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天天讀】4月15日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重要論述

  1932年4月15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lin) 時中央政府發表毛澤東(dong) 起草的《對日戰爭(zheng) 宣言》。宣言指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lin) 時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對日戰爭(zheng) ,領導全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和廣大被壓迫民眾(zhong) ,以民族革命戰爭(zheng) ,驅逐日本帝國主義(yi) 出中國,反對一切帝國主義(yi) 瓜分中國,以求中華民族徹底的解放和獨立。我們(men) 號召白色統治區域的工人、農(nong) 民、兵士、學生及一切勞苦民眾(zhong) 自己起來,組織民眾(zhong) 抗日義(yi) 勇軍(jun) ,奪取國民黨(dang) 軍(jun) 閥的武器來武裝自己,直接對日作戰,成立指揮這一行動的各地革命軍(jun) 事委員會(hui) ,白軍(jun) 的兵士要暴動起來,打倒反動軍(jun) 官,自動對日作戰,成立工農(nong) 紅軍(jun) 。

  1944年4月15日  

  毛澤東(dong) 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shu) 記處會(hui) 議,討論國共關(guan) 係和林伯渠去重慶談判問題。周恩來發言指出:國民黨(dang) 現在對我們(men) 主要采取政治鬥爭(zheng) ,我們(men) 的方針,照毛主席估計的,目前還是求和緩。毛澤東(dong) 指出:這次總的態度是不卑不亢,表示我們(men) 想要求和緩,要求抗戰到底,團結到底,不表示盛氣淩人的態度。我們(men) 要求與(yu) 他們(men) 一同抗日,使他們(men) 不感覺我們(men) 威脅他們(men) 。對中間派主要是宣傳(chuan) 民主,爭(zheng) 取他們(men) 的同盟。對英、美主要是宣傳(chuan) 抗戰,要求英、美派人常駐陝甘寧邊區。二十九日,林伯渠離開延安赴重慶與(yu) 國民黨(dang) 談判。

  1947年4月15日  

  關(guan) 於(yu) 西北戰場的作戰方針,毛澤東(dong) 為(wei) 中共中央軍(jun) 委起草致彭德懷、習(xi) 仲勳電。電報指出:敵現已相當疲勞,尚未十分疲勞;敵糧已相當困難,尚未極端困難。目前敵之方針是不顧疲勞糧缺,將我軍(jun) 主力趕到黃河以東(dong) ,然後封鎖綏德、米脂,分兵“清剿”。我之方針是繼續過去辦法,同敵在現地區再周旋一時期(一個(ge) 月左右),目的在使敵達到十分疲勞和十分缺糧之程度,然後尋機殲擊之。這種辦法叫“蘑菇”戰術,將敵磨得精疲力竭,然後消滅之。這封電報收入《毛澤東(dong) 選集》第四卷。

  1954年4月15日  

  毛澤東(dong) 審閱《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政治工作條例(草案)》,將第四條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中的政治工作是我軍(jun) 戰鬥力量的保證”一句改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中的政治工作是我軍(jun) 的生命線。”

  1985年4月15日  

  鄧小平會(hui) 見坦桑尼亞(ya) 副總統姆維尼時,談到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和如何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問題指出:我們(men) 建立的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個(ge) 好製度,必須堅持。現在我們(men) 搞經濟改革,仍然要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堅持共產(chan) 主義(yi) 的遠大理想,年輕一代尤其要懂得這一點。但問題是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如何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我們(men) 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ge) 問題。馬克思主義(yi) 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發展生產(chan) 力。社會(hui) 主義(yi) 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chan) 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從(cong) 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這二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men) :貧窮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chan) 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hui) 主義(yi) 要求的。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一係列新的政策。就國內(nei) 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兩(liang) 條,一條是政治上發展民主,一條是經濟上進行改革,同時相應地進行社會(hui) 其他領域的改革。要實現經濟發展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就要尊重社會(hui) 經濟發展規律,搞兩(liang) 個(ge) 開放,一個(ge) 對外開放,一個(ge) 對內(nei) 開放。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yi) ,任何一個(ge) 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guan) 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對內(nei) 開放就是改革。改革是全麵的改革,不僅(jin) 經濟、政治,還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業(ye) 。改革首先是從(cong) 農(nong) 村做起的。因為(wei) 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農(nong) 村,如果不解決(jue) 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問題,社會(hui) 就不會(hui) 是安定的。工業(ye) 的發展,商業(ye) 和其他的經濟活動,不能建立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貧困的基礎上。總之,現在我們(men) 幹的是中國幾千年來從(cong) 未幹過的事。這場改革不僅(jin) 影響中國,而且會(hui) 影響世界。二十年的曆史教訓告訴我們(men) 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搞社會(hui) 主義(yi) 一定要遵循馬克思主義(yi) 的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也就是毛澤東(dong) 同誌概括的實事求是,或者說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這篇談話的主要部分以《政治上發展民主,經濟上實行改革》為(wei) 題,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1987年4月15日  

