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安徽省長豐縣馬郢社區發展特色旅遊 文化氣息濃 外來遊客多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豆腐坊前,排起長隊。黃豆一勺,和著水,順著石磨洞口滑落。石磨轉起來,豆漿流出來。孩子們(men) 發出陣陣驚呼,孫漢清在一旁笑眯了眼。

  33歲的孫漢清開過出租車、當過服務員,2017年回鄉(xiang) 辦農(nong) 場,做起了旅遊。如今,他所在的安徽省長豐(feng) 縣楊廟鎮馬郢社區,靠農(nong) 耕體(ti) 驗出了名。

  2014年,馬郢社區還是省級重點貧困村,418戶村民中有60戶貧困戶。2015年,在時任第一書(shu) 記鍾宇推動下,馬郢社區發揮離市區近的地理優(you) 勢,製定了以“助學、助農(nong) 、助村”為(wei) 目標的“馬郢計劃”。誌願者教孩子們(men) 英語、戲曲,藝術家做花藝、燒陶器、製印染,文化氣息漸濃;村民們(men) 種草莓、養(yang) 龍蝦、辦農(nong) 家樂(le) ,外來遊客漸多。2016年,馬郢社區實現村出列、戶脫貧。

  捏一把青草,送到羊羔嘴邊,見它咀嚼得津津有味,娃娃們(men) 高興(xing) 得又蹦又跳。“挖紅薯、磨豆漿、喂小羊,這些對我們(men) 來說習(xi) 以為(wei) 常,城裏孩子卻覺得新鮮有趣。”孫漢清說,“這裏離市區近,適合搞親(qin) 子遊。我流轉了十幾畝(mu) 地,讓大家來感受春種秋收。”

  2017年,在外打拚了10多年的魏小青同樣決(jue) 定返鄉(xiang) 。“村民有的種草莓,有的開農(nong) 場。我媳婦燒得一手好菜,就琢磨著辦個(ge) 農(nong) 家樂(le) 。”魏小青說,正好村裏陶藝班開課,沒場地,自家有個(ge) 小院,幹脆拿出來供孩子們(men) 學習(xi) 。

  取塊陶泥,搓成長條,自下而上盤築,花籃很快成形。“娃娃們(men) 上課,我在一旁聽著看著,自己也上手了。”魏小青手上不停,邊做邊說,“陶藝課每月一節,要是誌願者老師臨(lin) 時有事,我也能頂上。遊客來了,有興(xing) 趣的話也能體(ti) 驗。”

  以前偶爾到村授課的誌願者胡亮,如今已成為(wei) 留在村中開陶藝體(ti) 驗館的創客。“2019年第一次到這裏支教,就動了留下來的念頭。我是學陶瓷藝術設計的,教孩子們(men) 陶藝,也能為(wei) 村子發展出一份力。”

  6年間,數百名誌願者來到馬郢社區,累計開展了近600次支教活動。不少人像胡亮一樣,留了下來,開花園民宿、建戲曲小院、辦植物染坊,圓了田園創客夢。

  去年,馬郢社區累計接待遊客50萬(wan) 人次,旅遊、產(chan) 業(ye) 收入達2600萬(wan) 元,帶動132名村民就業(ye) 。“大夥(huo) 加油幹,日子肯定好!”孫漢清說。

發布時間:2021年04月15日 07:17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