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被授予清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的儀(yi) 式上說,“清華大學是舉(ju) 世聞名的大學,也是習(xi) 近平主席的母校,培養(yang) 了很多優(you) 秀人才。”兩(liang) 年後,又是芳菲四月,清華學子迎來了他們(men) 的“學長”習(xi) 近平。這位從(cong) 清華園走出來的最高領導人,為(wei) 母校110周年校慶送上祝福,也為(wei) 高等教育發展勾畫藍圖。
考察點示意圖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清華園裏有淵源
去年疫情正熾之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赴清華大學醫學院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guan) 工作,並在這裏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一年之後,春和景明。清華大學這所誕生於(yu) 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的學府迎來了建校110周年。再到清華,總書(shu) 記看什麽(me) 、說什麽(me) ,清華師生滿懷期待。
1911年,清政府設立於(yu) 清華園的遊美肄業(ye) 館更名為(wei) 清華學堂,4月29日在清華園開學。圖為(wei) 清華學堂的標誌。(清華大學供圖)
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wei) 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wei) 國立清華大學。圖為(wei) 上世紀30年代的清華大學二校門。(清華大學供圖)
如今的清華大學二校門(總台央視記者趙化拍攝)
清華以理工見長,被譽為(wei) “紅色工程師的搖籃”,清華也有著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五年前,習(xi) 近平在致清華大學建校105周年賀信中稱之為(wei) “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麵旗幟”。
清華大學大禮堂(總台央視記者楊新禹拍攝)
19日上午,習(xi) 近平首先來到美術學院,參觀這裏的校慶特別展。
清華美院,春景怡人。(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清華美院的前身,是1956年11月成立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作為(wei) 新中國第一所設計藝術類高等學府,學院堅持“工藝美術”與(yu) “設計藝術”並重,開創了一條“為(wei) 民族而設計”的文脈傳(chuan) 承道路。
清華美院校慶展上的大師(總台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由林徽因、梁思成、張仃、張光宇、周令釗等人共同設計、集體(ti) 完成的國徽,就是為(wei) 國家形象賦予剛健、莊重內(nei) 涵的經典作品之一。
在國徽的顏色選擇上,林徽因、梁思成主張莊嚴(yan) 富麗(li) ,僅(jin) 以金、紅二色表現。(總台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屆全國政協會(hui) 議召開,新中國的第一枚政協會(hui) 徽由張仃設計。(總台央視記者楊鬆濤拍攝)
1997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常沙娜主持設計的雕塑“永遠盛開的紫荊花”,是香港回歸祖國時中央人民政府送給香港特區政府的禮物。(總台央視記者楊鬆濤拍攝)
清華美院誕生的作品,構成了中國工藝美術的經典“長廊”。從(cong) 建國初期陳若菊、周令釗等合作設計的三大勳章,到近年來何潔等參與(yu) 的國家勳章設計;從(cong) 1949年張仃參與(yu) 開國大典美術設計,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設計“紅飄帶”、彩車及禮賓車,清華美院的作品涵蓋國家慶典、國際盛會(hui) 、日用設計等各個(ge) 領域,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勳章設計”主題展(總台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建國初期三大勳章分別是八一勳章(上)、獨立自由勳章(左下)和解放勳章(右下)。(總台央視記者楊鬆濤拍攝)
清華美院校友夏鑫設計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總台央視記者趙化拍攝)
這次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考察時,總書(shu) 記指出,要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於(yu) 人民群眾(zhong) 的高品質生活需求。
體(ti) 魄與(yu) 人格並重 發揚清華好傳(chuan) 統
美和體(ti) ,不分家。清華大學自建校起就有重視體(ti) 育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1957年,蔣南翔校長提出“爭(zheng) 取至少為(wei) 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奮鬥目標。進入新世紀,清華學子又提出“無體(ti) 育、不清華”的時代口號。
西體(ti) 育館是清華早期四大建築之一。(總台央視記者韓銳拍攝)
這次考察清華,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來到西體(ti) 育館,看望正在訓練中的校籃球運動員,在體(ti) 育榮譽室察看曆史照片、實物展覽。
正在訓練的校籃隊(總台央視記者鍾銳拍攝)
陳列在體(ti) 育榮譽室的錦旗(總台央視記者石偉(wei) 明拍攝)
正如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主題“自強成就卓越,創新塑造未來”,清華人用“體(ti) 魄與(yu) 人格並重”的光榮傳(chuan) 統,詮釋何為(wei) 自強不息。
陳列在體(ti) 育榮譽室的獎杯、證書(shu) (總台央視記者許達拍攝)
去年9月22日,習(xi) 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ti) 育領域專(zhuan) 家代表座談會(hui) 上指出,要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xi) 和體(ti) 育鍛煉協調發展。這次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總書(shu) 記希望同學們(men) 發揚好清華大學的優(you) 良學風和體(ti) 育傳(chuan) 統。
自主創新:擔當主力軍(jun) 做好策源地
一流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jun) 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19日上午,在清華大學主樓,習(xi) 近平先後考察了成像與(yu) 智能技術實驗室和重點教學科研成果展示。
