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發布廳》發布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的先進事跡

微信掃一掃 ×

說起香港,

我們(men) 很多人首先會(hui) 想到香港的電影。

然而,可能很多人不敢相信,

1965年,橫掃香港票房,

創下當年中西影片最高賣座紀錄的,

竟是一部名為(wei)

《東(dong) 江之水越山來》的紀錄片。

這部電影上映之時,

當很多香港市民看到紀錄片裏

一個(ge) 隻有四五歲的小女孩

赤著雙腳,

柔弱的肩上挑著兩(liang) 桶水

顫顫巍巍地艱難前行時,

都忍不住默默地擦淚。

因為(wei) 電影中放映的

這無比真實的一幕幕,

正是那一代香港人所經曆過的

最煎熬痛苦的歲月,

最不堪回首的心酸記憶……

01

周恩來親(qin) 自拍板

撥付3800萬(wan) 引東(dong) 江水

香港,一座三麵環海的城市,

也是一座嚴(yan) 重缺淡水的城市。

1929年,在一次嚴(yan) 重的旱災中,

曾有20萬(wan) 人因為(wei) 幹渴逃離香港。

電影《功夫》中,包租婆時不時就給停水,

就是那個(ge) 時期香港的真實寫(xie) 照。

1962年到1963年,

香港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旱,

水庫的所有存水,

隻夠350萬(wan) 人飲用43天。

當時,香港已經缺水到什麽(me) 程度?

港英政府出台限水政策:

每四天隻供應四個(ge) 小時的水。

為(wei) 了能多貯存一些水,

一家人隻能輪流停工停學,

全家老小都走上街到公共水管道

排著長隊接水,

每次都有人為(wei) 了搶水大打出手。

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

除了嚴(yan) 苛的供水時間限製,

水務署甚至貼出節水布告,

要求市民每兩(liang) 周洗一次頭,

為(wei) 了讓學生少出汗,

學校甚至停了體(ti) 育課。

水荒,成了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發展經濟,更是無從(cong) 談起!

1963年5月,萬(wan) 般無奈的

港英政府通過香港中華總商會(hui)

和香港九龍工會(hui) 聯合會(hui) ,

向內(nei) 地發出求援信號。

當時,為(wei) 了接濟香港同胞,

同樣麵對大旱之災的廣東(dong)

在自身用水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

放棄了大片農(nong) 田灌溉,

為(wei) 香港供水。

然而,舶船取水、行車運水,

隻能解決(jue) 燃眉之急。

就在所有人都在思考

如何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香港的水荒問題時,

1963年年底,

周恩來總理來到廣州,

當他得知香港缺水的情況後,

迅速作出指示:

引東(dong) 江水供應香港,

不惜一切代價(jia) 幫助香港同胞

渡過難關(guan) !

周總理拍板撥付3800萬(wan) :

“該工程關(guan) 係到港九三百萬(wan) 同胞,

工程應由我們(men) 國家舉(ju) 辦,

廣東(dong) 省負責設計、施工。”

這3800萬(wan) 的巨額經費,

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

顯得如此厚重和不易,

當時,為(wei) 了保障這3800萬(wan) ,

中央甚至不得不

暫停了其它部分項目。

《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周總理的批示

這項工程建成之後,

之所以被稱之為(wei) 一個(ge) 奇跡,

是因為(wei) 這項工程的難度

幾乎是超乎想象的:

唯有令高山低頭,讓河水倒流,

才能引水成功……

02

這是隻有中國人

才能創造的奇跡

東(dong) 江,雖說離香港最近,

但從(cong) 取水口到深圳水庫,

要經過80多公裏,

要翻越6座高山。

也就是說要將50.5公裏的支流,

從(cong) 海拔2米一級級抬高至46米,

整個(ge) 工程相當於(yu) 建一座大滑梯。

1964年2月20日,

東(dong) 深供水工程正式動工,

工程工期:

隻有一年!

開工兩(liang) 個(ge) 月後,

港方人員來看工地,

當時,東(dong) 莞的交通設施差到

連卡車都開不進來,

看到施工作業(ye) 基本靠人力完成,

所有人都動搖了,

不相信能夠一年內(nei) 完工。

英國水利專(zhuan) 家甚至撂下過狠話:

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然而,當時香港的旱情,

別說等三年了,連一年都等不了了!

為(wei) 了盡快完成施工,

中央和廣東(dong) 省動員了一切力量。

選調全國優(you) 秀的技術人員、

全國15個(ge) 城市50多家工廠

調整生產(chan) 計劃趕製各種機電設備、

鐵道部優(you) 先運“東(dong) 深”的物資……

上萬(wan) 名建設者們(men)

不管是幹部、技術員還是工人,

所有人都住工棚、睡草席,

吃住在工地,

盡管生活環境艱苦,

但從(cong) 上到下每個(ge) 人都幹勁衝(chong) 天!

