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求是》雜誌編輯部
“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來之不易。”
“全黨(dang) 同誌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麽(me) 來的、新中國是怎麽(me) 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麽(me) 來的。”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將始終高舉(ju) 紅色的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把先輩們(men) 開創的事業(ye) 不斷推向前進。”
紅色,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在偉(wei) 大祖國96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布,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每一寸鮮血浸染的紅色熱土,每一段感人至深的紅色往事,都凝結著艱苦卓絕的犧牲奉獻,銘刻著氣吞山河的壯麗(li) 輝煌,是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鮮活生動的教科書(shu)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曆史紀念場所,反複強調要銘記光輝曆史,發揚紅色傳(chuan) 統,賡續紅色血脈,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用好紅色資源,傳(chuan) 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chuan) 下去》這篇重要文章,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間在河北、山東(dong) 、福建、陝西、重慶、江西、安徽、寧夏、廣西、上海、浙江、江蘇、遼寧、甘肅、北京、河南、雲(yun) 南、山西、吉林、湖南、貴州等地考察調研時的講話中有關(guan) 這方麵內(nei) 容的節錄。文章涵蓋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創建、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zheng) 、抗日戰爭(zheng) 、解放戰爭(zheng)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初期等不同時期具有標誌性、代表性的重大事件、曆史發生地、革命故事、英雄人物、革命精神等,生動展示出總書(shu) 記對革命老區和革命聖地的赤子之心和深厚情懷,對革命先烈先輩的無限景仰和深切緬懷,對英雄氣概、革命精神、黨(dang) 的光榮傳(chuan) 統的無比尊崇和深情禮讚:
——上海中共一大會(hui) 址和嘉興(xing) 南湖紅船、井岡(gang) 山革命根據地、長征出發地江西於(yu) 都……這些革命聖地令人向往,總書(shu) 記反複提及;
——秋收起義(yi) 、通道轉兵、遵義(yi) 會(hui) 議……這些曆史事件意義(yi) 重大,總書(shu) 記帶領大家重溫;
——趙世炎、方誌敏、江姐……這些革命先烈事跡動人,總書(shu) 記要求我們(men) 永遠銘記;
——井岡(gang) 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這些革命精神薪火相傳(chuan) ,總書(shu) 記要求我們(men) 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2021年5月4日,在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國旗廣場,參加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五四主題集會(hui) 的青年們(men) 在自拍合影。新華社記者 劉穎/攝
再過幾十天,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將迎來100歲生日這個(ge) 偉(wei) 大的時刻。認真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篇重要文章,重溫那一段段壯懷激烈的崢嶸歲月,感悟黨(dang) 一路走來的苦難輝煌,對於(yu) 全黨(dang) 更加深刻了解我們(men) 黨(dang) 的百年曆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昂揚奮進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不斷書(shu) 寫(xie) 新的曆史、創造新的輝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鐫刻著紅色記憶的土地
我們(men) 黨(dang) 的百年曆史,是由一個(ge) 又一個(ge) “紅色地標”串聯起來的。每一片紅色土地,都見證了革命先輩艱難曲折、不屈不撓的求索曆程,記錄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而舍生忘死、赴湯蹈火的偉(wei) 大犧牲、偉(wei) 大貢獻。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次次踏訪革命聖地,足跡遍及長城內(nei) 外、大江南北,在一遍又一遍尋根溯源中,指引全黨(dang) 進一步弄清“我們(men) 從(cong) 哪兒(er) 來、往哪兒(er) 去”的根本問題。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shu) 記提到了一係列“紅色地標”,殷切囑托全黨(dang) 同誌從(cong) 中接受“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把民族複興(xing) 偉(wei) 大事業(ye) 推向前進。
——上海中共一大會(hui) 址、嘉興(xing) 南湖紅船: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這裏誕生。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在上海法租界望誌路106號(今興(xing) 業(ye) 路76號)開幕,後因暗探襲擾,轉移到浙江嘉興(xing) 南湖遊船上舉(ju) 行。這次大會(hui) 宣告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正式成立,中國革命的麵貌從(cong) 此煥然一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壯闊征程就此起航。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瞻仰黨(dang) 的一大會(hui) 址,“每次都有很深的感觸”。2017年10月31日,黨(dang) 的十九大閉幕僅(jin) 一周,他便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專(zhuan) 程從(cong) 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xing) ,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hui) 址和浙江嘉興(xing) 南湖紅船,回顧建黨(dang) 曆史,重溫入黨(dang) 誓詞,宣示新一屆黨(dang) 中央領導集體(ti) 的堅定政治信念。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上海黨(dang) 的一大會(hui) 址、嘉興(xing) 南湖紅船是我們(men) 黨(dang) 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這裏誕生,從(cong) 這裏出征,從(cong) 這裏走向全國執政。這裏是我們(men) 黨(dang) 的根脈。”強調,“事業(ye) 發展永無止境,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曆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井岡(gang) 山:中國革命的搖籃。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dong) 同誌率領秋收起義(yi) 部隊走上江西井岡(gang) 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ge) 農(nong) 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65年5月22日,毛澤東(dong) 同誌重上井岡(gang) 山,感慨道:“沒有井岡(gang) 山過去艱苦卓絕的奮鬥,就不會(hui) 有今天革命的勝利。勝利真是用生命換來的啊!”
