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頭觀瀾丨柳州之變 創新為魂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4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柳州考察。柳州,廣西最大的工業(ye) 城市,新中國工業(ye) 發展的一張名片,也曾經是汙染嚴(yan) 重的“酸雨之都”。近年來,柳州既壯大了“工業(ye) 樹”、“產(chan) 業(ye) 林”,又實現了“綠色蝶變”。柳州因何而變?不妨從(cong) 總書(shu) 記此次在柳州考察的兩(liang) 家企業(ye) 和園區尋找答案。

  “柳工製造”見證“中國製造”

  1958年,500多位來自上海等地的青年人,來到柳州西郊一個(ge) 叫“龍騰背”的荒野上,建起了新廠房。工廠定名為(wei) “柳州建築機械製造廠”,這就是柳工集團的前身。同一時期,柳州還承接了國家布局的鋼鐵廠、熱電廠、聯合機械廠等“工業(ye) 建設十大項目”,工業(ye) 由此成為(wei) 柳州發展的命脈。

1958年,來自上海華東(dong) 鋼鐵建築廠的職工自帶設備到柳州建廠。(來源於(yu) 柳工官網)

  1966年10月1日,共和國的第17個(ge) 生日,柳工成功研製了我國的第一台輪式裝載機——柳工Z435。堅實有力的桔黃色鏟鬥,一人高的黑色巨大輪胎,3.5噸的工作重量,讓這一型號的裝載機,為(wei) 新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60多年來,柳工始終耕耘在機械製造領域。目前,柳工擁有挖掘機械、鏟運機械、農(nong) 業(ye) 機械等13大類共32種整機產(chan) 品線,其中輪式裝載機全球銷量第一。

  柳工的發展壯大是我國工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目前,我國不僅(jin) 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基地,更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ye) 大國,並成為(wei) 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

   自主創新,必由之路

  2017年4月,習(xi) 近平在廣西考察時曾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國有企業(ye) 要做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

  創新,正是柳工集團的製勝之道。60多年來,柳工集團始終堅守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創造了機械製造行業(ye) 的諸多“第一”:我國第一台井下裝載機、最大噸位的裝載機等等。改革開放後,柳工創造了單一型號裝載機全球銷售超過15萬(wan) 台以上的奇跡。柳工還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ye) 第一家上市公司,在行業(ye) 中率先建設了覆蓋全國的經銷商體(ti) 係。

2016年,柳工推出一款具有引領性的新產(chan) 品——垂直舉(ju) 升裝載機。(來源於(yu) 柳工官網)

  2015年,柳工建立全球研發中心,向綠色智能製造等前沿領域進軍(jun) 。全國首台5G智能遙控裝載機在柳工誕生,實現了從(cong) 北京到柳州2000公裏的超視距遙控。中國南極科考站、白鶴灘水電站、川藏鐵路等重大工程現場,都有柳工機械的身影。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柳工的發展再次印證:自主創新是增強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實現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網紅食品”,憑借創新“吸粉”

  在柳州的眾(zhong) 多美食中,“螺螄粉”最為(wei) 出名。米粉的爽口順滑,湯料的香鮮酸辣,令喜之者愛不釋手。

柳州螺螄粉生產(chan) 集聚區內(nei) 的螺螄粉樣品(總台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如何讓原汁原味的螺螄粉走遍全國,甚至遠赴重洋?以工業(ye) 立市的柳州人,通過開發生產(chan) 線,製定行業(ye) 標準、注冊(ce) 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等措施,將原本堂食的螺螄粉製作為(wei) “袋裝速食”。創新推出的預包裝技術,又使保質期由30天提高到180天。為(wei) 了適應國外市場,柳州人在保持螺螄粉傳(chuan) 統口味的同時,還創新研發出了國外版配方。

袋裝螺螄粉(總台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在創新銷售渠道上,柳州人借助明星帶貨、網絡直播、電商平台等方式,使“柳州螺螄粉”成為(wei) 了一款“網紅食品”,暢銷各地。去年,柳州預包裝螺螄粉銷售收入達110億(yi) 元,配套及衍生產(chan) 品銷售收入超130億(yi) 元。小米粉成就了“雙百億(yi) ”產(chan) 業(ye) 。

   總書(shu) 記發出“創新”動員令

  從(cong) “柳工”牌裝載機、上汽通用五菱汽車、“魚峰”牌水泥,到“兩(liang) 麵針”牌牙膏、“金嗓子”喉片、柳州螺螄粉,一係列知名品牌成就了“柳州現象”。2020年,柳州的工業(ye) 總產(chan) 值約占廣西全區的四分之一。

  在這背後,既有柳州延續的工業(ye) 血脈,更有創新驅動帶來的“新動能”,助推“柳州製造”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提升。創新,無疑是詮釋柳州發展的“密碼”。

4月8日,廣西柳州,“龍城閣”在夜色中璀璨耀眼。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四年前,總書(shu) 記在廣西考察時曾經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上個(ge) 月,總書(shu) 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創新不問“出身”,隻要誰能為(wei) 國家作貢獻就支持誰。這是總書(shu) 記在“十四五”開局起步之時再次發出的“創新”動員令。

發布時間:2021年04月27日 06:50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