當時的施工條件

更是差到我們(men) 無法想象,

缺少大型機械設備,

工人們(men) 就手挖肩扛,

甚至連土石方、混凝土的攪拌、澆築,

都是靠徒手來完成;

為(wei) 了查看80多公裏的工地,

施工現場僅(jin) 有的交通工具

竟然是4輛鳳凰自行車……

今年已經85歲的王壽永老人

回憶起當年的往事仍然激動萬(wan) 分。

他說:真是無法想象,

那時候我們(men) 施工有多急多趕,

接到工程通知,

我們(men) 設計人員就帶著一個(ge) 背包卷,

一個(ge) 臉盆、幾件衣服和一床被子,

坐車去了施工現場。

為(wei) 了加快工期,

施工現場邊畫圖邊設計邊施工。

技術人員畫好一張

就往工地送一張。

當時,在上萬(wan) 名工程建設者中,

還有一個(ge) 特殊的群體(ti) ,

他們(men) 是84名廣東(dong) 工學院

農(nong) 田水利和土木工程係大四學生。

在那個(ge) 專(zhuan) 業(ye) 人員奇缺的年代,

這些天之驕子們(men) 選擇延遲一年畢業(ye) 。

他們(men) 打起背包、住進工棚,

義(yi) 無反顧用自己汗水、淚水,

乃至鮮血和生命,

把青春歲月最重要的那篇論文,

寫(xie) 在了東(dong) 深供水的偉(wei) 大工程之上!

如今已經年逾古稀的何藹倫(lun)

當年還未畢業(ye) ,

她和同學們(men) 硬是靠著一把計算尺,

圓滿完成了廠房的排架、

吊車梁設計工作;

還有已經82歲的陳汝基,

回憶起當年冒死在暴風雨

和一片汪洋中艱難跋涉

及時參與(yu) 關(guan) 閉泄洪閘的情形,

仍然曆曆在目、驚心動魄。

然而,讓所有同學們(men) 心痛的是,

就在他們(men) 距離完成任務返校

隻剩下不到2周時,意外發生了……

11月3日,

又一場“超級台風”來襲,

為(wei) 了趕工期,一名叫羅家強的男同學

在沙嶺工段7米多高的閘墩施工時,

在狂風暴雨中不慎跌落,

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轉眼,50多年過去了,

當年的同學們(men) 早已年逾古稀,

他們(men) 很多人已經退休安度晚年,

還有人老驥伏櫪發揮餘(yu) 熱,

更有10多位老師同學已仙逝作古,

然而,永遠不會(hui) 隨歲月磨礪消逝的,

是深藏在他們(men) 心中的那份光榮與(yu) 驕傲。

1965年2月25日,

東(dong) 深供水工程這條供港“生命線”終於(yu) 建成,

奔騰不息的東(dong) 江水從(cong) 這一天起,

承擔起新的曆史使命——哺育香港。

短短11個(ge) 月,

從(cong) 周圍到處都是荒山野嶺,

到讓“高山低頭、河流倒流”,

這項由中國人創造的了不起的

世界工程奇跡,

背後是黨(dang) 中央的強大支持,

是舉(ju) 全中國、全廣東(dong) 省的傾(qing) 力付出,

更是上萬(wan) 名建設者

24小時不間斷施工的犧牲和奉獻!

香港工務司負責人驚歎道:

“這個(ge) 工程是第一流頭腦

設計出來的!”

香港中華總商會(hui) 和港九工會(hui) 聯合會(hui)

贈送了兩(liang) 麵錦旗,

上書(shu) “飲水思源,心懷祖國”和

“江水倒流,高山低首;

恩波遠澤,萬(wan) 眾(zhong) 傾(qing) 心”。

東(dong) 江水的到來,

極大促進了香港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

經濟一飛衝(chong) 天。

03

一個(ge) 省為(wei) 一條河、一個(ge) 工程

付出了太多!