2016年2月2日,春節將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三次來到井岡(gang) 山。回望井岡(gang) 山的革命歲月,總書(shu) 記由衷感懷:“井岡(gang) 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chan) 生觸動。”強調,“我們(men) 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men) 永遠懷念他們(men) 、牢記他們(men) ,傳(chuan) 承好他們(men) 的紅色基因”。
——於(yu) 都:中央紅軍(jun) 長征從(cong) 這裏出發。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黨(dang) 中央、中革軍(jun) 委率中央紅軍(jun) 踏上戰略轉移的漫漫征程,開始了艱難曲折的偉(wei) 大長征。江西於(yu) 都,正是中央紅軍(jun) 長征集結出發地。
紅軍(jun) 長征的曆史,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中重逾千鈞。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總書(shu) 記多次踏上長征出發、轉折、會(hui) 師等標誌性紀念地,深情講述長征故事,深刻闡述長征這一理想信念的偉(wei) 大遠征、檢驗真理的偉(wei) 大遠征、喚醒民眾(zhong) 的偉(wei) 大遠征、開創新局的偉(wei) 大遠征。2019年5月20日,在江西考察調研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輾轉奔波數小時來到於(yu) 都,回首艱苦卓絕的長征,他感慨萬(wan) 千:“革命理想高於(yu) 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hui) 熄滅。在中央蘇區和長征途中,黨(dang) 和紅軍(jun) 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誌,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後取得了勝利,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跡。”
——照金: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之地。
20世紀30年代初,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劉誌丹、謝子長、習(xi) 仲勳等老一輩革命家在照金英勇開展革命活動,組建了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第二十六軍(jun) ,創建了以照金為(wei) 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
2015年2月14日,在陝西考察調研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總書(shu) 記參觀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考察了當年紅二十六軍(jun) 和陝甘邊區遊擊隊在山崖上利用天然洞穴修建的薛家寨革命舊址。“在中國革命史上寫(xie) 下了光輝的一頁”,總書(shu) 記高度評價(jia)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發揮的重要作用,強調“要加強對革命根據地曆史的研究,總結曆史經驗,更好發揚革命精神和優(you) 良作風”。
——將台堡:紅軍(jun) 長征史上最後一次會(hui) 師。
1936年10月9日,紅一、紅四方麵軍(jun) 在甘肅會(hui) 寧會(hui) 師。22日,紅一、紅二方麵軍(jun) 在寧夏將台堡會(hui) 師。至此,紅軍(jun) 三大主力勝利會(hui) 師,長征勝利結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在新的起點上展開了波瀾壯闊的新畫卷。
2016年7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寧夏考察調研,一下飛機就驅車來到西吉縣將台堡。現場感受紅軍(jun) 會(hui) 師的曆史場景,總書(shu) 記不禁感慨“再一次受到深刻教育”,強調“要銘記革命曆史、傳(chuan) 承革命傳(chuan) 統,並用以教育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延安:中國革命的大本營。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jun) 到達陝北吳起鎮。作為(wei) 土地革命戰爭(zheng) 後期全國碩果僅(jin) 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為(wei) 黨(dang) 中央和各路紅軍(jun) 長征提供了落腳點,為(wei) 全民族抗日戰爭(zheng) 爆發後八路軍(jun) 主力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在此後的13年裏,黨(dang) 中央以延安為(wei) 中心運籌帷幄領導全國革命,製定實施了一係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了革命力量大發展,領導抗日戰爭(zheng) 取得最終勝利,為(wei) 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這裏,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毛澤東(dong) 思想走向成熟,並被確立為(wei) 黨(dang) 的指導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延安養(yang) 育了我,培養(yang) 了我,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安,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有著特殊的意義(yi) 。2015年2月1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赴延安。在黨(dang) 的七大會(hui) 址前,總書(shu) 記動情地說,“這裏我來過多次,插隊時每次到延安都要來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禮”。他深刻闡述延安和陝甘寧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滿含深情地指出:“革命老區是黨(dang) 和人民軍(jun) 隊的根,我們(men) 不能忘記我們(men) 是從(cong) 哪裏走來的,永遠都要從(cong) 革命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金寨: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jun) 隊的重要發源地。
位於(yu) 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縣,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也是解放戰爭(zheng) 時期劉鄧大軍(jun) 千裏躍進大別山的前方指揮部所在地。這裏誕生了紅四方麵軍(jun) 、紅二十五軍(jun) 、紅二十八軍(jun) ,革命戰爭(zheng) 年代不足23萬(wan) 人的金寨縣先後有10萬(wan) 人參軍(jun) 參戰,金寨人民以鮮血和生命為(wei) 鄂豫皖蘇區“28年紅旗不倒”作出了特殊貢獻。
2016年4月24日,在安徽考察調研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一站就來到金寨。總書(shu) 記感念金寨人民為(wei) 中國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無比崇敬地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wei) 中國革命事業(ye) 建立了彪炳史冊(ce) 的功勳,我們(men) 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chuan) 下去。”
——阜平:太行豐(feng) 碑。
