中央果斷製定以“一化三改”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幾年內(nei) 在全國建立起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這是中國曆史上最深刻最偉(wei) 大的社會(hui) 變革,為(wei) 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盡管具體(ti) 工作中有不足之處,但沒有當年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也就沒有今天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發展。
黨(dang) 中央十分關(guan) 注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所處的曆史方位和發展階段,這是政治上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定力的基本依據。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作出把黨(dang) 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jue) 策,使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的曆史發展時期。經過幾年實踐探索,到1987年黨(dang) 的十三大召開前夕,鄧小平同誌又對中國的全局作出重要判斷:“社會(hui) 主義(yi) 本身是共產(chan) 主義(yi) 的初級階段,而我們(men) 中國又處在社會(hui) 主義(yi) 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cong) 這個(ge) 實際出發,根據這個(ge) 實際來製訂規劃。”據此,鄧小平同誌提出黨(dang) 在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他還特別告誡黨(dang) 內(nei) 同誌:“我講的東(dong) 西都不是從(cong) 小角度講的,而是從(cong) 大局講的。”“不能改變這條路線,特別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覺地動搖,變為(wei) 事實。”
這些都是大的政治判斷和大的政治決(jue) 策。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ti) 和東(dong) 歐劇變使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陷入低潮。麵對當時相當嚴(yan) 峻的國際局勢,中國該如何應對?有著豐(feng) 富政治經驗的鄧小平同誌指出:“別人的事情我們(men) 管不了,隻講一個(ge) 道理:中國的社會(hui) 主義(yi) 是變不了的。中國肯定要沿著自己選擇的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走到底。誰也壓不垮我們(men) 。隻要中國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我們(men) 對社會(hui) 主義(yi) 的前途充滿信心。”“總之,對於(yu) 國際局勢,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第一句話,冷靜觀察;第二句話,穩住陣腳;第三句話,沉著應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實幹,做好一件事,我們(men) 自己的事。”這是何等的政治氣概和責任擔當。
學黨(dang) 史,前輩們(men) 的那些光輝事跡和政治經驗、政治智慧是無法忘卻的。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善於(yu) 從(cong) 政治上看問題,善於(yu) 把握政治大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們(men) 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這標誌著我國進入了一個(ge) 新發展階段。黨(dang) 中央強調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從(cong) 國內(nei) 外大勢和全局出發,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的政治大判斷和政治大決(jue) 策。
提高政治領悟力
提高政治領悟力,要堅持用黨(dang) 中央精神分析形勢、推動工作。做到這一點,就要對“國之大者”了然於(yu) 胸、深入領悟和準確把握。社會(hui) 生活異常複雜,為(wei) 了推進事業(ye) 發展,必須在眾(zhong) 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是抓住對全局有重要意義(yi) 的大事。大事抓住了,小事就迎刃而解。
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對於(yu) 如何選擇革命的道路,黨(dang) 內(nei) 曾發生過嚴(yan) 重分歧。毛澤東(dong) 同誌通過深入調查研究,認定在農(nong) 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隻有在解決(jue) 農(nong) 民土地問題的基礎上,武裝農(nong) 民、在農(nong) 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nong) 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中國革命才能成功。而黨(dang) 內(nei) 另外一些人,由於(yu) 不了解農(nong) 民問題的政治重要性,沒有認識、領悟到農(nong) 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而是照抄照搬,走城市武裝起義(yi) 的路子,使革命遭受嚴(yan) 重挫折。這從(cong) 反麵證明毛澤東(dong) 同誌認識和選擇的革命道路是完全正確的。