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個瞬間說百年】1959,建築史上的奇跡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1958年9月,為(wei) 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中共中央決(jue) 定在北京興(xing) 建一批國慶工程。這些工程主要分布在以天安門廣場為(wei) 中心的北京城內(nei) ,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首都功能,改變北京舊城的麵貌。

  工程啟動時,距10周年國慶隻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當時北京市的建築設計和施工能力來說,困難巨大。但從(cong) 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都誌在必得。廣大設計者和建設者發揮了巨大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全國建築界精英采用非常規的“三邊”工作法(邊設計、邊備料、邊施工)。這種方法現在當然不能使用了,但在當時的特殊環境下,對加速推進工程進展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周恩來提出“古今中外、皆為(wei) 我用”的原則。在設計上,除了組織北京的34個(ge) 設計單位之外,還邀請了上海、南京、廣州等地的30多位建築專(zhuan) 家,進京共同進行方案創作。建築專(zhuan) 家、教授、工人、市民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人們(men) 對各項工程先後提出了400個(ge) 方案,其中僅(jin) 人民大會(hui) 堂就提出了84個(ge) 平麵方案和189個(ge) 立麵方案,並結合工程對天安門廣場提出了多種規劃意見。

1959年9月14日,新中國當時最大的客運車站北京火車站建成。新華社圖片

1959年9月14日,新中國當時最大的客運車站北京火車站建成。新華社圖片

  在一年時間裏,廣大建設者在無經驗可憑借、無先例可依循的條件下,經過科學的組織管理,憑著衝(chong) 天幹勁,創造了建築史上的奇跡。到1959年國慶節前,建築工程最終落成。這十大建築是:人民大會(hui) 堂、中國曆史博物館與(yu) 中國革命博物館(兩(liang) 館屬同一建築內(nei) ,即今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釣魚台國賓館、華僑(qiao) 大廈(已被拆除後重建)、北京火車站、全國農(nong) 業(ye) 展覽館和北京工人體(ti) 育場。

1959年9月19日,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曆史博物館建成。新華社圖片

1959年9月19日,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曆史博物館建成。新華社圖片

  除十大建築外,還包括一係列市政建設項目:如天安門廣場改造、長安街改建、崇文門車站道路、機場到市中心道路、熱力煤氣工程,涵蓋了道路、廣場、綜合管道、橋梁、河湖、煤氣、熱力、電話等方麵。

1959年9月24日,新中國最宏偉(wei) 的建築之一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建成。新華社圖片

1959年9月24日,新中國最宏偉(wei) 的建築之一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建成。新華社圖片

  通過諸多項目的建設,首都麵貌,尤其是天安門廣場和東(dong) 、西長安街煥然一新。在天安門廣場的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分別建起了人民大會(hui) 堂、中國革命和曆史博物館等建築物,不僅(jin) 體(ti) 現了新的“人民是主人”的規劃思想,而且建築麵積超過了舊的皇宮建築群。天安門廣場的麵積由11萬(wan) 平方米擴大到40萬(wan) 平方米。擴建後的天安門廣場,從(cong) 規模上、建築藝術上,都有了極大的發展和革新。原來廣場上有眾(zhong) 多縱橫交錯的電線網,在擴建過程中預埋了各種地下管線,使擴建後的天安門廣場找不到一根高架線,顯得非常整齊美觀。圍繞廣場改造的一係列市政建設使廣場地區更加壯麗(li) 輝煌。北京的城市中心和重心,由曆史上的皇宮轉移到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廣場成了首都的核心地帶。

  國慶10周年落成的這批建築,使北京作為(wei) 首都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得到了加強。人民大會(hui) 堂、釣魚台國賓館等建築,在國家政治生活和對外交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他工程也對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改革開放前的很長時期,十大建築成了首都的重要象征,促進了首都功能的完善和發揮。十大建築給年輕的共和國所留下的,遠不止建築物本身。

學習(xi) 專(zhuan) 欄:百個(ge) 瞬間說百年

學習(xi) 專(zhuan) 欄:百個(ge) 瞬間說百年

發布時間:2021年05月10日 13:23 來源:新華網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