1937年到1948年的11年間,聶榮臻同誌領導晉察冀軍(jun) 區,在太行山深處以河北阜平為(wei) 起點創建了我黨(dang) 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1948年4月,毛澤東(dong) 同誌率中央機關(guan) 來到阜平城南莊,在這裏召開中央書(shu) 記處擴大會(hui) 議,調整南線戰略,為(wei) 三大戰役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少時起,阜平就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聶榮臻同誌流淚說“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事總書(shu) 記一直銘記在心,這是他“對阜平革命老區的一個(ge) 情結”。2012年12月2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河北省阜平縣,冒著嚴(yan) 寒走進地處深山的龍泉關(guan) 鎮駱駝灣村、顧家台村看望困難農(nong) 戶,向全黨(dang) 發出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動員令。總書(shu) 記回顧阜平的光榮革命曆史,飽含深情地指出:“阜平和阜平人民為(wei) 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黨(dang) 和人民永遠不會(hui) 忘記。”
——西柏坡:新中國從(cong) 這裏走來。
1947年3月,黨(dang) 中央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陝北,“以一個(ge) 延安換取全中國”。城南莊會(hui) 議後不久,毛澤東(dong) 同誌於(yu) 1948年5月27日到達西柏坡,西柏坡成為(wei) 中國革命的中心,也成為(wei) 中國革命的最後一個(ge) 農(nong) 村指揮所。短短10個(ge) 月裏,黨(dang) 中央不僅(jin) 指揮三大戰役取得了勝利,而且為(wei) 籌建新中國進行了精心謀劃,以一係列戰略性部署,為(wei) 迎接革命勝利做好準備。
西柏坡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踏訪的紅色土地,“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2013年7月11日,在河北考察調研的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參觀西柏坡紀念館、毛澤東(dong) 舊居、中央軍(jun) 委作戰室、七屆二中全會(hui) 舊址。在著名的九月會(hui) 議舊址,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情真意切地表達心聲:“我們(men) 這一代人,出生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是在紅旗下長大的,對黨(dang) 、對國家、對人民感情很深,對我們(men) 黨(dang) 的光榮曆史和優(you) 良作風印象很深。每到井岡(gang) 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聖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dang) 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就更加堅定了我們(men) 的公仆意識和為(wei) 民情懷。”
——香山:為(wei) 新中國奠基。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dong) 等中央領導同誌率領中央機關(guan) 和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總部從(cong) 西柏坡趕赴北平、進駐香山。在香山期間,黨(dang) 中央指揮了舉(ju) 世聞名的渡江戰役,吹響了解放全中國的進軍(jun) 號角;毛澤東(dong) 同誌發表《論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為(wei) 新中國奠定理論和政策基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與(yu) 各民主黨(dang) 派、各界人士共同籌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起草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共同綱領》,確定了新中國國體(ti) 、政體(ti) ,製定了新中國一係列基本政策。黨(dang) 中央在香山雖然隻有半年時間,但這裏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解放戰爭(zheng) 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取得偉(wei) 大勝利的總指揮部,是中國革命重心從(cong) 農(nong) 村轉向城市的重要標誌,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進京“趕考”的首站。
2019年9月1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前往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瞻仰雙清別墅、來青軒等革命舊址,參觀香山革命紀念館,觀看《為(wei) 新中國奠基》主題展覽,回顧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奪取全國勝利和黨(dang) 中央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輝曆史,緬懷毛澤東(dong) 同誌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豐(feng) 功偉(wei) 績,向全黨(dang) 提出3方麵要求:一是“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二是“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堅持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的革命情懷”;三是“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的優(you) 良作風”,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
從(cong) 苦難走向輝煌的偉(wei) 大征程
偉(wei) 大征途多奇崛,雄關(guan) 漫道真如鐵。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艱苦奮鬥的曆史征程,百轉千回、波瀾壯闊,既有困於(yu) 險境絕境的慘烈悲壯,也有絕處逢生的偉(wei) 大轉折,更有勢如破竹的闖關(guan) 奪隘、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的高歌凱旋。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帶領我們(men) 重溫黨(dang) 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著名戰役戰鬥,講述一個(ge) 又一個(ge) 真實感人的紅色故事,深刻揭示百年大黨(dang) 的初心本色、理想信念和使命擔當。
——秋收起義(yi) :中國革命從(cong) 城市轉向農(nong) 村的新起點。
“秋收時節暮雲(yun) 愁,霹靂一聲暴動。”1927年8月,黨(dang) 中央決(jue) 定在群眾(zhong) 基礎較好的湘鄂粵贛四省發動農(nong) 民舉(ju) 行秋收起義(yi) 。9月,毛澤東(dong) 同誌率領工農(nong) 革命軍(jun) 第一師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yi) 。在攻打中心城市長沙受挫後,毛澤東(dong) 同誌果斷改變計劃,決(jue) 定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nong) 村山區尋找落腳點,並在途中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秋收起義(yi) 和井岡(gang) 山農(nong) 村革命根據地的創立,為(wei) 後來各地工農(nong) 紅軍(jun) 和農(nong) 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將中國革命推向了一個(ge) 新的高潮。
——湘南暴動: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一次重大實踐。