上個(ge) 世紀50年代末,毛澤東(dong) 同誌在回顧這段曆史時說:“中國的問題始終是農(nong) 民同盟軍(jun) 的問題”“不抓農(nong) 民問題就沒有政治”“中國黨(dang) 內(nei) 相當多的人,不懂得農(nong) 民問題的重要性,跌跟鬥還是在農(nong) 民問題上。”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後,廣東(dong) 走在對外開放的前列。廣東(dong) 地接港澳,又是重要僑(qiao) 鄉(xiang) ,而且一直有著對外經濟交往的傳(chuan) 統。1979年1月,一封關(guan) 於(yu) 香港廠商要求回廣州開設工廠的來信摘要送到鄧小平同誌的辦公室。鄧小平同誌當即批示:這種事,我看廣東(dong) 可以放手幹。同年4月,時任廣東(dong) 省委第一書(shu) 記的習(xi) 仲勳同誌向鄧小平同誌匯報說:希望中央下放若幹權力,讓廣東(dong) 對外經濟活動有較多的自主權和主動餘(yu) 地,允許在毗鄰港澳的深圳、珠海和重要僑(qiao) 區舉(ju) 辦出口加工區。鄧小平同誌表示讚同並說:還是叫特區好,陝甘寧開始就叫特區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men) 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鄧小平同誌的這些考慮,顯然不隻是為(wei) 了廣東(dong) 的發展,而是高瞻遠矚,為(wei) 對外開放開辟新路。這是何等的遠見卓識!而深圳等經濟特區就是在深刻領悟“殺出一條血路來”中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大膽試、大膽闖,創造了奇跡。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men) 打破過去的平均主義(yi) “大鍋飯”,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允許搞多種經濟成分,地區差距、城鄉(xiang) 差距、收入差距在一段時期內(nei) 勢必會(hui) 拉開。但是,決(jue) 不能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決(jue) 不能在富的人和窮的人之間出現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那樣就違背黨(dang) 的根本宗旨和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實現共同富裕不僅(jin) 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guan) 係黨(dang) 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現實任務,必須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wei) 功,向著這個(ge) 目標作出更加積極有為(wei) 的努力。”我們(men) 必須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要求,增強政治意識,真正提高對實現共同富裕的政治領悟力,為(wei) 促進共同富裕不斷作出新貢獻。
對於(yu) “國之大者”,我們(men) 必須深刻領悟。在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上時常會(hui) 看到:黨(dang) 中央處理重要問題時,通常都不是隻看到眼前短期的利害、就事論事地對待和處理,而總是從(cong) 大處著想,想得很遠。常有這種情況:短期內(nei) 看來有利的事,從(cong) 長遠看未必有利,甚至會(hui) 留下很大的禍根;而一些事短期內(nei) 看來似乎要付出不小代價(jia) ,從(cong) 長遠看卻是十分有益而必要的。隻有悉心領悟,才能始終與(yu) 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當前,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開啟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新征程上,繼續踐行黨(dang) 的根本宗旨,堅持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鞏固好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維護國家的統一、穩定和安全,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等等,這些都是“國之大者”,也是對各級領導幹部是否真正講政治、真正具備了政治領悟力的新的考驗與(yu) 檢驗。拿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來說,這就是我們(men) 黨(dang) 和國家在新時代、新發展階段的大政治。實現這個(ge) 目標,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正如鄧小平同誌在改革開放之初就說過的:“社會(hui) 主義(yi) 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ge) 樣子。社會(hui) 主義(yi) 最大的優(you) 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的一個(ge) 東(dong) 西。”
總之,學黨(dang) 史可以幫助人們(men) 開闊眼界,胸懷“國之大者”,提高政治領悟力。
提高政治執行力
馬克思主義(yi) 從(cong) 來都認為(wei) :重要的不隻是認識世界,更在於(yu) 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三者缺一不可。
毛澤東(dong) 同誌說過:“我們(men) 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jue) 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men) 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jue) 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jue) 方法問題,任務也隻是瞎說一頓。”
