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黨史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進程

王偉光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專(zhuan) 題

  今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在這樣一個(ge) 偉(wei) 大而特殊的曆史年份,回顧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奮鬥曆程,總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全國人民不懈探索馬克思主義(yi) 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的曆史經驗,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不同曆史時期我們(men) 黨(dang) 堅持、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的規律和特點,對於(yu)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運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yi) 。

  把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黨(dang) 的根本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首要的政治選擇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黨(dang) 的根本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既是由黨(dang) 的性質所決(jue) 定的,也是由近代以來中國的具體(ti) 國情、中國所處的世情、世界曆史時代發展大勢所決(jue) 定的。

  理論一經掌握群眾(zhong) ,就會(hui) 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隻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zhong) ,也會(hui) 變成物質力量。”任何一個(ge) 社會(hui) 形態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必然產(chan) 生相應的思想理論。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繼承人類優(you) 秀文化遺產(chan) 、總結工人運動經驗基礎上,所創造的關(guan) 於(yu) 無產(chan) 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先進思想,是無產(chan) 階級根本利益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yi) 創始人不僅(jin) 發現資本主義(yi) 必然滅亡、社會(hui) 主義(yi) 必然勝利的曆史規律,而且發現了資本主義(yi) 的掘墓人——工人階級,認為(wei) 隻有工人階級才能肩負起消滅資本主義(yi) 的曆史使命,隻有依靠無產(chan) 階級及人民大眾(zhong) 這一最強大的物質力量,通過無產(chan) 階級革命和無產(chan) 階級專(zhuan) 政,才能摧毀資本主義(yi) ,徹底埋葬舊社會(hui) ,建設一個(ge) 全新的新世界。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把這一先進思想賦予了工人階級及其廣大人民大眾(zhong) 。在馬克思主義(yi) 誕生之前,工人運動處在自發階段,單純的以經濟鬥爭(zheng) 為(wei) 目的,鬥爭(zheng) 手段不外乎是搗毀機器和無明確政治目的的罷工示威等。馬克思主義(yi) 誕生以後,經過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在工人階級中推進的輿論傳(chuan) 播、思想教育與(yu) 理論武裝,工人運動進入到一個(ge) 嶄新的曆史階段。馬克思主義(yi) 這一真理與(yu) 工人階級的偉(wei) 大物質力量相結合,已經發揮並正在發揮著改造世界的巨大威力。

  馬克思主義(yi) 一經與(yu) 中國工人階級的偉(wei) 大實踐相結合,立刻並持久地生發出強大的物質力量。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選擇了馬克思主義(yi) ,接受了馬克思主義(yi) ,走上馬克思主義(yi) 指引的正確道路,是經過長期的、艱苦的探索之後所作出的唯一正確的曆史選擇。在近代中國曆史上,為(wei) 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中華民族,曾經湧現出一批有作為(wei) 的先進人物,提出種種救國圖強方案,為(wei) 中華民族振興(xing) 作出了不懈努力。然而,旨在救國救民的種種鬥爭(zheng) 和探索雖然每一次都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下推動了中國進步,但又一次次地歸於(yu) 失敗。究其主觀上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正確理論指導。除了舊式農(nong) 民起義(yi) 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舊中國,幻想運用資產(chan) 階級思想武器,采取改良主義(yi) 的或資產(chan) 階級舊式民主主義(yi) 革命的方式,建立資產(chan) 階級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yi) 富國道路,是不可能解救中國、複興(xing) 中華的,外國帝國主義(yi) 列強不允許,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也不允許。這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的國情,世界已進入帝國主義(yi) 和無產(chan) 階級革命時代大趨勢所決(jue) 定的。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自從(cong) 把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思想指導,把馬克思主義(yi) 運用於(yu) 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際,中國工人階級和人民麵貌從(cong) 此煥然一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chan) 物。經曆五四運動洗禮,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通過十月革命接受了馬克思主義(yi) ,認識到中國必須選擇社會(hui) 主義(yi) 作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唯一出路,選擇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就必然選擇工人階級作為(wei) 領導階級,選擇工人階級政黨(dang) 作為(wei) 領導核心,選擇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指導思想。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深刻分析中國社會(hui) 的性質和特征,正確剖析中國社會(hui) 各階級的狀況、關(guan) 係及其在中國社會(hui) 中的地位,科學把握中國革命的規律和特點,逐步形成了指導中國革命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戰略、策略,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偉(wei) 大勝利。新中國成立以後,黨(dang) 不失時機地製定了社會(hui) 主義(yi)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成功地進行了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完成了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取得了先進行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再不間斷地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分“兩(liang) 步走”的中國革命偉(wei) 大勝利。在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時期,毛澤東(dong) 身體(ti) 力行,領導全黨(dang) 進行了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艱辛探索,取得了偉(wei) 大成就。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後,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全黨(dang) 緊緊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實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事業(ye) ,成功地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黨(dang) 的十八大標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這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光明前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的曆史和實踐一再證明,把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黨(dang) 的根本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把社會(hui) 主義(yi) 作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正確出路,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唯一正確的政治選擇。