1928年初,朱德、陳毅率領部分南昌起義(yi) 部隊轉戰千裏,來到湘南,與(yu) 中共湘南特委共同發動和領導了湘南暴動。這次暴動的烈火燃遍湘南,波及湘粵贛邊境地區,參加人數達100萬(wan) 以上,是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八七會(hui) 議至1928年底所領導的100餘(yu) 次武裝起義(yi) 中,堅持時間最長、參加人數最多、影響巨大的一次革命武裝暴動,為(wei) 井岡(gang) 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
——湘江戰役:決(jue) 定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關(guan) 鍵一戰。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紅軍(jun) 連續突破國民黨(dang) 軍(jun) 三道封鎖線,抵達廣西境內(nei) 全州、興(xing) 安一線的湘江邊。蔣介石調集40萬(wan) 大軍(jun) ,布下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將紅軍(jun) 圍殲於(yu) 湘江以東(dong) 。在生死存亡的關(guan) 鍵時刻,數萬(wan) 紅軍(jun) 將士奮不顧身,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向著炮火衝(chong) 去,撕開了敵人的防線。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jun) 突圍以來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戰役。經此一役,中央紅軍(jun) 從(cong) 出發時的8.6萬(wan) 人銳減為(wei) 3萬(wan) 多人。
湘江戰役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印象最深刻”、“講得最多”的“壯烈一戰”和“決(jue) 定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曆史事件”。“寸土千滴紅軍(jun) 血,一步一尊英雄軀。”總書(shu) 記高度評價(jia) 湘江戰役紅軍(jun) 將士的英勇頑強,多次深情講述湘江戰役中犧牲先烈尤其是陳樹湘烈士“斷腸明誌”的事跡。2021年4月25日,總書(shu) 記再赴廣西考察,首站便來到位於(yu) 桂林市全州縣的紅軍(jun) 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在這裏,總書(shu) 記思緒萬(wan) 千,深刻闡述湘江戰役和紅軍(jun) 長征的奇偉(wei) 不凡:
“試想,如果沒有這麽(me) 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紅軍(jun) 將士,紅軍(jun) 怎麽(me) 可能衝(chong) 出敵人的封鎖線,而且衝(chong) 出去付出了那麽(me) 大的犧牲,還沒有潰散。靠的是什麽(me) ?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正是因為(wei) 紅軍(jun) 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軍(jun) 隊,才能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一往無前、絕境重生,迸發出不被一切敵人壓倒而是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為(wei) 什麽(me) 中國革命在別人看來是不可能成功的情況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奧秘就在這裏。”
“我們(men) 對實現下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就應該抱有這樣的必勝信念。困難再大,想想紅軍(jun) 長征,想想湘江血戰。”
——通道轉兵:實現長征偉(wei) 大轉折的曆史開端。
1934年冬,中央紅軍(jun) 突破敵軍(jun) 第四道封鎖線,抵達湖南通道。在敵軍(jun) 搶先進入陣地、張網以待的危急關(guan) 頭,根據毛澤東(dong) 同誌的主張,中央紅軍(jun) 臨(lin) 時轉兵西進,避免了按原計劃北上湘西與(yu) 紅二、紅六軍(jun) 團會(hui) 合可能遭受的毀滅性打擊。通道轉兵,為(wei) 此後遵義(yi) 會(hui) 議的召開奠定了基礎,成為(wei) 偉(wei) 大轉折的曆史開端。
——遵義(yi) 會(hui) 議:生死攸關(guan) 的轉折點。
1935年1月,黨(dang) 中央在貴州遵義(yi) 召開政治局擴大會(hui) 議,作出增選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團”等一係列重大決(jue) 定,使中國革命轉危為(wei) 安。遵義(yi) 會(hui) 議“確立了毛澤東(dong) 同誌在黨(dang) 中央和紅軍(jun) 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yi) 正確路線在黨(dang) 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ti) ,開啟了我們(men) 黨(dang) 獨立自主解決(jue) 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在最危急關(guan) 頭挽救了黨(dang) 、挽救了紅軍(jun) 、挽救了中國革命”。
2015年6月1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貴州考察調研,專(zhuan) 程前往參觀遵義(yi) 會(hui) 議會(hui) 址和陳列館,強調要運用好遵義(yi) 會(hui) 議曆史經驗,讓遵義(yi) 會(hui) 議精神永放光芒。2021年2月5日,再赴貴州的總書(shu) 記對遵義(yi) 會(hui) 議的重大意義(yi) 作出深刻闡述,強調“遵義(yi) 會(hui) 議的鮮明特點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確立黨(dang) 中央的正確領導,創造性地製定和實施符合中國革命特點的戰略策略。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總書(shu) 記要求全黨(dang) 結合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從(cong) 長征精神和遵義(yi) 會(hui) 議精神中深刻感悟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1935年10月19日,黨(dang) 中央和中央紅軍(jun) 進駐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吳起鎮,勝利地完成了曆時一年、縱橫11個(ge) 省、行程二萬(wan) 五千裏的長征。今天,在陝西省吳起縣勝利山中央紅軍(jun) 長征勝利紀念園,矗立著一座“中央紅軍(jun) 長征勝利紀念碑”。廣場的前麵,還有一個(ge) 小號兵吹號的塑像。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攝
——單家集夜話:“軍(jun) 民魚水情,回漢一家親(qin) ”。
紅軍(jun) 長征途中三次經過六盤山區,每次都路過同一個(ge) 村莊——單家集。1935年10月5日,毛澤東(dong) 同誌率領中央紅軍(jun) 到達寧夏西吉的單家集,受到當地群眾(zhong) 熱烈歡迎和盛情款待。回族群眾(zhong) 邀請毛澤東(dong) 等紅軍(jun) 領導人到“陝義(yi) 堂”清真寺參觀。當晚,毛澤東(dong) 同誌與(yu) 回族阿訇馬德海坐在炕頭徹夜長談,進一步升華了軍(jun) 民關(guan) 係,成為(wei) 黨(dang) 史上的一段佳話,至今流傳(chuan) 。
——“半截皮帶”的故事:“鐵心跟黨(dang) 走”的生動寫(xie) 照。
1936年7月,紅四方麵軍(jun) 31軍(jun) 93師274團8連年僅(jin) 14歲的戰士周國才隨部隊穿越草地北上。草地走了不到一半就斷糧了,一切能吃的東(dong) 西都被吃光後,大家隻好解下皮帶煮著吃。當周國才的皮帶被煮食一截後,他懇求把它留下作為(wei) 紀念,帶著“去延安見毛主席”。周國才最終跟隨大部隊勝利到達延安,為(wei) 了緬懷犧牲的戰友,他用鐵筷子在皮帶背麵燙上了“長征記”3個(ge) 字。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到“半截皮帶”的故事,動容地說:“紅軍(jun) 戰士寧肯忍饑挨餓,也要將半截皮帶留下來,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dang) 走’的生動寫(xie) 照。”總書(shu) 記囑咐,部隊中像這樣的紅色資源很多,要發掘好、運用好,豐(feng) 富“紅色基因代代傳(chuan) ”工程內(nei) 涵,加強黨(dang) 史軍(jun) 史和光榮傳(chuan) 統教育,確保官兵永遠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