  鄧小平在會(hui) 見坦桑尼亞(ya) 前總統、南方委員會(hui) 主席尼雷爾時,談到南北關(guan) 係問題說:目前世界上帶全局性的問題有兩(liang) 個(ge) :一個(ge) 是戰爭(zheng) 與(yu) 和平問題,一個(ge) 是南北問題。人類要發展,不解決(jue) 南北問題不行。現在的趨勢是富的越來越富,窮的越來越窮。發展中國家不擺脫貧困,發達國家要發展也會(hui) 遇到障礙。解決(jue) 的辦法是南南之間發展合作,加強南北對話。隻有在南方國家自己發展的基礎上,這種對話才比較容易。 

  2011年4月15日  

  胡錦濤在博鼇亞(ya) 洲論壇二〇一一年年會(hui) 開幕式上的演講中,闡述了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開放包容的學習(xi) 精神、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亞(ya) 洲精神。他指出:亞(ya) 洲人民為(wei) 改變自己的命運,始終以不屈的意誌和艱辛的奮鬥開辟前進道路。亞(ya) 洲人民勇於(yu) 變革創新,不斷開拓進取,探索和開辟順應時代潮流、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亞(ya) 洲人民既弘揚自身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又廣泛吸收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you) 秀文明成果,促進了亞(ya) 洲和世界共同發展。亞(ya) 洲人民在掌握民族命運的鬥爭(zheng) 中曾經並肩戰鬥、風雨同舟。隨著亞(ya) 洲區域一體(ti) 化進程加快,亞(ya) 洲人民命運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他指出:推動共同發展,共建和諧亞(ya) 洲,要尊重多樣文明,促進睦鄰友好;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全麵發展;分享發展機遇,共迎各種挑戰;堅持求同存異,促進共同安全;倡導互利共贏,深化區域合作。 

  2014年4月15日  

  習(xi) 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強調,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hui) ,是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重要保障,目的就是更好適應我國國家安全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任務,建立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體(ti) 製,加強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 

  他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nei) 涵和外延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feng) 富,時空領域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nei) 外因素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必須堅持總體(ti) 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wei) 宗旨,以政治安全為(wei) 根本,以經濟安全為(wei) 基礎,以軍(jun) 事、文化、社會(hui) 安全為(wei) 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wei) 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貫徹落實總體(ti) 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nei) 部安全,對內(nei) 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建設平安中國,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建設和諧世界;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堅持以民為(wei) 本、以人為(wei) 本,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wei) 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zhong) 基礎;既重視傳(chuan) 統安全,又重視非傳(chuan) 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jun) 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hui) 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yu) 一體(ti) 的國家安全體(ti) 係;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衛國;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ti) ,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黨(dang) 史回眸

  1937年

  4月15日 中共中央發出《告全黨(dang) 同誌書(shu) 》,號召全黨(dang) “為(wei) 鞏固國內(nei) 和平,爭(zheng) 取民主權利,實現對日抗戰而鬥爭(zheng) ”,指出“在目前新階段內(nei) ,我黨(dang) 工作中心的一環,應該是抗日的民主運動的發展”。

  1949年

  4月15日 經半個(ge) 月的國共談判和分別交換意見及與(yu) 各方磋商,中共代表團提出八條二十四款的《國內(nei) 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以張治中為(wei) 首席代表的南京國民黨(dang) 政府代表團表示可以接受。中共代表團要求南京國民黨(dang) 政府在20日以前答複。20日,南京國民黨(dang) 政府除了拒絕接受《國內(nei) 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外,還要求先達成臨(lin) 時停戰協定,就地停戰。至此,它自己揭穿了“呼籲和平”的假麵具。

  1954年

  4月15日 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jun) 事委員會(hui) 頒布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政治工作條例(草案)》。

  1997年

  4月1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通知》,正式確立土地用途管理製度。2006年7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建立國家土地督察製度有關(guan) 問題的通知》,正式建立國家土地督察製度。

  2006年

  4月1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幹意見》指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是繼鼓勵東(dong) 部地區率先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xing) 東(dong) 北地區等老工業(ye) 基地戰略後,黨(dang) 中央、國務院從(cong) 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作出的又一重大決(jue) 策,是我國新階段總體(ti) 發展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yu) 形成東(dong) 中西互動、優(you) 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對於(yu)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hui) 主義(yi) 和諧社會(hui) ,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yi) 和深遠的曆史意義(yi) 。

  2014年

  4月15日 習(xi) 近平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上講話指出,要堅持總體(ti) 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wei) 宗旨,以政治安全為(wei) 根本,以經濟安全為(wei) 基礎,以軍(jun) 事、文化、社會(hui) 安全為(wei) 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wei) 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曆史瞬間

1928年4月,朱德率領南昌起義(yi) 餘(yu) 部到達井岡(gang) 山,與(yu) 毛澤東(dong) 領導的部隊勝利會(hui) 師。圖為(wei) 會(hui) 師地點礱市全景。

1928年4月,朱德率領南昌起義(yi) 餘(yu) 部到達井岡(gang) 山,與(yu) 毛澤東(dong) 領導的部隊勝利會(hui) 師。圖為(wei) 會(hui) 師地點礱市全景。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發布時間:2021年04月12日 15:23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