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信息公開正日益成為(wei) 機關(guan) 單位密切聯係群眾(zhong) 的窗口、橋梁。與(yu) 此同時,時有發生的泄密事件提醒我們(men) ,要重視信息公開的保密審查,避免因泄密給政府工作帶來負麵影響,甚至給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泄密隱患引人憂
案例1
某市政府網站刊登秘密級文件。經查,該市某機關(guan) 起草並印發了1份秘密級文件。為(wei) 督促大家更好地落實文件精神,市政府工作人員劉某未履行保密審查程序,擅自將涉密文件上傳(chuan) 至市政府網站,造成泄密。
案例2
某區門戶網站刊登機密級文件。經查,在開展某專(zhuan) 項工作期間,區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郭某向組織部借閱上級下發的包括機密級文件在內(nei) 的工作資料,閱後交給宣傳(chuan) 部工作人員高某。高某未經郭某允許,也未履行信息公開審批手續,擅自隱去保密標識,將文件掃描後發布在該區門戶網站,造成泄密。
案例3
某市安監局網站刊登機密級文件。經查,某年元旦前夕(12月31日下午),該局收到兩(liang) 份通知(各帶1份機密級附件)。考慮到臨(lin) 近元旦放假,該局某部門主任李某安排技術科副科長祁某通過網站轉發文件。祁某僅(jin) 對通知的內(nei) 容進行了核實,卻未核實附件是否涉密,直接將通知發布在單位網站上,造成泄密。
保密審查未重視
以上案例之所以發生,均因行為(wei) 人在將信息公開前,未嚴(yan) 格落實保密審查製度,充分反映出個(ge) 別機關(guan) 單位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存在較大隱患。
1. 保密審查成虛設。案例1、2中,相關(guan) 單位雖製定了保密審查製度,但在操作中沒有嚴(yan) 格執行,結果導致工作人員“一頓操作猛如虎”,直接把涉密文件上傳(chuan) 到網站。
這並非個(ge) 例。實踐中,很多單位非常重視網站的內(nei) 容建設,狠抓信息發布更新,有些部門為(wei) 了趕進度、充內(nei) 容,不嚴(yan) 格履行先審查後發布的正規流程,而是邊發布邊審查,甚至隻發布不審查,直接把單位工作動態、內(nei) 部文件甚至從(cong) 其他部門轉載的信息上傳(chuan) 至互聯網,造成泄密。
2. 保密審查存漏洞。政府信息公開的保密審查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和技術性都很強的工作,理應引起高度重視。但個(ge) 別單位卻存在著審查人員責任心不強、保密審查走過場的情況。比如,有的隻審查文件標題或者文件首頁有沒有國家秘密標識,不審查文件內(nei) 容;有的隻看文件正文,不審查附件。案例3中祁某僅(jin) 核實通知而不看附件,結果把涉密附件上傳(chuan) 至網絡,可見其保密審查完全流於(yu) 表麵。
3. 保密知識太匱乏。以上3起案例,折射出相關(guan) 單位的工作人員缺乏保密基本常識。特別是案例2中,高某明知文件為(wei) 機密級國家秘密,還擅自隱去文件保密標識以便“成功入網”,實在讓人震驚。
審查製度嚴(yan) 落實
機關(guan) 單位要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須特別重視並落實保密審查製度,尤其應做到如下幾點。
1.嚴(yan) 格審查流程。要本著“誰公開、誰負責、誰審查”“先審查、後公開”和“一事一審”原則,嚴(yan) 格履行審批程序,認真落實審批責任,切實做到人人盡責、層層把關(guan) ,及時排除泄密隱患和風險。
2.明確審查重點。明確將轉發文件、掃描文件、匯編文件、轉載文件、通知附件等作為(wei) 重點審查對象,確保對擬公開信息逐頁審查、逐份審查,做到不留死角和漏洞。
3.加強檢查查處。定期對機關(guan) 單位信息公開工作進行保密檢查,對存在問題的,發現一起,整改一起,嚴(yan) 格責任人員處理,並加強通報力度,以便其他單位能夠反觀自照,及時發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提升。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