——平型關(guan) 大捷:打破日軍(jun) “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jun) 第一一五師主力在山西平型關(guan) 設伏,一舉(ju) 殲滅日軍(jun) 1000餘(yu) 人,擊毀日軍(jun) 汽車100餘(yu) 輛,繳獲一批輜重和武器。平型關(guan) 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中國軍(jun) 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打破了日軍(jun) “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振奮了全國軍(jun) 民的抗戰信心,提高了共產(chan) 黨(dang) 和八路軍(jun) 的聲望,越來越多人相信共產(chan) 黨(dang) 不但堅決(jue) 抗日,並且有能力戰勝敵人。
——百團大戰:沉重打擊日軍(jun) “囚籠政策”。
1939年冬,在抗日戰爭(zheng) 相持階段,日軍(jun) 推行“以鐵路為(wei) 柱,公路為(wei) 鏈,碉堡為(wei) 鎖”的“囚籠政策”,全麵加強對中國的經濟封鎖、軍(jun) 事進攻和政治誘降。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軍(jun) 總部在華北發動了一次大規模對日軍(jun) 的進攻,參戰部隊、遊擊隊和民兵同時發起攻擊。隨著戰役展開,陸續參戰的部隊達到105個(ge) 團20餘(yu) 萬(wan) 人,形成百團大戰之規模。百團大戰是全民族抗戰以來八路軍(jun) 在華北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帶戰略性進攻的戰役,給日軍(jun) 的“囚籠政策”以沉重打擊,提高了共產(chan) 黨(dang) 和八路軍(jun) 的威望,有力提振了全國人民的信心。
——淮海戰役:人民戰爭(zheng) 的偉(wei) 大勝利。
1948年11月6日,黨(dang) 中央決(jue) 定發起規模空前的淮海戰役。戰役至1949年1月10日勝利結束,曆時65天,共消滅國民黨(dang) 軍(jun) 55萬(wan) 餘(yu) 人,擊退兩(liang) 個(ge) 兵團的援軍(jun) 。經此一役,南線國民黨(dang) 軍(jun) 隊精銳主力已被消滅,國民黨(dang) 政府首都南京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軍(jun) 麵前,國民黨(dang) 反動統治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淮海戰役期間,華東(dong) 、中原、冀魯豫、華中四個(ge) 解放區的人民以無比巨大的熱情,以源源不絕的人力物力,給予前線空前規模的支援。
淮海戰役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提及的重大戰役。2017年12月,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來到徐州鳳凰山東(dong) 麓,瞻仰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他深有感觸地說,“淮海戰役深刻啟示我們(men) ,決(jue) 定戰爭(zheng) 勝負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軍(jun) 隊的戰略戰術運用、將士們(men) 的信心和勇氣、人民的支持和幫助,往往是更為(wei) 重要的因素”。強調,“淮海戰役就是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我們(men) 要好好回報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dang) 的七屆二中全會(hui) :始終牢記“兩(liang) 個(ge) 務必”。
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dang) 的七屆二中全會(hui) 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此時,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即將完成以農(nong) 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曆史任務,掌握全國政權、建立新中國的曆史使命擺在了黨(dang) 的麵前。在這個(ge) 重大曆史轉折關(guan) 頭,毛澤東(dong) 同誌在會(hui) 上告誡全黨(dang) ,奪取全國勝利,隻是萬(wan) 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後的路更長,工作更偉(wei) 大、更艱苦,“務必使同誌們(men) 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men) 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兩(liang) 個(ge) 務必”的提出,不僅(jin) 在當時起到了警醒全黨(dang) 的作用,70多年來一直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傳(chuan) 家寶。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提到“兩(liang) 個(ge) 務必”,深刻指出,“兩(liang) 個(ge) 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曆史治亂(luan) 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men) 黨(dang) 艱苦卓絕奮鬥曆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dang) 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men) 黨(dang) 堅持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yi) 和曆史意義(yi) 十分深遠。“確實是高瞻遠矚啊!”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shu) 記深刻分析提出“兩(liang) 個(ge) 務必”的曆史背景和重要意義(yi) ,嚴(yan) 肅鄭重地要求全黨(dang) 不斷學習(xi) 領會(hui) “兩(liang) 個(ge) 務必”的深邃思想和戰略考慮,“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鬥,使我們(men) 的黨(dang) 永遠不變質、我們(men) 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新中國的立國立威之戰。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nei) 戰爆發。10月初,美軍(jun) 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侵朝美軍(jun) 飛機多次轟炸中國東(dong) 北邊境地區,給人民生命財產(chan) 造成嚴(yan) 重損失,我國安全麵臨(lin) 嚴(yan) 重威脅。值此危急關(guan) 頭,應朝鮮黨(dang) 和政府請求,中國黨(dang) 和政府以非凡氣魄和膽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曆史性決(jue) 策。在極不對稱、極為(wei) 艱難的情況下,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同朝鮮軍(jun) 民密切配合,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jun) 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戰協定上簽字。2020年10月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hui) 上莊嚴(yan) 宣告:“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偉(wei) 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ce) 上!永遠銘刻在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史冊(ce) 上!”
