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狹長,小溪流淌,一邊是農(nong) 耕體(ti) 驗區,一邊是民房民宿,山清水秀,村容整潔。
“我們(men) 今年簽了3萬(wan) 多名學員呢,在談意向的團隊有16個(ge) 。”江西省井岡(gang) 山市古田村村支書(shu) 張玉榮說,“現在還早,等天氣再暖和一點,學員們(men) 就都來了!”
2018年,張玉榮回到古田村,為(wei) 了村子發展,登門拜訪了在井岡(gang) 山做紅色教育培訓的村民謝炎軍(jun) 。倆(lia) 人幾番商量,琢磨出了路子——做研學旅遊。
“井岡(gang) 山紅色文化資源豐(feng) 富,研學市場廣闊。”張玉榮信心十足,“珠三角、井岡(gang) 山本地辦的研學項目,我們(men) 都認真考察過。”
可對村民來說,“研學旅遊”是個(ge) 新詞。為(wei) 打消大夥(huo) 兒(er) 的顧慮,張玉榮和謝炎軍(jun) 自掏腰包,租了兩(liang) 輛大巴,把80多名村民拉到井岡(gang) 山發展研學旅遊的下七村和夏木塘村,看變化、算收益。村民們(men) 心裏有底了,古田村的項目順利上馬。
河道疏通後,護坡整整齊齊砌上麻條石;拆掉破舊的院牆,2.5米的路拓寬到4米,旅遊大巴直接開進村。開展培訓,搞衛生評比,實行積分製和退出製……一段時間下來,村容村貌大有改觀,古田村開始紅火起來。
“在外麵做工不一定有這好呢!”正在改建自家洗手間的泥瓦匠謝飛泉說。村裏規定每住6名學員就要配一個(ge) 洗手間,老謝家今年騰出閑置房間,又新增了12張床位。
走進西瓜種植體(ti) 驗園,3名“50後”村民正鋤草翻地,“幹10多天了,一天賺100元!”村民艾小英笑著說。張玉榮算了一筆產(chan) 業(ye) 富民賬:“放在村民家的床位506張,今年準備擴充到1000張以上。研學基地大大小小的活兒(er) 都給村民幹,村民一天能賺100元。村民養(yang) 的雞鴨、種的菜,直接供給基地食堂,今年保守估計能吸引10萬(wan) 名學員。”
謝炎軍(jun) 表示,村裏下一步還規劃了康養(yang) 等產(chan) 業(ye) ,爭(zheng) 取實現多業(ye) 態發展。“幾個(ge) 在外打工的兒(er) 時小夥(huo) 伴過年回家,看見村裏搞得這麽(me) 好,這不,他們(men) 剛出去一兩(liang) 個(ge) 月就開始聯係我,想回村發展。”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