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天天讀】4月9日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重要論述

  1936年4月9日  

  毛澤東(dong) 、彭德懷致電張聞天。電報指出:目前不應發布討蔣令,而應發布告人民書(shu) 與(yu) 通電。在此時機發討蔣令,策略上把我們(men) 自己最高的政治旗幟弄模糊了。我們(men) 的旗幟是討日令,在停止內(nei) 戰旗幟下實行一致抗日,在討日令旗幟下實行討蔣,這是最便利於(yu) 實行國內(nei) 戰爭(zheng) 與(yu) 實行討蔣的政治旗幟,中心口號在停止內(nei) 戰。在這口號之外,同時發布主張內(nei) 戰的討蔣令,在今天是不適當的。在停止內(nei) 戰一致抗日的大題目下,號召全國人民、蔣係官兵一致反對蔣介石接受廣田三大原則,反對攔阻紅軍(jun) 抗日與(yu) 搗亂(luan) 抗日後方。無疑的,日本正在企圖用反共統一戰線來擊破我們(men) 的反日統一戰線。此時,我們(men) 應緊握反日統一戰線去擊破日本反共的統一戰線。因此,我們(men) 的基本口號不是討蔣令,而是抗日令。

  1938年4月9日  

  毛澤東(dong) 在抗日軍(jun) 政大學第四期第三大隊開學典禮上講話。講話指出:你們(men) 在這裏學習(xi) ,可以學一樣很重要的東(dong) 西,就是全中國的全中華民族的宗旨——抗日救國。這是我們(men) 學校的總的方針。具體(ti) 地說,你們(men) 在這裏應當學到以下幾樣東(dong) 西:第一,要學到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達到及完成這種政治方向的工作作風——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加上靈活的戰略戰術。有了這三樣東(dong) 西,我們(men) 便能夠最後戰敗敵人。第二,要學做幹部。單是幹部不能戰勝敵人,沒有幹部也不能打敗敵人。幹部要把成千成萬(wan) 的廣大人民變為(wei) 有組織的隊伍,要戰勝日本帝國主義(yi) ,沒有這廣大的有組織的隊伍是不可能的。你們(men) 要把握緊正確的政治方向,經過你們(men) 傳(chuan) 播這政治方向於(yu) 廣大的人民,教育他們(men) ,組織他們(men) 。同時你們(men) 也要傳(chuan) 播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使廣大民眾(zhong) 都能堅定地不動搖地與(yu) 任何困難奮鬥。你們(men) 更要以靈活的戰略戰術教育廣大的民眾(zhong) ,使他們(men) 都知道而且都會(hui) 打日本。組織全國人民,訓練全國人民,是要靠你們(men) 這些幹部的。第三,要下定不怕任何艱苦,不怕犧牲,向前邁進的決(jue) 心。你們(men) 要為(wei) 中華民族的解放,為(wei) 建設新中國而永不退縮,勇往直前,要堅決(jue) 地為(wei) 全國四萬(wan) 萬(wan) 五千萬(wan) 同胞奮鬥到底。第一個(ge) 決(jue) 心是要犧牲升官,第二個(ge) 決(jue) 心是要犧牲發財,第三更要下一個(ge) 犧牲自己生命的最後的決(jue) 心。

  1947年4月9日  

  毛澤東(dong) 為(wei) 中共中央起草關(guan) 於(yu) 暫時放棄延安和保衛陝甘寧邊區的通知。通知指出:國民黨(dang) 采取召開偽(wei) 國大、宣布國共破裂、進攻延安和陝甘寧邊區等項步驟,絲(si) 毫不是表示國民黨(dang) 統治的強有力,而是表示國民黨(dang) 統治的危機業(ye) 已異常深刻化。其進攻延安和陝甘寧邊區,還為(wei) 著妄圖首先解決(jue) 西北問題,割斷我黨(dang) 右臂,並且驅逐我黨(dang) 中央和人民解放軍(jun) 總部出西北,然後調動兵力進攻華北,達到其各個(ge) 擊破之目的。在上述情況下,中央決(jue) 定:一、必須用堅決(jue) 戰鬥精神保衛和發展陝甘寧邊區和西北解放區,而此項目的是完全能夠實現的。二、我黨(dang) 中央和人民解放軍(jun) 總部必須繼續留在陝甘寧邊區。此區地形險要,群眾(zhong) 條件好,回旋地區大,安全方麵完全有保障。三、為(wei) 著工作上的便利,以劉少奇同誌為(wei) 書(shu) 記,組織中央工作委員會(hui) ,前往晉西北或其他適當地點進行中央委托之工作。這個(ge) 通知收入《毛澤東(dong) 選集》第四卷,是《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暫時放棄延安和保衛陝甘寧邊區的兩(liang) 個(ge) 文件》之二。