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
“為(wei) 什麽(me) 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wei) 什麽(me) 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偉(wei) 大勝利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據統計,從(co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到新中國建立,其間為(wei) 革命犧牲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和仁人誌士多達2100萬(wan) ,其中有名可查的就有370多萬(wan) 。這些鐵骨錚錚、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用鋼鐵般的信仰信念和血肉之軀,譜寫(xie) 了一曲曲感天動地、蕩氣回腸的英雄壯歌。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一直都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之所係、情之所牽。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shu) 記提到趙世炎等一係列英雄的名字,深情歌頌他們(men) 崇高的革命風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彪炳史冊(ce) 的偉(wei) 大功績。
——趙世炎:“信仰堅定、不怕犧牲”。
趙世炎18歲就積極參加五四運動,赴法國勤工儉(jian) 學期間,與(yu) 周恩來同誌等發起成立旅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組織,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1924年回國後,為(wei) 中國革命鬥爭(zheng) 特別是工人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1927年7月,趙世炎不幸被捕。在獄中,他受盡嚴(yan) 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大義(yi) 凜然地宣傳(chuan) 黨(dang) 的主張和共產(chan) 主義(yi) 理想,“堅信共產(chan) 主義(yi) 必將取得勝利”。英勇就義(yi) 時,年僅(jin) 26歲。
——劉仁堪:“革命成功萬(wan) 歲”。
劉仁堪1927年9月跟隨毛澤東(dong) 同誌率領的秋收起義(yi) 部隊上井岡(gang) 山,之後奉命回江西省蓮花縣恢複黨(dang) 組織,籌備建立紅色政權。1929年1月,劉仁堪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任憑敵人軟硬兼施、百般折磨,始終堅貞不屈。1929年5月19日,麵對敵人的屠刀,劉仁堪向群眾(zhong) 慷慨陳詞,宣傳(chuan) 革命必勝的道理。在被敵人凶殘地割去舌頭後,他忍住劇痛用腳趾蘸著鮮血寫(xie) 下“革命成功萬(wan) 歲”六個(ge) 鮮紅大字,犧牲時年僅(jin) 34歲。
——王良:“英勇善戰、屢建奇功”。
王良1927年加入工農(nong) 革命軍(jun) ,參加毛澤東(dong) 同誌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yi) ,參與(yu) 創建井岡(gang) 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他率部以兩(liang) 個(ge) 連的兵力,打退敵人四個(ge) 團的進攻,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反“圍剿”中,他馳騁沙場、屢建奇功。1932年6月,作為(wei) 紅一軍(jun) 團第四軍(jun) 軍(jun) 長,王良在指揮殲敵時不幸中彈犧牲。毛澤東(dong) 同誌在追悼會(hui) 上稱讚“王良是一個(ge) 好幹部”。
——韋拔群:傑出的中國早期農(nong) 民運動領袖。
韋拔群與(yu) 毛澤東(dong) 、彭湃三人並稱為(wei) 中國早期農(nong) 民運動三大領袖。在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之前,他就組織廣西農(nong) 民運動,“三打東(dong) 蘭(lan) ”。1929年12月,韋拔群與(yu) 鄧小平、張雲(yun) 逸、李明瑞等同誌組織領導了百色起義(yi) ,建立了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第七軍(jun) 。紅七軍(jun) 主力離開右江蘇區北上後,韋拔群奉命留守右江革命根據地,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領導遊擊鬥爭(zheng) 。他多次講過,“革命者要不怕難,不怕死,堅決(jue) 為(wei) 人民的利益犧牲自己的一切”。1932年9月,韋拔群被叛徒殺害,時年38歲。
——吉鴻昌:“恨不抗日死”。
吉鴻昌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由一名國民黨(dang) 的舊軍(jun) 人轉變為(wei) 堅定的共產(chan) 主義(yi) 戰士。他曾任“察哈爾民眾(zhong) 抗日同盟軍(jun) ”前敵總指揮,經過浴血奮戰,收複察哈爾省全境。1934年1月,吉鴻昌化名潛回天津開展地下工作,不幸被捕。在獄中,他受盡嚴(yan) 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當年11月24日,吉鴻昌在刑場上以樹枝作筆、以大地為(wei) 紙,寫(xie) 下蕩氣回腸的就義(yi) 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犧牲時,年僅(jin) 39歲。
——江善忠:“保護共產(chan) 黨(dang) 萬(wan) 萬(wan) 年”。
江善忠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長期擔任蘇維埃政府裁判部領導工作,為(wei) 維護蘇維埃法律的尊嚴(yan) 和蘇區的革命秩序作出重要貢獻。1934年10月,中央紅軍(jun) 長征後,江善忠奉命留在中央蘇區,領導蘇區群眾(zhong) 堅持遊擊戰爭(zheng) 。當年12月,為(wei) 掩護遊擊隊突圍,他孤身冒死阻擊敵人,身負重傷(shang) 。麵對敵人的勸降,蘸著鮮血在白襯衣上寫(xie) 下“死到陰間不反水,保護共產(chan) 黨(dang) 萬(wan) 萬(wan) 年”的誓言,跳下懸崖,壯烈犧牲,時年28歲。
——方誌敏:“決(jue) 不能動搖我們(men) 的信仰”。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時,方誌敏激動地寫(xie) 道:“從(cong) 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dang) 去了。”1935年1月,擔任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北上抗日先遣隊軍(jun) 政委員會(hui) 主席的方誌敏,不幸被捕。在敵人監牢裏,方誌敏不為(wei) 酷刑所懼,不為(wei) 利誘所動,把陰暗的囚室當書(shu) 室,寫(xie) 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光輝篇章。犧牲前,方誌敏留下錚錚誓言:“敵人隻能砍下我們(men) 的頭顱,決(jue) 不能動搖我們(men) 的信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方誌敏烈士和《可愛的中國》等不朽篇章。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shu) 記再次讚揚他堅定的革命信仰和英勇就義(yi) 的壯舉(ju) ,指出“革命理想高於(yu) 天”,“革命先烈為(wei) 了理想和信念慷慨赴死,靠的是信仰”。
——西路軍(jun) :“不畏艱險、浴血奮戰”。
1936年10月,紅四方麵軍(jun) 一部奉中革軍(jun) 委命令,西渡黃河準備執行寧夏戰役計劃。渡河部隊根據中央決(jue) 定稱西路軍(jun) 。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軍(jun) 將士,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英勇奮戰4個(ge) 月,殲敵兩(liang) 萬(wan) 餘(yu) 人,但終因寡不敵眾(zhong) 慘烈失敗,血沃祁連。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裏一直牽掛著西路軍(jun) ,評價(jia) 他們(men) 的曆史功績“永載史冊(ce) ”,他們(men) 的重大貢獻“不可替代、不可磨滅”。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shu) 記強調要“講好西路軍(jun) 的故事”,指出,“西路軍(jun) 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yi) 氣概,為(wei) 黨(dang) 為(wei) 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楊靖宇:“事跡震撼人心”。
