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戰脫貧攻堅
“有活兒(er) 幹,心裏才踏實!”乘著東(dong) 西扶貧協作的東(dong) 風,甘肅臨(lin) 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鬆樹灣村脫貧戶祁克民,出家門、進廠門,來到廈門弘信電子科技集團上班,“我一年收入4萬(wan) 多元,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人就業(ye) ,全家脫貧,增加就業(ye) 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長期堅持還可以有效解決(jue) 貧困代際傳(chuan) 遞問題。
“十三五”期間,各部門各地方多措並舉(ju) ,為(wei) 貧困戶提供就業(ye) 崗位,讓脫貧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能端穩“飯碗”。據統計,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產(chan) 業(ye) 扶貧和就業(ye) 扶貧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產(chan) 業(ye) 脫貧,自主脫貧能力穩步提高。
家門口就業(ye) ,顧家賺錢兩(liang) 不誤
初春時節,烏(wu) 裕爾河水波如碧,河畔百萬(wan) 畝(mu) 濕地沼澤,蘆葦密布。
蘆葦蕩間,散落著一幢幢別墅式的農(nong) 家小院,電視、電話、手機、4G網絡一應俱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龍安橋鎮小東(dong) 河村村民王玉芬說:“如今的日子,真是越過越有奔頭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家編葦簾。縣裏成立了蘆葦公司,免費送葦稈、編織機,我們(men) 在家編,一片葦簾能賺1塊8毛錢。”王玉芬指著家裏的編織機說,以前就靠老伴種水稻養(yang) 家,老伴生病後,家裏欠下了外債(zhai) 。
有活兒(er) 幹、有收入,生活就有盼頭。富裕縣扶貧辦主任徐陽介紹,2018年底,縣裏整合了1500萬(wan) 元扶貧資金,成立蘆葦扶貧產(chan) 業(ye) 園,集中力量發展蘆葦編織產(chan) 業(ye) ,讓貧困戶們(men) 在家就有活幹。
小小葦簾,編織出富裕縣貧困群眾(zhong) 生活的好光景。2018年以來,蘆葦產(chan) 業(ye) 園已帶動3000餘(yu) 戶農(nong) 戶年均增收近5000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80戶。
編得一手好葦簾,王玉芬還被聘為(wei) 培訓講師和質檢員,在辦公室過起了“早八晚五”的白領生活,“月薪有2800元呢,咱知足了。”
一人就業(ye) ,全家脫貧。扶貧工廠進社區、扶貧車間進村莊、公益崗位兜底線……就業(ye) 扶貧的一係列有力舉(ju) 措落實落地。在陝西安康市平利縣,每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創辦了一個(ge) 社區工廠,累計提供6000多個(ge) 就業(ye) 崗位,帶動2萬(wan) 多人增收脫貧,實現“樓上居住、樓下就業(ye) ,一人進廠、全家脫貧”。在山東(dong) 青島市,保潔員、護林員、安全員,各類扶貧公益專(zhuan) 崗,讓“無法外出、無業(ye) 可就”的貧困人口也能就業(ye) ,也能賺到錢。
人社部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建設扶貧車間33077個(ge) ,吸納貧困人口43.9萬(wan) 人;鼓勵返鄉(xiang) 創業(ye) 帶動就業(ye) ,培育致富帶頭人41萬(wan) 多人,帶動406萬(wan) 貧困人口增收;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就業(ye) 幫扶政策支持,促進358萬(wan) 名搬遷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ye) 。
外出務工,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從(cong) 四川達州市宣漢縣到浙江舟山市,22歲的王俊國從(cong) 未想過,自己出的這趟遠門,能闖出如此廣闊的天地。“我現在是一家船舶公司的塢修主管,月薪近萬(wan) 元,收入比爸媽加起來還多得多!”小夥(huo) 子興(xing) 奮地說。
外出務工,成為(wei) 貧困家庭脫貧的重要方式。全國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人數從(cong) 2016年的1527萬(wan) 人增加到了2020年的3243萬(wan) 人。
穩定就業(ye) ,得靠技術“拉一把”。王俊國能成為(wei) 獨當一麵的技能工人,得益於(yu) 達州和舟山開展的“訂單式”就業(ye) 扶貧。舟山的修船廠缺技工,達州有富餘(yu) 勞動力,兩(liang) 地一拍即合,學員們(men) 前兩(liang) 年在達州學習(xi) ,最後一年在舟山,在企業(ye) 裏邊幹邊學。
“學員們(men) 的業(ye) 務素質超乎預料,我們(men) 又下了第二批人才訂單。”舟山英海豐(feng) 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經理孫書(shu) 聰說。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舟山已成功開辦3期訂單式機電班,超過140名達州學員進入石化、船舶修造等技術崗位,平均月薪達6000元。
穩定就業(ye) ,還要服務“送一程”。“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被騙了怎麽(me) 辦?”雲(yun) 南昭通市鎮雄縣的王宇曾對外出務工有擔憂。當地人社部門工作人員派來了專(zhuan) 車,從(cong) 家門口直接送到廠門口,打消了王宇的顧慮。
放心出門,還得安心務工。到達浙江後,昭通市人社部門工作人員從(cong) 培訓、上崗,都陪在務工人員身邊,及時解決(jue) 難題。今年以來,昭通市通過“保姆式”服務累計輸送返崗務工人員16.87萬(wan) 人。
“貧困人口外出務工,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自我發展能力,依靠自己的雙手實現了勤勞致富,從(cong) 根本上激發了他們(men) 的內(nei) 生動力,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同誌說。
紮牢社保網,鋪就小康幸福底色
“黨(dang) 的政策好,讓我們(men) 有吃、有穿、有錢用!”瞅著社保卡裏新到賬的116元錢,江西吉安市永新縣才豐(feng) 鄉(xiang) 脫貧戶賀仁桂心裏很踏實。
賀仁桂和妻子吳小妹年紀大了,很多體(ti) 力活已無法勝任,兩(liang) 人的養(yang) 老成了難題。2017年,江西出台政府代繳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費政策,並通過大數據精準識別脫貧邊緣人口,由財政資金為(wei) 其代繳社保費。
賀仁桂像城裏人一樣領起了養(yang) 老金,兩(liang) 口子的基本生活也有了保障。賀仁桂高興(xing) 地說:“妻子還當上了村裏的保潔員,每月有500元收入。”
在安徽六安市金安區三十鋪鎮趙寨村,脫貧戶夏登勝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村幹部為(wei) 了幫我家吳美玲辦戶口、領取養(yang) 老金,跑了15次,我都數著記著呢!”
據統計,2020年全國各地共為(wei) 3856萬(wan) 名貧困人員代繳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費43億(yi) 元,為(wei) 3014萬(wan) 名貧困老人按月發放養(yang) 老金,貧困人員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9.99%,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走遍千山萬(wan) 水,深入千家萬(wan) 戶,力求千真萬(wan) 確。走鄉(xiang) 串戶,給村民們(men) 講社保扶貧政策;與(yu) 多部門協商溝通,為(wei) 政策執行爭(zheng) 取最大的支持;培訓學習(xi) ,努力提高經辦人員的服務意識和能力……“十三五”期間,各地方不斷健全完善社會(hui) 保險政策,持續推動貧困人員應保盡保,逐步提高待遇水平,確保貧困人員老有所養(yang) ,工傷(shang) 、失業(ye) 有保障,不斷織密兜牢保障底線,為(wei) 全麵小康鋪就幸福底色。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