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習(xi) 近平在廣西考察,曆時三天,行經桂林、柳州、南寧三地。國際疫情仍在肆虐,挑戰施壓絲(si) 毫未歇,“十四五”正在開局起步。盡管頭緒繁多,中國的腳步依然篤定。總書(shu) 記在廣西考察期間,既勉勵當地寫(xie) 好廣西篇章,又思考“中國之治”的諸多命題。在《時政新聞眼》看來,廣西之行至少對四件大事作出了新解。
4月25日-27日考察點示意圖
再談“國之大者”
“國之大者”,首次見諸報道是去年4月的陝西之行。站在秦嶺月亮埡,習(xi) 近平鄭重告誡: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關(guan) 注黨(dang) 中央在關(guan) 心什麽(me) 、強調什麽(me) ,深刻領會(hui) 什麽(me) 是黨(dang) 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麽(me) 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
此後,總書(shu) 記多次談到,要心懷“國之大者”。他要求領導幹部不斷提高政治領悟力,對“國之大者”了然於(yu) 胸;要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要善於(yu) 把地區和部門的工作融入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大棋局。
桂林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葡萄種植園。(總台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這次在廣西北部的毛竹山村考察時,習(xi) 近平深情地說,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從(cong) 勉勵毛竹山村鄉(xiang) 親(qin) 們(men) 辦好葡萄這個(ge) 富民產(chan) 業(ye) ,到點讚柳州螺螄粉這個(ge) “小米粉大產(chan) 業(ye) ”,從(cong) 在桂林象鼻山公園要求努力創造宜業(ye) 、宜居、宜樂(le) 、宜遊的良好環境,到在工作匯報會(hui) 上提出維護好卡車司機、快遞小哥、外賣配送員等的合法權益,總書(shu) 記對“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這個(ge) 新表述作出了生動的注解。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八年多時間過去了,這句樸素的話語,越發打動人心。
4月27日,三月三“歌圩節”表演現場。(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再談“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
去年6月,習(xi) 近平在寧夏一個(ge) 多民族聚居小區考察時說:“無論是全麵小康、脫貧還是現代化,一個(ge) 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眾(zhong) 是一個(ge) 大家庭,要攜手並進。”
總書(shu) 記這句話,是在一個(ge) 承前啟後的曆史節點說的。
陳列在廣西民族博物館的“銅鼓王”——雲(yun) 雷紋大銅鼓,麵徑165厘米,重299公斤,是迄今發現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銅鼓。(總台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往前看,脫貧攻堅激戰猶酣之時,總書(shu) 記多次提出,“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ge) 貧困家庭,丟(diu) 下一個(ge) 貧困群眾(zhong)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今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莊嚴(yan) 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麵勝利。下一步,在經過係統評估和總結之後,我國還將正式宣布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
往後看,在實現全麵小康、脫貧之後,現代化就是中國的目標所指。在廣西之行的最後一個(ge) 考察點——廣西民族博物館,總書(shu) 記鮮明提出,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發展階段在變,發展目標在變,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於(yu) 少數民族群眾(zhong) 的莊嚴(yan) 承諾不變!
4月27日,結束三月三“歌圩節”表演的演員們(men) 合影留念。(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再談“碳達峰、碳中和”
這次啟程赴廣西考察之前,習(xi) 近平剛剛出席了一個(ge) 各方都很重視的會(hui) 議——領導人氣候峰會(hui) 。盡管實現難度很大,習(xi) 近平在會(hui) 上重申了一個(ge) 言必行、行必果的莊重承諾:中國將力爭(zheng)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桂林市有12個(ge) 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超過70%。(總台央視記者張宇拍攝)
碳達峰、碳中和,這是一件怎麽(me) 強調都不為(wei) 過的國之大事,總書(shu) 記把它描述為(wei) “黨(dang) 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對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能力的一場大考”、“這無疑將是一場硬仗”······
自從(cong) 去年9月首次作出這一承諾以來,中國就已經緊鑼密鼓開始了行動。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中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ti) 布局。上次在福建考察時,他還對這個(ge) 在全國率先建設生態省的“優(you) 等生”提出要求: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省建設布局。
桂林象鼻山因酷似一頭舒卷長鼻、暢飲清流的大象而得名。(總台央視記者李煒拍攝)
廣西也正在向“生態文明強區”進軍(jun) 。這次在廣西考察時,習(xi) 近平提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ti) 布局。在“生態文明建設”之前新增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這是一個(ge) 更宏大的布局。在此之前,總書(shu) 記已有判斷:“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係統性變革。”
象鼻山公園夜景(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這次廣西之行,總書(shu) 記先後考察了漓江和象鼻山公園。他說:“全中國、全世界就這麽(me) 個(ge) 寶貝,千萬(wan) 不要破壞”,“大自然賜予中華民族的一塊寶地,一定要嗬護好”。秦嶺之誡,言猶在耳。桂林之誡,可不慎乎!
再談“增強信仰、信念、信心”
總書(shu) 記今年以來的幾次國內(nei) 考察,就是一堂常講常新的黨(dang) 史課。這既與(yu) 今年是建黨(dang) 百年緊密相關(guan) ,也與(yu) 正在全黨(dang) 開展的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緊密相關(guan) 。
這次廣西之行,總書(shu) 記首站看的是位於(yu) 桂北的紅軍(jun) 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血戰湘江、陳樹湘、閩西子弟、絕命後衛師……總書(shu) 記經常提起。做好烈士遺骸收殮保護工作、規劃建設好紀念設施……總書(shu) 記親(qin) 自指示。來到80多年前這場壯烈之戰的故地,總書(shu) 記最為(wei) 感懷的,當屬紅軍(jun) 將士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一往無前、敢於(yu) 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崇高精神。總書(shu) 記說:“困難再大,想想紅軍(jun) 長征,想想湘江血戰。”
紅軍(jun) 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內(nei) ,參加“紅色教育”的學生們(men) 。(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在考察最後一天的工作匯報會(hui) 上,習(xi) 近平由此引申開去,對正在開展的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再提要求。今年2月的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動員大會(hui) 上,總書(shu) 記談到16個(ge) 字的總要求——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上一次在福建,總書(shu) 記重點談到學史明理。他說,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這一次在廣西,總書(shu) 記重點談的是學史增信。
何謂學史增信?總書(shu) 記說,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這是我們(men) 戰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同時他還談到,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劑。
廣西南寧(圖/視覺中國)
時間回到兩(liang) 年多前,2018年12月,習(xi) 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hui) 上曾經講到這“三信”。他說:“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guan) 重要。小到一個(ge) 人、一個(ge) 集體(ti) ,大到一個(ge) 政黨(dang) 、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國家,隻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hui) 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hui) 不戰自敗、不打自垮。”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guan) 重要,在今日之中國,尤為(wei) 重要!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廣西考察時強調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擔當實幹 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壯美廣西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