  1986年4月9日  

  鄧小平在會(hui) 見希臘總理帕潘德裏歐時指出:南北問題不僅(jin) 是落後國家的發展問題,實際上是整個(ge) 人類的發展問題。現在貧窮的國家太多了。如果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發展中國家永遠處於(yu) 落後狀態,發達國家的進一步發展也會(hui) 受到限製。因此,不解決(jue) 南北問題,人類的發展將遇到困難,這將是一個(ge) 全球性和長期性的問題。

  1999年4月9日  

  江澤民在中央軍(jun) 委擴大會(hui) 議上講話。指出:我曾經講過,創新是一個(ge) 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yu) 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創新也是軍(jun) 隊進步的靈魂,一支沒有創新能力的軍(jun) 隊,難以立於(yu) 不敗之地。軍(jun) 事領域是對抗和競爭(zheng) 最為(wei) 激烈,因而也必然是創造多於(yu) 模仿、創新最為(wei) 迅速的領域。“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世界上找不出兩(liang) 場完全相同的戰爭(zheng) ,一味機械地模仿隻能導致失敗。創新對奪取軍(jun) 事上的主動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yi) 。未來的高技術戰爭(zheng) ,戰局極其複雜,變化異常迅速,指揮員創造性地製定戰略戰術,靈活應變,是製勝的關(guan) 鍵要素之一。我軍(jun) 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必須大膽創新。我們(men) 培養(yang) 的軍(jun) 事人才,必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正確地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jue) 問題。他說:打贏未來可能發生的高技術局部戰爭(zheng) ,既要依靠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更要依靠具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現代軍(jun) 事技能、思想上政治上過得硬的高素質的軍(jun) 事人才。武器裝備我們(men) 要加緊搞上去,人才培養(yang) 也要加緊進行。現在,軍(jun) 隊作戰需要的知識和技術高度密集。在未來的信息化戰場上,知識將成為(wei) 戰鬥力的主導因素,敵我雙方的較量將更突出地表現為(wei) 高素質人才的較量。努力培養(yang) 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新型軍(jun) 事人才,是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一個(ge) 十分緊迫的曆史任務。

黨(dang) 史回眸

  1936年

  4月9日 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到東(dong) 北軍(jun) 駐地膚施(即延安)同張學良舉(ju) 行會(hui) 談。張學良接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關(guan) 於(yu) 停止內(nei) 戰、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張,並提出爭(zheng) 取蔣介石抗日的意見。雙方還商定了紅軍(jun) 與(yu) 東(dong) 北軍(jun) 互不侵犯、互派代表等事項。此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第十七路軍(jun) 也建立了比較牢固的關(guan) 係。

  1961年

  4月9日 中共中央轉發中央精簡幹部和安排勞動力五人小組《關(guan) 於(yu) 調整農(nong) 村勞動力和精簡下放職工問題的報告》。到1963年6月,全國共精簡職工1887萬(wan) 人,減少城鎮人口2600萬(wan) 人。

  2004年

  4月9日-13日 胡錦濤赴陝西就推進西部大開發和進一步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等進行調研。考察期間,他強調,推進西部大開發,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ye) 化道路,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you) 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路子。

曆史瞬間

1936年4月9日,周恩來與(yu) 張學良在延安舉(ju) 行會(hui) 談,達成聯合抗日協議。圖為(wei) 會(hui) 談地點。

1936年4月9日,周恩來與(yu) 張學良在延安舉(ju) 行會(hui) 談,達成聯合抗日協議。圖為(wei) 會(hui) 談地點。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發布時間:2021年04月06日 21:36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