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論述
1939年4月29日
毛澤東(dong) 在延安黨(dang) 的活動分子會(hui) 議上作關(guan) 於(yu) 國民精神總動員問題的報告。報告指出:我們(men) 的口號是長期抗戰。中國需要全國總動員,政治的、經濟的、軍(jun) 事的、文化的等等,這樣才能支持長期抗戰。共產(chan) 黨(dang) 是曆來號召全國總動員的。國民精神總動員的綱領與(yu) 辦法,有它的積極意義(yi) ——動員全國一切力量,對抗日本帝國主義(yi) ,爭(zheng) 取民族解放;同時也有消極意義(yi) 的方麵——可能被壞蛋利用為(wei) 壓製革命勢力。我們(men) 的任務,是發揚它的積極方麵,防止和阻止它的消極方麵,使它向正確的方向發展。誰是真正信仰三民主義(yi) 的,要看他實行不實行三民主義(yi) ,馬克思主義(yi) 者衡量一切東(dong) 西的尺子,就是實踐。
1956年4月29日
毛澤東(dong) 在會(hui) 見拉丁美洲幾個(ge) 國家共產(chan) 黨(dang) 的代表時,強調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談到團結改造民族資產(chan) 階級時,他指出:爭(zheng) 取中間勢力很重要。我們(men) 對民族資產(chan) 階級,不但對他們(men) 的壞的一麵作鬥爭(zheng) ,而且還給他們(men) 利益,一是給他們(men) 工作,二是給他們(men) 選舉(ju) 權。這樣,他們(men) 才能擁護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的道路。談到與(yu) 其他階級階層的聯盟時,他指出:無產(chan) 階級要團結小資產(chan) 階級,主要是團結不剝削別人的小資產(chan) 階級,即獨立生產(chan) 的農(nong) 民和手工業(ye) 者。用這種辦法,可以把敵人變到最少,隻剩下帝國主義(yi) 與(yu) 本國少數親(qin) 帝分子。對我們(men) 來說,朋友愈多愈好,敵人愈少愈好。為(wei) 了這個(ge) 革命目的,黨(dang) 必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國際上也一樣。帝國主義(yi) 是世界性的,就有必要調動一切國際力量。最後,他強調指出:中國的經驗隻能提供參考。各國應根據自己的特點決(jue) 定方針、政策,把馬克思主義(yi) 同本國特點相結合。抄經驗是要吃虧(kui) 的,這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經驗。成功的經驗在一國是成功的,但在另一國如果一模一樣,不改變形式,反而會(hui) 導向失敗。這篇談話收入《毛澤東(dong) 文集》第七卷。
1980年4月29日
鄧小平接受盧森堡電視台製片主任鮑利等的電視采訪時,談到中國建設的基本方針和對外政策指出:中國是一個(ge) 大國,又是一個(ge) 窮國,完全依靠外國資金來建設我們(men) 的國家是不可能的,必須立足於(yu) 國內(nei) ,立足於(yu) 自力更生這個(ge) 基本原則。就是立足於(yu) 自己,也要照顧自己的特點,完全按照別的國家的模式來建設中國是不可能的。但是,自己關(guan) 起門來建設也不行,必須充分吸收外國的先進經驗,充分利用外國的資金、外國的技術,來加速發展。中國是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這個(ge) 社會(hui) 製度的性質決(jue) 定了我們(men) 對外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們(men) 處理同其他國家之間關(guan) 係的準則。一個(ge) 國家的人民革命取得勝利,主要地依靠自己的力量。任何一個(ge) 國家的革命,任何一個(ge) 國家的問題的解決(jue) ,都必須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我們(men) 尊重各個(ge) 國家、各個(ge) 地區共產(chan) 黨(dang) 自己的選擇。他們(men) 應該根據自己國家或地區的特點,製定自己的方針、政策。
1983年4月29日
鄧小平會(hui) 見印度共產(chan) 黨(dang) (馬克思主義(yi) )總書(shu) 記南布迪裏巴德率領的印度共產(chan) 黨(dang) (馬克思主義(yi) )中央代表團時提出,各國共產(chan) 黨(dang) 應根據各自的國情確定革命道路。他指出:一個(ge) 國家的革命要取得勝利,最根本的一條經驗就是,各國共產(chan) 黨(dang) 應該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找出自己的革命道路。任何大黨(dang) 或老黨(dang) 都不能以最高發言人自居。一個(ge) 黨(dang) 犯錯誤是難免的,就是犯了錯誤,也要由自己去總結,自己去解決(jue) 問題,這樣才靠得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檢驗路線、方針、政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他談到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執政以後的任務指出:在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一個(ge) 真正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在執政以後,一定要致力於(yu) 發展生產(chan) 力,並在這個(ge) 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就是建設物質文明。與(yu) 此同時,還要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chan) 主義(yi) 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國際主義(yi) 、愛國主義(yi) 都屬於(yu) 精神文明的範疇。這篇談話的一部分以《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wei) 題,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2001年4月29日
江澤民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九十周年大會(hui) 上講話。指出:大學應該成為(wei) 科教興(xing) 國的強大生力軍(jun) 。要繼續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加快高等教育事業(ye) 的發展,努力在全國建設若幹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一流大學應該堅持正確的辦學思想,注重形成優(you) 秀的辦學傳(chuan) 統,形成鮮明的辦學風格,發展優(you) 勢學科,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為(wei) 國家和民族的興(xing) 旺發達作出貢獻。一流大學應該站在國際學術的最前沿,緊密結合先進生產(chan) 力的發展要求,依托多學科的交叉優(you) 勢,努力進行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特別要抓好科技的源頭創新,並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wei) 現實生產(chan) 力。一流大學應該成為(wei) 繼承傳(chuan) 播民族優(you) 秀文化的重要場所和交流借鑒世界進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為(wei) 新知識、新思想、新理論的重要搖籃,努力創造和傳(chuan) 播新知識、新理論、新思想,不斷促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發展。一流大學應該成為(wei) 培養(yang) 人才的重要基地,不斷為(wei) 祖國為(wei) 人民培養(yang) 出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具有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全麵發展的人才。中國要實現繁榮富強,中華民族要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人民要對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必須培養(yang) 和造就千千萬(wan) 萬(wan) 的人才。