1932年,楊靖宇受命在東(dong) 北組建抗日遊擊隊伍,在冰天雪地與(yu) 敵周旋7年多,力量不斷壯大,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在陷入日軍(jun) 重圍之下,楊靖宇同數倍於(yu) 己的敵人浴血奮戰,最後隻身一人,仍堅持戰鬥,於(yu) 1940年2月23日壯烈犧牲,時年35歲。殘忍的敵人剖開他的腹部,發現他的胃裏竟沒有一粒糧食,有的隻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為(wei) 紀念楊靖宇,1946年東(dong) 北民主聯軍(jun) 通化支隊改名為(wei) 楊靖宇支隊,濛江縣改名為(wei) 靖宇縣。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評價(jia) 楊靖宇烈士:“其事跡震撼人心。”
——彭雪楓:智勇雙全、戰功卓著。
彭雪楓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930年參加長沙會(hui) 戰,初露鋒芒。長征途中,他率部衝(chong) 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皖南事變”後,彭雪楓任新四軍(jun) 第四師師長。1944年9月,彭雪楓率部西進時與(yu) 敵殊死搏鬥,不幸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他沉痛寫(xie) 下挽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好榜樣,中華民族的英雄。”
——江姐:“堅貞不屈、永不叛黨(dang) ”。
江姐本名江竹筠,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被捕,被關(guan) 押於(yu) 重慶渣滓洞集中營。麵對敵人的嚴(yan) 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意誌是鋼鐵。”她關(guan) 心難友,參與(yu) 領導獄中鬥爭(zheng) ,被親(qin) 切地稱為(wei) “江姐”。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解放前夕,江姐被國民黨(dang) 軍(jun) 統特務殺害,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理想獻出29歲的生命。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情歌頌江竹筠、王樸、陳然等眾(zhong) 多被關(guan) 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貞不屈的犧牲精神,稱讚他們(men) “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不折不撓、寧死不屈,為(wei) 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e) 獻出了寶貴生命,凝結成‘紅岩精神’”。
——“五老”同誌:鮮為(wei) 人知的英雄群體(ti) 。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特別提到“五老”同誌。2014年10月31日,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出席全軍(jun) 政治工作會(hui) 議前,專(zhuan) 門把10位老紅軍(jun) 、軍(jun) 烈屬和“五老”同誌代表請到古田黨(dang) 員幹部教育基地,同他們(men) 親(qin) 切座談。
抗美援朝戰場上,新生的人民空軍(jun) 發揚“空中拚刺刀”精神,與(yu) 敵人進行了殊死搏鬥。英雄的“王海大隊”兩(liang) 輪入朝,共參與(yu) 空戰81次,擊落擊傷(shang) 敵機29架,讓敵人聞風喪(sang) 膽。新華社發
“五老”同誌,指的是老地下黨(dang) 員、老遊擊隊員、老交通員、老接頭戶、老蘇區鄉(xiang) 幹部。當年,為(wei) 了革命需要,他們(men) 大多掩蓋真實身份,以各種方式巧妙地同敵人展開鬥爭(zheng) 。他們(men) 中的大多數雖不廣為(wei) 人知,卻為(wei) 黨(dang) 和人民甘灑熱血、默默奉獻,為(wei) 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邱少雲(yun) :“嚴(yan) 守紀律、勇於(yu) 犧牲”。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上甘嶺戰役打響。邱少雲(yun) 所在營利用黑夜作掩護,潛伏在一片開闊草叢(cong) 中,準備第二天黃昏向敵陣地發起衝(chong) 擊。第二天中午,美軍(jun) 發射的燃燒彈落在了邱少雲(yun) 的潛伏點附近,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為(wei) 了不暴露目標,他放棄自救,任憑烈火燒身,直至壯烈犧牲,年僅(jin) 26歲。邱少雲(yun) 用年輕的生命,兌(dui) 現了他入黨(dang) 誌願書(shu) 中“為(wei) 了世界革命,為(wei) 了戰鬥的勝利,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的誓言。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讚揚邱少雲(yun) 為(wei) “嚴(yan) 守紀律、勇於(yu) 犧牲的戰鬥英雄”。在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hui) 上,總書(shu) 記高度評價(jia) 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yun) 等英雄功臣身上體(ti) 現出的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稱頌“這種血性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
革命精神耀千秋
革命理想高於(yu) 天。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裏,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激勵和指引著革命誌士一路向前,錘煉出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yu) 鬥爭(zheng) 、勇於(yu) 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形成了光耀千秋的革命精神,構築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獨特的精神譜係。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講述我們(men) 黨(dang) 在各個(ge) 地方、不同時期形成的一係列革命精神,深刻闡述其內(nei) 涵實質,反複強調要傳(chuan) 承好紅色精神,讓紅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井岡(gang) 山精神: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
井岡(gang) 山精神是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井岡(gang) 山創建革命根據地、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zheng) 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其最重要的方麵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zhong) 、勇於(yu) 勝利。井岡(gang) 山精神的誕生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起點,中國革命沿著井岡(gang) 山道路走向勝利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革命精神,同井岡(gang) 山精神都是一脈相承的。
2016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西考察工作時指出,“井岡(gang) 山時期留給我們(men) 最為(wei) 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gang) 山精神”,強調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guan) 、依靠群眾(zhong) 求勝利,讓井岡(gang) 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長征精神:民族精神的最高體(ti) 現。