隨著香港的快速發展,

東(dong) 深供水工程分別於(yu)

1974年、1987 年、1990年

進行了三次擴建。

有人計算過,

如果將工程所用的土石方

築一道寬2米、高5米的堤壩,

足以從(cong) 深圳一直延伸到北京。

三次擴建完成後,

新的挑戰又浮出水麵。

為(wei) 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徹底改善東(dong) 江水質,

2000年8月28日,

東(dong) 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開工興(xing) 建,

目的隻有一個(ge) ,

把清水和汙水徹底分離,

不允許任何汙水浸入清水裏麵。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工程必須將供水係統

由原來的天然河道輸水,

改為(wei) 封閉的專(zhuan) 用管道輸水。

為(wei) 了讓香港同胞早一天

用上更清潔更健康的東(dong) 江水,

7000多名建設者投入800多個(ge) 日夜,

爭(zheng) 分奪秒施工建設;

技術人員研究攻克了

四項領先世界的核心技術,

創下了當時的“世界之最”。

2003年6月28日,

曆時近三年,

東(dong) 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終於(yu) 完成。

今年已經83歲的林振勳老人

回憶起當年

按下按鈕工程建成通水的時刻,

仍激動萬(wan) 分。

從(cong) 規劃勘測到設計施工,

整整六年多的時間啊,

東(dong) 深人終於(yu) 以又一項堪稱

世界一流的輸水工程,

把更晶瑩的“生命之源”

送到了香港,送到了千家萬(wan) 戶。

為(wei) 了保護工程沿線的水質,

廣東(dong) 省更是做出了

難以想象的努力和犧牲!

為(wei) 保護水質不被汙染,

先後出台了13個(ge) 法規及文件;

深圳市還成立東(dong) 深公安分局,

專(zhuan) 門負責守護這條生命線工程,

從(cong) 源頭到沿線全麵保護;

沿線的東(dong) 莞、深圳地區不計經濟損失

放棄了很多建設項目,

為(wei) 保護水質作出了巨大犧牲。

04

“生命之水”背後的

骨肉親(qin) 情!

半個(ge) 多世紀的時光,

讓很多記憶漸漸消退,

一次次的改建升級,

東(dong) 深供水首期工程已難覓蹤影,

給“香港送水的人”也換了一茬又一茬。

任憑歲月的風吹雨打,

留在這段曆史中的

那一串串閃亮璀璨的名字,

不該被我們(men) 遺忘……

2020年11月,

正在廣州中醫藥大學讀大一的

香港“00後”葉子嘉

跟隨學校組織的交流團,

參觀東(dong) 深供水工程紀念園。

在這裏,他第一次親(qin) 眼見到了

寫(xie) 在課本裏的東(dong) 江。

紀念園裏的老照片

記錄著東(dong) 深供水工程的建設曆史,

葉子嘉近距離從(cong) 這些照片中,

看到了50多年前發生的一幕幕:

他們(men) 戰勝5次強台風的襲擊,

他們(men) 靠著手挖肩挑背扛

開山劈嶺、修堤築壩……

葉子嘉內(nei) 心一次次被震撼。

這是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

原來每天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用的水,

背後竟然有著這樣一段

令人肅然起敬的厚重曆史。

幾乎每一個(ge) 來到紀念館的人

看到眼前無比真實又無比震撼的一幕幕,

都會(hui) 忍不住問自己,

上萬(wan) 人奉獻和犧牲而來的

東(dong) 江之水,

早已滲入香港的每一寸土地

“生命之水”,

到底流淌著的是怎樣的愛與(yu) 親(qin) 情?

葉子嘉說,當他看到紀念園裏

母親(qin) 抱著孩子的雕塑時,

就在那個(ge) 瞬間,

他一下子明白了。

為(wei) 什麽(me) 就算她自己有多辛苦

也要不惜一切代價(jia) 為(wei) 香港付出?

因為(wei) 這是一份血脈相融、

難以割舍的骨肉親(qin) 情啊!

曆盡半個(ge) 多世紀的風雨滄桑,

流淌了56年的 “東(dong) 江之水”,

累計為(wei) 香港供水260多億(yi) 立方米,

相當於(yu) 一個(ge) 半洞庭湖的水量,

保障了香港約80%的用水需求。

不管時間還要過去多久,

東(dong) 江之水還要流淌多遠多長,

“東(dong) 深人”守護香港同胞用水的心,

永遠,不會(hui) 改變;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香港都是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祖國與(yu) 750萬(wan) 香港同胞

血濃於(yu) 水的骨肉親(qin) 情,

永遠,不會(hui) 改變!

  延伸閱讀

  中宣部授予東(dong) 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ti) “時代楷模”稱號

  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關(guan) 於(yu) 授予東(dong) 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ti) “時代楷模”稱號的決(jue) 定

  《焦點訪談》要高山低頭 令河水倒流

  敢讓江水倒流 甘護清波南流——記香港供水生命線東(dong) 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ti)

“時代楷模”專(zhuan) 題

“時代楷模”專(zhuan) 題 

發布時間:2021年04月22日 07:32      來源:央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