2008年4月29日
胡錦濤會(hui) 見中國國民黨(dang) 榮譽主席連戰和夫人及隨行的訪問團成員時,提出新形勢下推動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的十六字方針。他指出:兩(liang) 岸雙方應當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擱置爭(zheng) 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切實為(wei) 兩(liang) 岸同胞謀福祉、為(wei) 台海地區謀和平,開創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新局麵。
2016年4月29日
習(xi) 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ju) 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台。我們(men) 必須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在吸取和借鑒曆史經驗的基礎上,以創新的理念和創新的思維,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使沿線各國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一帶一路”給他們(men) 帶來的好處。
他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曆史記憶。古代絲(si) 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友誼之路。在中華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wei) 特征的絲(si) 綢之路精神。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men) 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si) 綢之路精神,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賦予古代絲(si) 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nei) 涵。
他強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處理好我國利益和沿線國家利益的關(guan) 係,政府、市場、社會(hui) 的關(guan) 係,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關(guan) 係,對外開放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關(guan) 係,務實推進和輿論引導的關(guan) 係,國家總體(ti) 目標和地方具體(ti) 目標的關(guan) 係。
他指出,我國是“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但建設“一帶一路”不是我們(men) 一家的事。“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僅(jin) 僅(jin) 著眼於(yu) 我國自身發展,而是要以我國發展為(wei) 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men) 實現發展目標。我們(men) 要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更多考慮和照顧其他國家利益。要堅持正確義(yi) 利觀,以義(yi) 為(wei) 先、義(yi) 利並舉(ju) ,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為(wei) 。要統籌我國同沿線國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異性的利益關(guan) 切,尋找更多利益交匯點,調動沿線國家積極性。我國企業(ye) 走出去既要重視投資利益,更要贏得好名聲、好口碑,遵守駐在國法律,承擔更多社會(hui) 責任。
他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真正要建成“一帶一路”,必須在沿線國家民眾(zhong) 中形成一個(ge) 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基礎。要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注重在人文領域精耕細作,尊重各國人民文化曆史、風俗習(xi) 慣,加強同沿線國家人民的友好往來,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廣泛社會(hui) 基礎。要加強同沿線國家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努力打造利益共同體(ti) 、責任共同體(ti) 、命運共同體(ti) ,共同營造良好環境。要重視和做好輿論引導工作,通過各種方式,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傳(chuan) 播好“一帶一路”聲音,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黨(dang) 史回眸
1954年
4月29日 中國政府代表團與(yu) 印度政府代表團發表談判公報,宣布雙方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nei) 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協商,簽訂了兩(liang) 國關(guan) 於(yu) 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的協定。此後,六月二十八日,周恩來在訪問印度期間同印度總理尼赫魯發表《中印兩(liang) 國總理聯合聲明》,申明上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wei) 兩(liang) 國關(guan) 係的原則,認為(wei) 這些原則不僅(jin) 適用於(yu) 中印兩(liang) 國之間的關(guan) 係,而且也適用於(yu) 一般的國際關(guan) 係問題。次日,他在訪問緬甸時,同緬甸聯邦總理吳努發表《中緬兩(liang) 國總理聯合聲明》,確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應該是指導中國和緬甸之間關(guan) 係的原則。
2005年
4月29日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胡錦濤在北京同中國國民黨(dang) 主席連戰舉(ju) 行正式會(hui) 談。會(hui) 後雙方共同發布《兩(liang) 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這是60年來國共兩(liang) 黨(dang) 主要領導人首次會(hui) 談。
2020年4月2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hui) 召開會(hui) 議,分析國內(nei) 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研究部署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舉(ju) 措,研究確定支持湖北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一攬子政策。習(xi) 近平主持會(hui) 議並發表講話。
曆史瞬間
圖為(wei) 周恩來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上發言。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