“偉(wei) 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yu) 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yi) 事業(ye) 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wei) 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yan) 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zhong) ,同人民群眾(zhong) 生死相依、患難與(yu) 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2016年10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hui) 上,對長征精神作出深刻闡述,指出偉(wei) 大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ti) 現。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shu) 記再次指出,“我們(men) 不能忘記黨(dang) 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繼續高舉(ju) 革命的旗幟,弘揚偉(wei) 大的長征精神,朝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奮勇前進”。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wei) 大曆史進程中,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弘揚優(you) 良作風,培育形成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ye) 精神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延安精神。
1949年10月26日,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dong) 同誌就在致延安的複電中指出:“我並且希望,全國一切革命工作人員永遠保持過去十餘(yu) 年間在延安和陝甘寧邊區的工作人員中所具有的艱苦奮鬥的作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深情講述延安精神,強調“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dang) 員、幹部,用以滋養(yang) 初心、淬煉靈魂,從(cong) 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dang) 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
——太行精神:“太行浩氣傳(chuan) 千古”。
抗日戰爭(zheng) 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八路軍(jun) 和太行兒(er) 女,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不朽的太行精神: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艱苦奮鬥,萬(wan) 眾(zhong) 一心、敢於(yu) 勝利,英勇奮鬥、無私奉獻。2009年5月25日,習(xi) 近平同誌在視察八路軍(jun) 太行紀念館時,要求結合新的實際與(yu) 時俱進地大力弘揚太行精神。
——呂梁精神:貧瘠土地生長出的絢麗(li) 之花。
呂梁山區,是紅軍(jun) 東(dong) 征的主戰場、晉綏邊區核心地區。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間,險峻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zheng) ,賦予呂梁兒(er) 女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英雄氣概,鑄就了“艱苦奮鬥、顧全大局、自強不息、勇於(yu) 創新”的呂梁精神。2017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呂梁革命老區考察調研時動情地說:“革命戰爭(zheng) 年代,呂梁兒(er) 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wei) 大的呂梁精神。我們(men) 要把這種精神用在當今時代,繼續為(wei) 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奮鬥。”
——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與(yu) 共”。
在抗日戰爭(zheng) 和解放戰爭(zheng) 時期,山東(dong) 東(dong) 南部的沂蒙革命根據地420萬(wan) 人口有120多萬(wan) 人擁軍(jun) 支前,20多萬(wan) 人參軍(jun) 參戰,10萬(wan) 多人英勇犧牲,湧現出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qin) 、沂蒙紅嫂等一大批先鋒模範人物,誕生了沂蒙精神。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沂蒙精神與(yu) 延安精神、井岡(gang) 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dang) 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紅岩精神:不折不撓、寧死不屈。
抗日戰爭(zheng) 進入相持階段後,為(wei) 加強黨(dang) 對國民黨(dang) 統治區工作的領導,1939年,周恩來同誌領導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一處名為(wei) “紅岩嘴”的地方開展對敵鬥爭(zheng) 。他們(men) 在極其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善處逆境,勇於(yu) 犧牲,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培育出偉(wei) 大的紅岩精神。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情回顧重慶這片英雄的土地光榮革命曆程和革命傳(chuan) 統,歌頌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凝結成的紅岩精神,要求用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dang) 員、幹部“堅定理想信仰,養(yang) 成浩然正氣”。
——雷鋒精神: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
1962年8月,年僅(jin) 22歲的解放軍(jun) 戰士雷鋒不幸因公殉職。1963年2月,雷鋒的感人事跡被報道後,毛澤東(dong) 同誌寫(xie) 下“向雷鋒同誌學習(xi) ”的題詞,要求全黨(dang) 全軍(jun) “學習(xi) 他一切從(cong) 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精神”。從(cong) 此,以雷鋒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就一代代傳(chuan) 承開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就學習(xi) 弘揚雷鋒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我們(men) 既要學習(xi) 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xi) 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wei) 具體(ti) 行動,體(ti) 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chuan) 承下去”。
紅色江山,熱血鑄就;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蘊含在我們(men) 黨(dang) 的百年奮鬥征程中,需要我們(men) 從(cong) 黨(dang) 的光輝成就、艱辛曆程、曆史經驗、優(you) 良傳(chuan) 統中反複學習(xi) 領悟。其中一個(ge) 關(guan) 鍵,就在於(yu) “紅色”二字。奮進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用好紅色資源,傳(chuan) 承好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一定能夠書(shu) 寫(xie) 新的壯美華章,鑄就永不褪色的紅色豐(feng) 碑!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