  把馬克思主義(yi) 普遍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功的根本經驗

  把馬克思主義(yi) 普遍真理與(yu) 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具體(ti) 實踐,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功的秘訣。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產(chan) 物。把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過程。正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波瀾壯闊的曆史一樣,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進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是在批判教條主義(yi) 、經驗主義(yi) 等主觀主義(yi) 的鬥爭(zheng) 過程中,實現馬克思主義(yi) 普遍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著重分析的是在西方資本主義(yi) 國家進行無產(chan) 階級革命的問題。無論是巴黎公社革命,還是俄國十月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都是主要依靠工人階級在中心城市發起武裝起義(yi) 、奪取政權的。在農(nong) 民人口占絕大多數、產(chan) 業(ye) 工人數量比較少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的中國,如何發揮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導作用,指導中國這樣一個(ge) 相對落後的東(dong) 方大國進行武裝革命、奪取政權,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在黨(dang) 的曆史上,脫離中國實際的教條主義(yi) 曾經造成嚴(yan) 重危害,幾乎葬送了黨(dang) 的事業(ye) 。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從(cong) 實際而不是從(cong) 本本出發,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分析世情、國情,科學認識中國革命形勢,將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在事關(guan) 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戰略策略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取得了科學結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創建工農(nong) 武裝、開展武裝鬥爭(zheng) ,以農(nong) 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正確道路。從(cong) 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深切感悟到把馬克思主義(yi) 普遍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至關(guan) 重要性。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問題,實質上就是哲學的“一般性”與(yu) “特殊性”,即共性與(yu) 個(ge) 性的辯證關(guan) 係問題。一般性寓於(yu) 特殊性之中,根本不存在離開特殊性的一般性,一般性來自於(yu) 特殊性,離開了特殊性,一般性也就失去了意義(yi) ,成為(wei) 抽象的教條。從(cong) 哲學的視角看,所謂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的“一般”,即馬克思主義(yi) 世界觀和方法論,而不是馬克思主義(yi) 的具體(ti) 結論,去說明和解決(jue) 中國的“特殊”問題。早在1930年,毛澤東(dong) 就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yi) 的‘本本’是要學習(xi) 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在《實踐論》《矛盾論》兩(liang) 部馬克思主義(yi) 哲學中國化的經典論著中,毛澤東(dong) 科學地論證了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哲學原理,說明了馬克思主義(yi) 是“一般”,而中國革命是“特殊”,馬克思主義(yi) 的“一般”必須要與(yu) 中國革命的“特殊”相結合,形成了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基本理念。1938年,在延安召開的黨(dang) 的六屆六中全會(hui) 上,毛澤東(dong) 作了題為(wei) 《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對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問題作了深刻論述:“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偉(wei) 大力量,就在於(yu) 它是和各個(ge) 國家具體(ti) 的革命實踐相聯係的。對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說來,就是要學會(hui)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理論應用於(yu) 中國的具體(ti) 的環境……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yi) ,隻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yi) 。”毛澤東(dong) 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實質、方法和形式問題,開辟了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實踐中創新發展的新境界。

  我們(men) 黨(dang) 始終重視把馬克思主義(yi) 普遍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黨(dang) 的曆代領導人都是重視並實現結合的光輝典範。在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時期,毛澤東(dong) 帶領全黨(dang) 成功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wei) 大勝利,取得了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巨大成就,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開辟奠定了製度前提、物質基礎和理論準備,創造了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典範。在社會(hui) 主義(yi)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men) 黨(dang)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這也都是堅持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wei) 大成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的重要性,要求全黨(dang) 認真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把握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成果,把馬克思主義(yi) 與(yu) 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領導全黨(dang) 創造了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的最新典範。

  在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進程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實現了兩(liang) 次偉(wei) 大結合,完成了兩(liang) 次曆史性飛躍,產(chan) 生了兩(liang) 個(g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性貢獻與(yu)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曆史進程緊密相連。第一次偉(wei) 大結合是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的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成功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yi) 和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新中國。第一次曆史性飛躍形成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第一個(ge) 偉(wei) 大理論成果——毛澤東(dong) 思想。第二次偉(wei) 大結合是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成功之路。第二次曆史性飛躍形成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第二個(ge) 偉(wei) 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順應時代發展,從(cong) 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係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這個(ge) 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一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

