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論述
1927年4月19日
毛澤東(dong) 在漢口出席國民黨(dang) 中央土地委員會(hui) 第一次擴大會(hui) 議時提出:解決(jue) 土地問題應有一個(ge) 綱領,內(nei) 容包括解決(jue) 土地問題的意義(yi) ;土地沒收的標準和分配的方法;農(nong) 民以什麽(me) 政權機關(guan) 來沒收和分配土地等。關(guan) 於(yu) 解決(jue) 土地問題的意義(yi) ,他指出:(一)解放農(nong) 民,廢除地主及一切壓迫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此為(wei) 本題的主要意義(yi) ;(二)增加生產(chan) ,解決(jue) 農(nong) 民的生活痛苦和改良土地;(三)保護革命,解決(jue) 土地問題後即能夠解決(jue) 財政問題及士兵問題,因農(nong) 民要保護他們(men) 的土地,必勇敢作戰;(四)廢除封建製;(五)發展中國工業(ye) ;(六)提高文化。關(guan) 於(yu) 農(nong) 民政權問題,他指出:有兩(liang) 個(ge) 階段:一是革命時期,農(nong) 民政權集中在農(nong) 民協會(hui) ;二是革命過後,農(nong) 民政權在國民政府係統之下,頒布區鄉(xiang) 自治條例。現在我們(men) 須要承認農(nong) 民的政權,並且促進農(nong) 民的政權。這篇發言收入《毛澤東(dong) 文集》第一卷。
1941年4月19日
毛澤東(dong) 為(wei) 《農(nong) 村調查》一書(shu) 寫(xie) 跋。跋中指出:現在黨(dang) 的政策,既不是“一切鬥爭(zheng) ,否認聯合”,也不是“一切聯合,否認鬥爭(zheng) ”(如同一九二七年的陳獨秀主義(yi) 那樣),而是聯合一切反對日本帝國主義(yi) 的社會(hui) 階層,同他們(men) 建立統一戰線,但對他們(men) 中間存在著的投降敵人和反共反人民的動搖性反動性方麵,又應按其不同程度,同他們(men) 作各種不同形式的鬥爭(zheng) 。現在的政策,是綜合“聯合”和“鬥爭(zheng) ”的兩(liang) 重性的政策。在勞動政策方麵,是適當地改善工人生活和不妨礙資本主義(yi) 經濟正當發展的兩(liang) 重性的政策。在土地政策方麵,是要求地主減租減息又規定農(nong) 民部分地交租交息的兩(liang) 重性的政策。在政治權利方麵,是一切抗日的地主資本家都有和工人農(nong) 民一樣的人身權利、政治權利和財產(chan) 權利,但又防止他們(men) 可能的反革命行動的兩(liang) 重性的政策。國營經濟和合作社經濟是應該發展的,但在目前的農(nong) 村根據地內(nei) ,主要的經濟成分,還不是國營的,而是私營的,而是讓自由資本主義(yi) 經濟得著發展的機會(hui) ,用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yi) 和半封建製度。這是目前中國的最革命的政策,反對和阻礙這個(ge) 政策的施行,無疑義(yi) 地是錯誤的。嚴(yan) 肅地堅決(jue) 地保持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共產(chan) 主義(yi) 的純潔性,和保護社會(hui) 經濟中的有益的資本主義(yi) 成分,並使其有一個(ge) 適當的發展,是我們(men) 在抗日和建設民主共和國時期不可缺一的任務。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在複雜環境中工作,每個(ge) 黨(dang) 員,特別是幹部,必須鍛煉自己成為(wei) 懂得馬克思主義(yi) 策略的戰士,片麵地簡單地看問題,是無法使革命勝利的。這篇跋收入《毛澤東(dong) 選集》第三卷。
1978年4月19日
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討論全國教育工作會(hui) 議文件時指出:全國教育工作會(hui) 議實際上是清理過去教育的問題,把一些帶政策性、方針性的問題肯定下來,看看教育有些什麽(me) 特殊問題需要研究。教育經費的使用,要很好地討論一下方針和原則,更多注意用到重點和提高方麵。我們(men) 是大國,但人才和錢都是有限的。為(wei) 了早出人才,師資、錢、材料都要用到重點和提高上。寧肯有一部分放慢一點,寧肯犧牲某一方麵,也要用到重點和提高上,不是平均用到普及上。大學要多花一點錢,解決(jue) 青黃不接問題,解決(jue) 提高問題。中學現在數量不少,質量不高。要裝備好北大、清華。人民大學要培養(yang) 經濟管理、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方麵的人才。我們(men) 要有規劃,要適合現代化。現在師資缺乏,非走電化教學這條路不可。
1986年4月19日
鄧小平在會(hui) 見在大陸捐資興(xing) 學的香港知名人士包玉剛、王寬誠、霍英東(dong) 、李兆基等時提出,教育是一個(ge) 民族最根本的事業(ye) 。指出:四化建設的實現要靠知識、靠人才。政策上的失誤容易糾正過來,而知識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天兩(liang) 天就能培養(yang) 出來的,這就要抓教育,要從(cong) 娃娃抓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長遠的根本大計。教育很重要,人才是從(cong) 教育出來的,知識也要從(cong) 教育出來。人才培養(yang) 不是今後十年、八年的事,要從(cong) 小學教育著手,這是一個(ge) 民族最根本的事業(ye) 。改革的根本意義(yi) 是取得一個(ge) 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發展教育也是為(wei) 了國家長期穩定的發展。現在我們(men) 是知識缺乏、人才缺乏。越往前走,這方麵的問題越大。同發達國家比較,我們(men) 落後很遠,但不是一切都落後。我們(men) 有原子彈、導彈、氫彈,同步衛星上天,通信衛星也可以出口。有和沒有不一樣,就是有這麽(me) 幾個(ge) 東(dong) 西,國家的分量就不同了。但是在許多領域還是落後,要急起直追。現在世界上科學技術發展得很快,美國搞“星球大戰”,歐洲搞“尤裏卡”計劃。不管成功的可能性多大,它代表了科學知識的飛躍前進。不隻是在軍(jun) 事方麵的作用,還可以帶動整個(ge) 社會(hui) 工業(ye) 和其他各個(ge) 方麵的發展。看到這一點,我們(men) 不能不搞。在高科技領域裏要投點資,投資不能太少,起碼要做到在若幹領域裏,人家有的我們(men) 也有,不一定比人家更好,但要有,如激光、生物工程、粒子束、計算機等。搞這些要利用現有人才,將來香港人才也應該容納在內(nei) ,還有海外留學生、華人學者,希望他們(men) 出力。華人中有很多人才,如李政道、楊振寧,多幾個(ge) 這樣的人才就好了。
2016年4月19日