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特別是關(guan) 鍵性問題,毛澤東(dong) 同誌不僅(jin) 作出科學決(jue) 策,從(cong) 實際出發寫(xie) 出《論持久戰》《抗日遊擊戰爭(zheng) 的戰略問題》等,而且對執行決(jue) 策的具體(ti) 辦法、可能遇到的有利和不利情況該如何處理,以及請示報告和檢查製度的建立等,都作了細致而周全的規定,並且在執行中抓得緊而又緊。
毛澤東(dong) 同誌對黨(dang) 的政治執行力有一段名言:“要‘抓緊’。就是說,黨(dang) 委對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緊’。什麽(me) 東(dong) 西隻有抓得很緊,毫不放鬆,才能抓住。抓而不緊,等於(yu) 不抓。”“我們(men) 有些同誌,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緊,所以工作還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緊也不行。”
大家知道,周恩來同誌既有高度的政治判斷力和政治領悟力,又有極強的政治執行力。1955年4月,他率團出席亞(ya) 非會(hui) 議。參加會(hui) 議的29個(ge) 國家中,22個(ge) 沒有同新中國建交,有的人在會(hui) 上還猛烈攻擊中國。周恩來同誌當機立斷,把原來的發言稿印發給大家,臨(lin) 時在大會(hui) 上作了補充發言。他一開始就說:“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在我們(men) 中間有無求同的基礎呢?有的。那就是亞(ya) 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並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yi) 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我們(men) 並不要求各人放棄自己的見解,因為(wei) 這是實際存在的反映。但是不應該使它妨礙我們(men) 在主要問題上達成共同的協議。”這個(ge) 補充發言很好體(ti) 現和貫徹了新中國成立之初黨(dang) 中央在對外工作方麵的政治判斷、政治決(jue) 策,博得會(hui) 場熱烈鼓掌。會(hui) 議取得巨大成功。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同誌不知處理了多少複雜艱難的工作。他是一位有著遠大戰略眼光而又能巧妙付諸實施、搞好執行的大政治家。他對身邊的人說: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大國家,就有那麽(me) 多具體(ti) 的事得有一個(ge) 人管起來。我多做些這樣的事,就可以使毛主席有更多時間來考慮那些大問題。鄧小平同誌說:“周總理是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時間總超過十二小時,有時在十六小時以上,一生如此。”“他是同誌們(men) 和人民很尊敬的人。”
提高政治執行力,離不開實幹。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yu) 中外記者見麵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拿剛過去的2020年來說,麵對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等多重嚴(yan) 重衝(chong) 擊,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頑強拚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取得偉(wei) 大曆史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ce) 的答卷。
回顧黨(dang) 的曆史,大量事實說明,妨礙和危害政治執行力的“攔路虎”,從(cong) 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來說,主要是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這些錯誤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要害都是脫離實際、脫離群眾(zhong) 。如果黨(dang) 員、領導幹部思想上作風上被這幾個(ge) “主義(yi) ”纏住了脫不開身,政治執行力就會(hui) 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喪(sang) 失,其危害就是黨(dang) 中央的重大決(jue) 策和方針政策在他那裏落不到實處,就會(hui) 損害黨(dang) 和人民的利益。醫治這幾種“主義(yi) ”的良方,像黨(dang) 的曆史告訴我們(men) 的那樣,就是深入實際、深入群眾(zhong) ,在實際中、群眾(zhong) 中調查研究,集思廣益。作決(jue) 策和執行決(jue) 策時,都堅持從(cong) 實際中來又到實際中去,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又到群眾(zhong) 中去。這是提高政治執行力的重要方法。
曆史是前人實踐記錄的匯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百年的曆史太豐(feng) 富了。我們(men) 學習(xi) 黨(dang) 的曆史,不隻是為(wei) 了緬懷前人,更重要的是要從(cong) 這部內(nei) 容如此豐(feng) 富的教科書(shu) 中吸取豐(feng) 富的精神營養(yang) ,包括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從(cong) 而能在新的曆史條件下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
(作者為(wei) 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