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
1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引起高校師生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為(wei) 服務國家富強、民族複興(xing) 、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回憶起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匯報研究成果時的場景,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戴瓊海院士仍然感到激動和興(xing) 奮。
多年來,清華大學成像與(yu) 智能技術實驗室提出了多維多尺度光場智能成像理論,並通過原始創新,研製出了“光電芯片”“成像芯片”“顯微儀(yi) 器”,引領了本領域的國際前沿。戴瓊海說,未來將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要求和希望,繼續攻克“卡脖子”的關(guan) 鍵技術,並加速成果落地,為(wei) 中國打造世界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作出貢獻。
培養(yang) 緊缺人才,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
南京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胡金波表示:“要在‘文理融合、理工融合’等多種交叉協同創新中,不斷體(ti) 現高水平多學科體(ti) 係的優(you) 勢與(yu) 特色,催生新興(xing) 學科與(yu) 交叉學科的生長點,打破學科壁壘,紮實推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要求。”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很難培養(yang) 出高水平的創新人才,也很難產(chan) 生高水平的創新成果。
“一流的高校離不開一流的教師隊伍。”中南大學黨(dang) 委教師工作部副部長劉湘雲(yun) 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語鞭策我們(men) ,要為(wei) 教師提供更加有利於(yu) 創新潛力迸發、有利於(yu) 教書(shu) 育人、有利於(yu) 教師成長的條件和環境。
“教師要成為(wei) 大先生,做學生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wei) 全麵發展的人。”
對於(yu) 即將走向教師崗位的北京師範大學研三學生王蓉而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語是莫大的鼓勵。“我將不斷追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這一為(wei) 人師者的崇高目標,努力為(wei) 黨(dang) 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e) 奮鬥終身。”王蓉說。
我們(men) 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流大學,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就是要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國特色’是我們(men) 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關(guan) 鍵詞。自然科學是這樣,哲學社會(hui) 科學更是這樣,馬克思主義(yi) 學科要先行。”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陶文昭說,建設一流的馬克思主義(yi) 學科,要有自信,也要在實踐中努力創新。要緊扣時代脈搏,以問題為(wei) 導向,加強基礎研究牢固根基,加強應用研究服務社會(hui) 。
去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考察,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e) 。今天,在清華大學,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
對此,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說,這既是對全國高校的勉勵,也是鞭策。“十四五”期間,要繼續傳(chuan) 承“西遷精神”,進一步改革體(ti) 製機製,使立德樹人與(yu) 科技創新彼此賦能,助推教育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服務國家富強、民族複興(xing) 、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要培養(yang) 一流人才方陣,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
在19日的師生代表座談會(hui) 上,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二年級本科生李潤鳳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匯報了自己和同學們(men) 的學習(xi) 情況。李潤鳳印象深刻,在談到當代中國青年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了“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八個(ge) 字。
李潤鳳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我們(men) 寄予厚望。我們(men) 一定牢記總書(shu) 記教誨,熱愛祖國、忠於(yu) 人民,與(yu) 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懈奮鬥。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 為(wei) 服務國家富強民族複興(xing) 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