習(xi) 近平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hui) 強調,網信事業(ye) 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wei) 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yi) 萬(wan) 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他指出,要建設網絡良好生態,發揮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需要全社會(hui) 方方麵麵同心幹,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zhong) 在哪兒(er) ,我們(men) 的領導幹部就要到哪兒(er) 去。各級黨(dang) 政機關(guan) 和領導幹部要學會(hui) 通過網絡走群眾(zhong) 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zhong) 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guan) 切、解疑釋惑。對廣大網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讓互聯網成為(wei) 了解群眾(zhong) 、貼近群眾(zhong) 、為(wei) 群眾(zhong) 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wei) 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對網上那些出於(yu) 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dang) 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ge) 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men) 不僅(jin) 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他強調,網絡空間是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wu) 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們(men) 要本著對社會(hui) 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nei) 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麵宣傳(chuan) ,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和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滋養(yang) 人心、滋養(yang) 社會(hui) ,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wei) 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ge) 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2019年4月1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五四運動的曆史意義(yi) 和時代價(jia) 值舉(ju) 行第十四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在主持學習(xi) 時強調,五四運動是我國近現代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運動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我們(men) 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必須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導廣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為(wei)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他指出,要加強對五四運動曆史意義(yi) 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深遠影響。要堅持大曆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zheng) 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90多年奮鬥史中來認識和把握。要從(cong) 曆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相結合的高度,從(cong) 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會(hui) 史等各領域開展研究,總結曆史規律,揭示曆史趨勢,講清楚為(wei) 什麽(me) 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講清楚為(wei) 什麽(me) 馬克思主義(yi) 能夠成為(wei) 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e) 的指導思想,講清楚為(wei) 什麽(me)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能夠擔負起領導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曆史重任,講清楚為(wei) 什麽(me) 社會(hui) 主義(yi) 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並不斷完善發展,引導人們(men) 以史為(wei) 鑒、以史為(wei) 師,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
他強調,要加強對五四精神時代價(jia) 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時代發揚五四精神的意義(yi) 和要求。要結合五四運動以來100年的曆史,深入研究五四運動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思想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重大意義(yi) ,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統一起來,同研究黨(dang) 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統一起來,使之成為(wei) 激勵人民奮勇前進的精神力量。
黨(dang) 史回眸
1931年
4月19日 麵對國民黨(dang) 軍(jun) 調集二十萬(wan) 兵力,采取“穩紮穩打,步步為(wei) 營”的作戰方針,分四路向中央革命根據地大舉(ju) 進攻的形勢,毛澤東(dong) 、朱德下達各軍(jun) 、師向蘇區中部集中待機殲敵的命令。命令指出:目前敵軍(jun) 步步為(wei) 營地向我軍(jun) 前進,中國紅軍(jun) 應以最高限度地堅決(jue) 集中力量,配合群眾(zhong) 武裝打破敵軍(jun) 圍攻。決(jue) 心以極迅速行動首先消滅王金鈺敵軍(jun) ,轉向敵軍(jun) 圍攻線後方與(yu) 敵軍(jun) 作戰,務期各個(ge) 消滅敵軍(jun) ,完成本軍(jun) 任務。
1954年
4月19日 中共中央決(jue) 定成立編製五年計劃綱要草案八人工作小組,由陳雲(yun) 任組長。在工作小組領導下,對第一個(ge) 五年計劃綱要的工業(ye) 發展速度,蘇聯援助項目建設,投資比例,對農(nong) 業(ye) 、手工業(ye) 和私營工商業(ye) 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的進度及穩定市場等問題進行了研究。6月30日,陳雲(yun) 就第一個(ge) 五年計劃向中共中央作了匯報。
2016年
4月19日 習(xi) 近平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hui) ,強調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
曆史瞬間
圖為(wei) 周恩來為(wei) 萬(wan) 隆會(hui) 議臨(lin) 時趕寫(xie) 的補充發言草稿。其中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異”的方針。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