  堅持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實踐,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永遠立於(yu) 不敗之地的基本保證

  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實現偉(wei) 大結合,取得偉(wei) 大成就,產(chan) 生偉(wei) 大飛躍,形成偉(wei) 大成果,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yi) 發展新境界,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中國革命、建設與(yu) 改革偉(wei) 大實踐,歸根到底,是科學回答了在具體(ti) 時代和特殊國情下,抓住時代主題,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yi) 、怎樣發展馬克思主義(yi) 這一核心問題。在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百年光輝曆程中,我們(men) 黨(dang) 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啟示。

  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指導和理論武裝。恩格斯曾指出,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區別於(yu) 任何其他政黨(dang) 的根本標誌,“就是有一個(ge) 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wei) 理論的基礎”。加強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武裝,這是我們(men) 黨(dang) 的政治優(you) 勢和優(you) 良傳(chuan) 統,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建設偉(wei) 大工程的首要任務。建黨(dang) 之初,我們(men) 黨(dang) 就清醒認識到,在舊中國農(nong) 民、小資產(chan) 階級占大多數、工人階級數量較少的條件下,要建設堅強正確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導地位,必須對工人階級先鋒隊及其人民群眾(zhong) 進行全麵、深入、係統、從(cong) 始至終的理論武裝。其中,理論武裝的重點在於(yu) 黨(dang) 的高中級幹部。高中級幹部的領導水平,尤其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水平如何,關(guan) 係到黨(dang) 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毛澤東(dong) 在抗日戰爭(zheng) 時期就指出:“在擔負主要領導責任的觀點上說,如果我們(men) 黨(dang) 有一百個(ge) 至二百個(ge) 係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hui) 了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同誌,就會(hui) 大大地提高我們(men) 黨(dang) 的戰鬥力量。”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素養(yang) 是領導幹部素質的核心要素,掌握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是領導幹部的基本功,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把係統掌握馬克思主義(yi) 基本理論作為(wei) 看家本領。新幹部、年輕幹部尤其要抓好理論學習(xi) ,學會(hui) 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jue) 問題,自覺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加強理論指導和理論武裝,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最重要的是解決(jue) 好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問題。學風問題就是對待馬克思主義(yi) 的根本態度問題。從(cong) 本本出發,還是從(cong) 實際出發,是對待馬克思主義(yi) 根本態度的分歧點,是采取什麽(me) 樣學風的分水嶺。解決(jue) 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問題,必須做到有的放矢,學以致用。這是因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的目的不僅(jin) 是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自己的理論指導,就是要用它來指導實踐、付諸實踐、改造實踐。百年來,我們(men) 黨(dang) 取得的每一個(ge) 發展和每一個(ge) 勝利,都是全黨(dang) 同誌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修好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這門功課,做好這篇大文章的結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自覺繼承和弘揚重視理論學習(xi) 、善於(yu) 理論聯係實際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一脈相承而又與(yu) 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yi) 學風傳(chuan) 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讀書(shu) 是學習(xi) ,使用也是學習(xi) ,並且是更重要的學習(xi) 。”這就要求我們(men) 防止急功近利,防止主觀主義(yi) 、教條主義(yi) 和形式主義(yi) ,堅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把運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貫穿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工作之中,轉化為(wei) 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發展的舉(ju) 措和改進工作方法的本領。既用學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又在實踐中豐(feng) 富發展理論,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把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實質與(yu) 精髓,就是始終不渝地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說到底,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曆史反複告訴我們(me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命運是同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緊密聯係的,什麽(me) 時候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正確指導,什麽(me) 時候就發展,否則就會(hui) 遭受挫折、失敗。實行黨(dang) 的正確領導,關(guan) 鍵在於(yu) 是不是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關(guan) 鍵在於(yu) 是不是把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實際相結合,關(guan) 鍵在於(yu) 是不是實現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工作;實現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工作,關(guan) 鍵在於(yu) 是不是貫徹落實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yi) 活的靈魂,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的精髓。馬克思主義(yi) 不是僵硬的教條,而是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豐(feng) 富發展的。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men) 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密切聯係不斷發展的實踐,永不脫離實踐,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理論創新。

  黨(dang) 的百年曆程和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偉(wei) 大進程相互交織、相映生輝。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曆史進程,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不斷總結曆史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又以理論創新引領社會(hui) 變革的辯證發展曆程。站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曆史交匯點上,我們(men) 要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導地位,始終不渝地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永葆初心、牢記使命,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作者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教授、南開大學終身教授)

發布時間:2021年05月06日 13:3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