清華大學主樓(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清華大學成像與(yu) 智能技術實驗室成立於(yu) 2001年。(總台央視記者馬超拍攝)
在成像與(yu) 智能技術實驗室,總書(shu) 記聽取了實驗室理論研究、技術攻關(guan) 、成果轉化應用等情況介紹。戴瓊海院士當天負責為(wei) 總書(shu) 記講解。
戴瓊海是清華大學信息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總台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戴院士的主要學術方向是成像與(yu) 智能技術、腦與(yu) 認知科學。他告訴《時政新聞眼》,成像與(yu) 智能技術實驗室主要開展計算攝像、腦科學與(yu) 人工智能國際前沿交叉科學等基礎理論與(yu) 關(guan) 鍵技術的研究。
光場智能成像芯片,能實現大範圍高速高分辨動態光場成像,突破了傳(chuan) 統望遠鏡像差校正瓶頸。(總台央視記者馬超拍攝)
無人機視覺導航係統,突破了狹窄、弱光、灰塵等惡劣場景下無人係統智能化的技術瓶頸,可應用於(yu) 國土安全保障等領域。(總台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去年9月11日,習(xi) 近平在科學家座談會(hui) 上提出,鼓勵具備條件的高校積極設置基礎研究、交叉學科相關(guan) 學科專(zhuan) 業(ye) 。這次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總書(shu) 記道出了其中原委: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往往萌發於(yu) 深厚的基礎研究,產(chan) 生於(yu) 學科交叉領域,大學在這兩(liang) 方麵具有天然優(you) 勢。他強調,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
目前,戴瓊海院士帶領團隊開展的研究包括認知智能、光場成像、智慧醫療和智能光電計算等。(總台央視記者馬超拍攝)
在清華大學主樓二層,總書(shu) 記察看學校近年來重點教學科研成果,聽取了關(guan) 於(yu)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助力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等情況介紹。
智慧天網首組八星星座構型,以8顆中軌道衛星為(wei) 基本結構,構建全球覆蓋衛星通信網絡,破解我國頻率軌道資源稀缺困境。(總台央視記者魏建拍攝)
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主係統模型,是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總台央視記者魏建、段德文拍攝)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算表》,在2017年經吉尼斯世界紀錄獨立核實認證,是目前發現的人類最早的十進製計算工具。(總台央視記者魏建拍攝)
在主樓二層大廳,習(xi) 近平還看望了部分老教授、中青年骨幹教師代表,並同他們(men) 親(qin) 切交談。
當天在場的老教授、中青年骨幹教師代表。
紮根中國大地 建設一流大學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赴高校調研時,多次出席師生代表座談會(hui) ,叮囑大學生“人生的扣子從(cong) 一開始就要扣好”“要立鴻鵠誌,做奮鬥者”······
這次在清華大學,總書(shu) 記出席師生代表座談會(hui) ,與(yu) 師生們(men) 親(qin) 切交流。
△清華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旭、校長邱勇、土木係教師聶建國、公管學院教師梅賜琪、工物係應屆博士畢業(ye) 生孫啟明、人文學院二年級本科生李潤鳳先後在座談會(hui) 上發言。
在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重點談到“建設什麽(me) 樣的世界一流大學”“怎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這一命題。
6年前,習(xi) 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改領導小組第15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ti) 方案》。從(cong)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到“十四五”規劃綱要,“雙一流”建設始終受到關(guan) 注。
俯瞰清華園(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行勝於(yu) 言”是清華大學的校風。(總台央視記者楊新禹拍攝)
建設什麽(me) 樣的世界一流大學?2014年5月,習(xi) 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曾指出,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這次在清華大學考察,總書(shu) 記鮮明指出,我們(men) 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流大學。
△視頻丨90秒速覽110歲清華(來源於(yu) 清華大學微信公眾(zhong) 號)
怎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總書(shu) 記指出,追求一流是一個(ge) 永無止境、不斷超越的過程,要明確方向、突出重點。他強調,建設一流大學,關(guan) 鍵是要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除了培養(yang) 一流人才方陣,總書(shu) 記還提出,要構建一流大學體(ti) 係、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堅持開放合作。
2015年9月23日,習(xi) 近平主席在參觀美國微軟公司總部時,向清華大學和華盛頓大學聯合創辦的全球創新交流學院贈送水杉樹苗,寓意友誼常青,茁壯成長。(資料圖)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在總書(shu) 記心中有著很重很重的分量。曾在清華園裏度過人生重要階段的他,對教育問題尤其是高等教育問題,有著深沉的思考,有著堅定的自信。
當天總書(shu) 記結束考察,離開清華大學時,歡送現場氣氛熱烈。
麵對曾經無比熟稔的校園,麵對青春洋溢的麵龐,總書(shu) 記說,“中國教育是能夠培養(yang) 出大師來的”“教師要成為(wei) 大先生”“廣大青年要立大誌、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隻有心懷“國之大者”,才能擔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 為(wei) 服務國家富強民族複興(xing) 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