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還沒亮,位於(yu) 江蘇蘇州市城北西路上的沙縣小吃店已蒸騰起熱氣。
6點多,店裏迎來了第一撥客人。店主彭茂清挑起一團肉餡,折進薄麵皮,手指翻轉間,一粒扁肉便已成形。在沸水中滾三滾,再撈至熬製的高湯中,撒上蔥花,一碗沙縣特色小吃被端上了桌。“一天下來,營業(ye) 額能超過4000元。”彭茂清說。
彭茂清的老家,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夏茂鎮,有近3萬(wan) 名外出開店的沙縣小吃店主。打拚10多年,彭茂清是沙縣小吃產(chan) 業(ye) 發展的親(qin) 曆者,也是受益者。
1999年,剛畢業(ye) 的彭茂清原本沒打算經營小吃,“不確定能不能賺錢”是當時他與(yu) 一些沙縣老鄉(xiang) 的共同想法。
2000年,沙縣開始發展以小吃業(ye) 為(wei) 支柱的第三產(chan) 業(ye) ,努力使之成為(wei) 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了幹部帶頭、政策扶持、百姓走南闖北開小吃店的局麵。
從(cong) 一開始跟隨父親(qin) 在福州做幫工,到獨自赴深圳、武漢、南京、上海等地開店,彭茂清和不少老鄉(xiang) 一樣,用賺的錢在老家縣城蓋起了一幢三層樓房。
中午時分,走進彭茂清的店鋪,10多平方米的店麵座無虛席。店鋪幹淨整潔。“原先可沒有這麽(me) 整潔。”彭茂清說,以前有些老鄉(xiang) 的店麵環境不好、服務跟不上、菜品少更新,被市場淘汰。
“消費市場的變化倒逼沙縣小吃轉型升級。”沙縣小吃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鑫介紹。一番調研後,2015年起,沙縣縣委和縣政府牽頭,依托沙縣小吃集團,推進“標準化管理、連鎖化經營、產(chan) 業(ye) 化發展”。
彭茂清重回沙縣培訓,學習(xi) 經營管理。他的蘇州加盟店改造完成後,第一個(ge) 月營業(ye) 額上漲了近50%。
如今,沙縣小吃在各地已擁有門店8.8萬(wan) 家,年營業(ye) 額500億(yi) 元以上,輻射帶動就業(ye) 超30萬(wan) 人。
今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福建考察時來到沙縣夏茂鎮俞邦村,在小吃攤邊、特產(chan) 店裏、村民家門前,同鄉(xiang) 親(qin) 們(men) 親(qin) 切交談,詳細了解沙縣小吃發展現狀和前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沙縣人走南闖北,把沙縣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因地製宜選擇富民產(chan) 業(ye) 是關(guan) 鍵。要抓住機遇、開闊眼界,適應市場需求,繼續探索創新,在創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領風騷。”
“20多年來,沙縣縣委領導班子一任接著一任幹、一棒接著一棒跑,堅持把小吃業(ye) 當作富民強縣的重要工作來抓。如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沙縣小吃發展指明了方向。”沙縣縣委書(shu) 記楊興(xing) 忠表示,沙縣一方麵將繼續傾(qing) 力支持外出的小吃店主,另一方麵圍繞沙縣小吃發展本地旅遊,推動種植、加工等一、二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讓沙縣小吃帶動全體(ti) 沙縣人民邁向更好的生活。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