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恢複國民經濟的任務順利實現,黨(dang) 及時決(jue) 定從(cong) 1953年開始實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ge) 五年計劃。計劃的主體(ti) 是國家工業(ye) 化。同時,我國社會(hui) 生活中也出現和積累了一些新的矛盾。這樣就把對國民經濟實行係統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的任務提到日程上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黨(dang) 中央經過近一年的醞釀,形成和提出了黨(dang) 在過渡時期總路線,這就是:“從(co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ge) 過渡時期。黨(dang) 在這個(ge)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ge) 相當長的時期內(nei) ,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nong) 業(ye) 、對手工業(ye) 和對資本主義(yi) 工商業(ye) 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
這是“一化三改”“一體(ti) 兩(liang) 翼”的總路線,其主體(ti) 任務是逐步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兩(liang) 翼分別是對農(nong) 業(ye) 、手工業(ye) 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以及對資本主義(yi) 工商業(ye) 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主體(ti) 和兩(liang) 翼是不可分離的整體(ti) 。
伴隨著第一個(ge) 五年計劃的實施和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的起步,伴隨著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宣傳(chuan) ,1953年,國家對農(nong) 業(ye) 、手工業(ye) 和資本主義(yi) 工商業(ye) 有計劃、成係統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也邁開了步伐。
上海市舉(ju) 行郊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代表會(hui) 議。 新華社圖片
農(nong) 業(ye) 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實際上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前就已啟動。1951年9月,黨(dang) 中央製定《關(guan) 於(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互助合作的決(jue) 議(草案)》,過渡時期總路線公布之後,1953年12月,又通過了《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的決(jue) 議》。農(nong) 村互助合作運動,就是在這兩(liang) 個(ge) 決(jue) 議的指導下穩步前進的。農(nong) 業(ye) 合作化運動初期主要是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互助組。1953年9月以後,進入以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為(wei) 主的階段。由於(yu) 1953年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後,出現農(nong) 產(chan) 品供不應求的矛盾,引發糧食價(jia) 格劇烈波動。經過反複權衡,1953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關(guan) 於(yu) 對糧食實行統購統銷的決(jue) 定,接著實行油料的統購和食油的統銷。1954年又實行棉花的統購和棉布的統購統銷。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的統購統銷,加快了農(nong) 業(ye) 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的步伐。在1955年7月後,農(nong) 業(ye) 合作化形成高潮。到1956年底,農(nong) 業(ye) 合作化基本完成。
天津盛錫福帽廠公私合營掛上新招牌。 新華社圖片
對資本主義(yi) 工商業(ye) 的改造,是通過國家資本主義(yi) 途徑實現的。在1953年底以前,著重發展以加工訂貨為(wei) 主的初級和中級國家資本主義(yi) 形式,從(cong) 1954年起,開始轉入重點發展公私合營這種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yi) 。1954年底,國務院決(jue) 定采取“統籌兼顧、歸口安排、按行業(ye) 改造”的方針,以解決(jue) 公私之間的矛盾;按行業(ye) 采取以大帶小、以先進帶落後的辦法實行合營,加快了改造私營工業(ye) 的步伐。到1956年底,資本主義(yi) 工商業(ye) 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也基本完成。
北京崇文區手工業(ye) 者在加入手工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登記站裏遞交申請入社登記表。新華社圖片
對個(ge) 體(ti) 手工業(ye) 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一般都經過手工業(ye) 生產(chan) 合作小組、手工業(ye) 供銷生產(chan) 合作社和手工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三個(ge) 階段,因地製宜,按照不同手工業(ye) 者容易接受的形式,由低級到高級、由小到大、由簡單到複雜地進行。國家堅持貫徹自願互利原則,力求把合作社辦得對生產(chan) 者、國家和消費者三方麵都有利。到1956年底,全國基本實現了手工業(ye) 合作化。
從(cong) 1953年開始,經濟建設工作有計劃地在全國展開。全國城鄉(xiang) 迅速形成參加和支援國家工業(ye) 化建設的熱烈氛圍。這是一個(ge) 激情燃燒的年代,對工業(ye) 化的無限憧憬,激發出工人、農(nong) 民、知識分子從(cong) 未有過的勞動熱情。“每一秒鍾都為(wei) 創造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而勞動”——這種充滿時代精神的號召,生動反映了工業(ye) 化目標所激發的建設熱情。新中國幾乎每一天都在發生改變。工業(ye) 建設戰線喜報頻傳(chuan) 。一大批舊中國沒有的基礎工業(ye) 部門一個(ge) 個(ge) 建立起來,一大批工礦企業(ye) 在內(nei) 地興(xing) 辦。舊中國重工業(ye) 過分落後的麵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觀。五年間工業(ye) 生產(chan) 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一百年。
1956年,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製度和經濟製度都已確立。至此,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建立起來了。在黨(dang) 的帶領下,中國這個(ge) 占世界1/4人口的東(dong) 方大國進入了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成功實現了中國曆史上最深刻最偉(wei) 大的社會(hui) 變革。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